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原本很平常的一天, 因為福州城裡的一個人去世,讓神州大地陷入悲痛當中。這天清晨,一位74歲的老人告别了這個世界。從此,那個罵李鴻章“誤盡蒼生,将落得個千古罵名,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将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的老人成為了永恒。他留給清朝、中華民族的隻有滿滿的民族尊嚴,留下的隻有擡棺出征收複新疆的佳話,而大清王朝讓他帶走的卻是在占盡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向法軍妥協,讓李鴻章簽訂《中法新約》的無盡悲傷與遺憾!這位老人就是左宗棠,大清帝國最後的餘晖!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左宗棠,晚清四大名臣中真正做到一代人應該做好一代事的老人。

坎坷的科舉路,入贅吃軟飯
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陰縣的一個書香家庭。左家雖然号稱是書香門第,但是實際上日子比一般的農民家庭好不了多少,因為左家三代都沒有當上什麼大官,他的父親也隻能靠種地和教書勉強維持如此生活所需。左宗棠六歲學習四書五經,九歲學習八股文,十五歲參加縣試,獲得榜首,十六歲參加府試,又以第二名成績當上了秀才,四年之後,左宗棠前往湖南省城參加鄉試,成為了舉人。然而左宗棠之是以能夠通過鄉試,成為舉人,靠的不是什麼硬實力,完全是運氣比較好。之是以這麼說,是因為他的考卷在沒有被主考官看見的情況下就在第一輪被刷掉了。運氣好是因為那一年是道光皇帝五十歲大壽,皇帝下令多錄取幾個人,驚喜無處不在,剛好之前的副考官生病去世,主考官徐法績一個人需要看四五千份被刷掉的試卷,年紀本來就大,看着看着就很煩,突然看到左宗棠試卷的時候發現他的文章寫的不錯,和之前的比起來讓人煥然一新,于是左宗棠就被補錄成舉人。也許真應了那句“上天是公平的”話,左宗棠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試中,都沒能考上進試,運氣被前面全用了。一直到三十多年之後,六十二歲的左宗棠突然要去參加考試,彌補自己多年來的遺憾,慈禧拗不過他,就送給了他一個進士的身份。
鄉試結束後左宗棠回到家,同鄉人以為他還會像前幾次一樣,順利通過考試,沒想到他會落榜,自然而然的各種嘲笑、鄙夷之聲鋪天蓋地。左宗棠結婚之後由于家裡實在太窮,便住到了媳婦兒家裡,衣食住行都由老婆出,開始了吃多年的軟飯之旅。後來的人誰能夠想到總督左大人年輕時候的生活怎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名聲在外不出山,卻隐世熟讀各類書籍
前面我們說過,左宗棠在鄉試以前都是參加什麼考試都能夠順利通過的,但是為什麼在之後的會試中屢次碰壁,都沒有通過呢?自然不是因為試卷變難,也不是左宗棠天賦隻到那兒了,是因為左宗棠的思想逐漸改變,覺得讀八股文隻會禁锢自己的思維,不能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太多實際用處,于是左宗棠開始迷戀上看課外書,其中又最愛看地理方面的書。由賀長齡和魏源共同編寫完成的《皇朝經世文編》收錄了很多經世緻用類的文章,這本書對左宗棠影響極大,在根本上奠定了他此後餘生的思想基礎,之後,左宗棠開始大量收集課外書來看。十七歲後,左宗棠就熟讀了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齊召南的《水道提綱》,邊看邊注釋、摘抄,對中國各地的山川險要、風土人情等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幾次會試失敗後,左宗棠幹脆放棄了科舉,一門心思在家裡研究地理,親自畫地圖,整理出來十幾冊地圖集。另外,他也花大量時間研究農耕問題,收集并研讀了大量農學類書籍,親自去種地做實驗,并得出結論寫了一篇《廣區田制圖說》,宣傳如何科學種地的思想。
左宗棠在十八歲那年去拜訪賀長齡,賀對年輕的左宗棠思想非常欣賞,于是将其介紹給自己的好友林則徐與魏源,之後湘軍代表胡林翼又與左宗棠關系不錯,和這麼多名人經常交流,使得左宗棠名聲在外,但是他一直沒有出世做管,專心研究各類書籍。另外提一下,林則徐曾經對左宗棠留下一個評價:他日竟吾志者,其唯左君乎!
參與平定太平天國,撚軍
1852年,太平軍圍攻長沙,在此危急時刻,左宗棠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請出山,投入到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中,在左宗棠的帶領下,太平軍圍攻長沙三月不下,遂撤圍北去。1854年左宗棠應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此時太平軍正值鼎盛時期,清王朝統治岌岌可危,太平軍馳騁湘北,攻占長沙周圍多處城池。左宗棠輔佐駱秉章整治湖南内政、外援五省,不但湖南軍政形勢轉危為安,出省作戰捷報頻傳,其它工作也井井有條。左宗棠協助駱秉章守住湖南,名聲在外,時人稱“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接下來,左宗棠開啟了他平定太平軍與撚軍的軍事生涯,1856年,左宗棠協助曾國藩打敗太平軍,奪取武昌;1860年,左宗棠在湖南招募士兵五千人,組成楚軍,在江西、安徽與太平軍多次作戰;1861年,左宗棠擔任浙江巡撫,次年,組建中法混合軍,同時擴充中英混合軍,攻陷金華、紹興等地;1864~1866年,左宗棠攻滅太平軍李世賢部。而在左宗棠參與平定太平軍的這幾年裡,他也率領着自己的軍隊同時和撚軍作戰,并于1868年,将西撚軍圍困在山東黃河以北、運河以動地區,一番激戰後,西撚軍全軍覆沒!
