天天看點

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仿佛還在昨日,三年時光匆匆已過,而我仍在原地踏步。黃蓉的一句“靖哥哥”,瞬間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作者:有冇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h1>

人生是什麼?

所謂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金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仿佛還在昨日,三年時光匆匆已過,而我仍在原地踏步。黃蓉的一句“靖哥哥”,瞬間熱淚盈眶不能自已……</h1>

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仿佛還在昨日,三年時光匆匆已過,而我仍在原地踏步。黃蓉的一句“靖哥哥”,瞬間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我小時候身體羸弱,童年在部隊大院度過,那時候因為活動範圍有限,加上小夥伴們之間的遊戲比較“文明”,在第一次和小夥伴去郊外玩耍時,在跳糞溝的“小環節”中,我是唯一一個沒有跳過去的,掉在糞溝中嚎啕大哭。後來跟随父親轉業回農村,我帶着我的玩具們,父親帶着他的金庸小說——一個即将影響我整個少年時代并伴随至今的精神世界。

父親喜歡金庸小說,80年代的時候大家工資普遍不高,他一個月大概15塊錢,在養家糊口和寄給老人贍養費之餘,節省出來買書的錢,出一本買一本,有點像今天我們追電視劇,讓我很是欽佩,父親就這樣斷斷續續收集了整套老版本的《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等,《倚天屠龍記》還是繁體豎排,但也絲毫不影響我當時作為一個國小生的閱讀體驗。

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仿佛還在昨日,三年時光匆匆已過,而我仍在原地踏步。黃蓉的一句“靖哥哥”,瞬間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剛搬回農村時,那個年代并沒有普及電視,村裡的喇叭偶爾播一些化肥農藥的通知。我在上學之餘,唯一的消遣就是看金庸小說,至于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打鬧我是不太擅長的。

我身體的羸弱到了農村被無限放大,就像一隻嬌生慣養的寵物狗突然到了野地裡。我一般是扮演被十幾個小孩從放學路上一路追趕到田間地頭的角色,如同還沒有學會北冥神功的段譽一樣狼狽,不會淩波微步的神奇本領。其中最令我羞愧的戰績是不敵當時的一位女同學,而這位女同學在我多年之後還委托我大姨向我母親提親,母親婉拒後我心有餘悸,不禁唏噓世事造化不亞于小說;最慘烈的一次是和小夥伴玩“頂拐”,左臂脫臼,母親帶着我穿山越嶺,找到了一個“神秘”的放羊老頭,如同《倚天屠龍記》裡的“蝶谷醫仙”,在我出神聽着小羊“咩咩”的叫聲中,神奇的把我的手臂脫臼接上去了,幾乎沒有感到疼痛。母親解釋說是因為經常有小羊摔斷腿,是以放羊老人的接骨手法十分高超,而我也從此之後堅定的認為“凡是放羊老人都是接骨高手”這樣的認知。

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仿佛還在昨日,三年時光匆匆已過,而我仍在原地踏步。黃蓉的一句“靖哥哥”,瞬間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父親收藏的金庸小說也得到了他同僚的喜愛,紛紛借去閱讀,有的書一借不還,父親認為是我搞丢的,我一度認為是父親想不出體面的辦法将書讨回。時隔多年之後我得知父親把剩下的幾本小說賣掉了,而我也再次收藏了全套的金庸小說。

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仿佛還在昨日,三年時光匆匆已過,而我仍在原地踏步。黃蓉的一句“靖哥哥”,瞬間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是金庸除《越女劍》以外的14部小說的首字合稱。金庸先生的小說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整整影響了父親和我兩代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可以說是其小說中所表達的武俠精神的主題。

有一回,我老婆和我吐槽:“現在的小孩子都愛看《鬥羅》這類的卡通片,估計都不愛看武俠小說了。”他們長大後可能不知道郭靖、楊過、韋小寶、喬峰、令狐沖……孩子們也許隻愛看修仙流、魔幻流之類的小說了,去擷取資源、去不斷更新、去稱霸宇宙……當然不是說這些不夠好,但是缺失了武俠的這個世界,有些遺憾,世上或許再也沒有郭大俠,也再也沒有笑傲江湖曲了。

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如果少年時代沒有金庸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仿佛還在昨日,三年時光匆匆已過,而我仍在原地踏步。黃蓉的一句“靖哥哥”,瞬間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或許是現代作品中的故事的力量在衰竭。在這個時代,有太多的影視劇作品和書籍,我們偶爾能看到一些優秀的作品“神劇”,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麻木地看着一些空洞蒼白漏洞百出的電影和電視劇,隻能用“畫面不錯”、“場景不錯”來安慰自己——好故事難得。

人們離不開故事,而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就像羅伯特·麥基在他的偉大著作《故事》中提到的那樣:”我們對電影、小說、戲劇和電視的消費是如此的如饑似渴、不可餍足,故事藝術已經成為人類靈感的首要來源,因為它不斷尋求整治人生混亂的方法,洞察人生的真谛。”故事不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一種載體,承載着我們去追尋現實,盡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混亂人生的真谛。

金庸先生講述的武俠故事影響了無數人,對我們而言,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秉承先生的故事精神,去挖掘、發現、傳遞、創造更多的好故事,用故事解讀世界。

緬懷大俠,書以言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