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用戶端訊 2月8日下午,壽縣古城内人來人往, 54歲的王蘊在店裡忙着給顧客介紹當地特色名點“大救駕”,身後幾名做面點的女工一邊忙着手裡的活,一邊聊着家裡備的年貨。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王蘊每天能賣1500多塊大救駕。

相傳趙匡胤在攻打南唐時疲勞過度,茶飯不思。有個廚師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紅絲、核桃仁等材料做了點心,這種點心的外皮有數道花酥層層疊起,金絲條條分明,中間如急流旋渦狀,因用油煎炸,色澤金黃,香味撲鼻。趙匡胤品嘗後覺得酥脆甜香,食欲大增。他做了皇帝後,想起南唐之戰和這種糕點,曾對部下說:“那次鞍馬之勞,戰後之疾,多虧這種糕點從中救駕。”于是,人們便叫這種糕點為“大救駕”。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銷售大救駕是王蘊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大救駕馳名淮河南北,外地來客慕名品嘗,當地人常把大救駕饋贈親友,十分受歡迎。”王蘊說,她做大救駕的手藝和母親學的,母親曾經靠這門手藝将養活一大家人,她和妹妹王麗學做大救駕比較遲,10多年前,兩人才在南門口街上租了兩間門面做大救駕賣。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王蘊幫顧客把成箱的大救駕搬上車。

王蘊家的店是當地典型的前店後坊,姐妹倆雇了四名女工做面點。每逢節假日,生意特别好,每天早上6、7點開門,忙到夜裡12點才關門。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剛出鍋的大救駕。

記者看到,王蘊在前面賣大救駕,身後有四名女工在制作大救駕。其中三名女工把油酥面劑團揉成圓形,再将水面劑揿成圓片,把油酥面團包入水面圓片内,用擀杖擀成橢圓形薄片,從中段卷起呈圓筒形,再按扁後放在案闆上用擀杖擀成扁長條,再将扁長條橫卷起,從中一切兩段,把斷面向上放在案闆上,按平擀成兩個圓片,将調好的糖餡包入封口,按成圓餅,大救駕生坯便制作好。專門有一名女工把生坯放入油鍋中用慢火炸透,酥松、香甜的大救駕出鍋,金黃色的表皮立即讓人生出食欲。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街邊店裡現做現賣。

“去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生意相對差了些,現在春節臨近,生意開始好轉,每天大約能賣1500多塊大救駕。”王蘊正說着,一位老人進到店裡,買了5塊大救駕。“我從小就愛吃大救駕,現在最喜歡吃她家的,皮薄餡多,油少不膩。”老人說着從王蘊手裡接過大救駕離開。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大救駕裡包有青紅絲和冰糖。

下午3時許,陽光照射進店裡,王蘊忙把遮陽棚打開。王蘊告訴記者,大救駕就怕太陽曬,太陽曬變白,顔色就不好看了。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勞工将大救駕放進油鍋裡炸。

新春走基層|壽縣特色名點“大救駕”帶着年味香滿城

勞工在進行包裝。

遮陽棚打開後,又一名顧客來買了一箱大救駕,王蘊幫着把箱子搬到顧客駕的電瓶車上。王蘊說,現在古城裡共有13家店賣大救駕,競争很激烈,除了産品好以外,對待顧客也要服務好,這樣才會有回頭客。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用戶端記者 張安浩

編輯 張大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