主塞防,收複新疆全境
1864年,新疆各地爆發了起義,當時的新疆有很多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内鬥不斷,其中有一派割據政權因為争鬥時處于劣勢,開始對外求援。就這樣,盤踞在中亞的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開始占領新疆。阿古柏進入新疆之後,消滅了衆多割據政權,還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到1870年的時候,阿古柏幾乎占領了整個新疆。此時沙俄也趁機出兵占領了伊犁地區。就這樣,整個新疆全部淪陷。
清朝内亂平定之後,解決新疆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關于是否收複新疆,朝廷出現了兩種聲音,第一派是以李鴻章為首的主張放棄新疆,至于放棄新疆的理由我在李鴻章那一篇詳細介紹過。第二派就是以左宗棠為首的主戰派,左宗棠認為,新疆是西北屏障,對西北邊防意義重大,失去新疆就意味着失去蒙古以及北京,邊防所需要的人數不但不會減少,反而還會增加,即使舍棄新疆,軍費也不會一下子多出來,因為當時西北軍隊被拖欠的軍饷已經達到八百萬兩,一年隻能發一兩個月的工資,放棄塞防解散軍隊,也需要補上拖欠的軍饷。1875年三月,左宗棠上書《複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最終的結果是以左宗棠為首的塞防派取得了勝利。
如果沒有左宗棠的堅持,清朝不會這麼快決定收複新疆。1875年,清朝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為收複新疆做準備。看起來一切都很順利,隻要軍隊進入新疆就可以了。事實上,這件事根本不是這麼簡單,即使清朝統治者同意塞防優先,接下來面臨着一個困難,即出征需要軍饷,軍饷需要銀子。清朝最初撥給左宗棠兩百萬兩白銀,不過這遠遠不夠。後來又從各省調給了左宗棠三百萬兩白銀,一共給了左宗棠五百萬兩白銀。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剩下的需要左宗棠自己想辦法了。1877年,左宗棠得到清朝的允許,以各地海關作為擔保,向彙豐銀行借了五百萬兩白銀。一共湊夠了一千萬兩。雖然錢财不夠,但軍隊還是進入新疆了。至于糧食緊缺的問題,左宗棠則從沙俄那裡騙來了一部分,武器問題,也利用英國與沙俄之間的沖突,也分别從兩邊低價購得。1878年,阿古柏被消滅,而真正的敵人才剛剛到來,沙俄對新疆垂涎已久,俄軍占領着伊犁。面對着沙俄勢力,左宗棠在出征之前讓士兵為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擡棺出征,目的就是為了告訴沙俄如果不撤出新疆,那西征軍隻能馬革裹屍!1881年,清朝和沙俄簽訂了《伊犁條約》,伊犁才正式被收複,新疆問題全部解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左宗棠下屬劉錦棠為第一任巡撫。次年,中法戰争剛剛結束,左宗棠去世!
洋務運動上司者之一
左宗棠是洋務運動的主要上司者之一,支援者和參與者,創辦了福州船政局,培養和訓練了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福建水師的建立與左宗棠是密不可分的。為晚清付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看到了當時清朝在和西方列強的戰争中的失敗大多是由于軍事上的失敗到之,因為西方列強有着很強的軍事力量。是以他效仿西方的方法建立了洋務運動,加強了中國近代先進工業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了中國的軍事力量,雖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面貌,但是卻加快了中國的近代化過程。
最後,筆者來總結一下左宗棠的一生。
回頭看左宗棠的一生,除了收複新疆全境之外,他做的很多事情也算不上有太大的成功,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為了軍事強國,但是福建水師在對外的戰争中也沒有太多的亮眼戰績,反而比北洋水師先覆滅。和李鴻章、曾國藩一樣,他也參與過對農民起義的鎮壓,也同樣沒能為晚清虛了多少命,他也在列強的強勢下,做過妥協和退讓。但是他在思想上,已經完全超越了李鴻章這種封建官僚,隻會從農民身上撈錢,李中堂留給後世四千多萬兩白銀,而左宗棠在死後,隻留給四萬兩白銀給幾個孩子分。左宗棠在位二三十年,幾乎沒有什麼醜聞,也不任人唯親,對升官發财沒有追求。還是借用走向共和那句話,作為一代權臣,左宗棠對得起這片土地、對得起這個國家,真正做到了一代人應該做好一代事!
有人曾言:多幾個左公,不一定能給滿清續命,但至少不會這麼恥辱!
參考文獻:
《清史稿》
左宗棠西征籌響與清廷戰時财政調控
左宗棠在收複新疆戰役中的國際視野
左宗棠研究初探
左、李塞防與海防之争新論
左宗棠與《伊犁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