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早大規模使用空軍、坦克和毒氣混合戰的竟是“面條軍團”長官

提起意大利軍隊,估計大夥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打誰也打不過、投降倒是挺利索。“廢柴意呆利”聞名世界。在20世紀,有過那麼一個比較奇特的意大利元帥,他為意大利赢得一戰立下大功,也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大規模使用空軍、坦克和毒氣配合作戰的進階将領,還是墨索裡尼法西斯時代意大利軍界頭号巨星,但後來又他和墨索裡尼分道揚镳,積極參與推翻墨索裡尼的活動,成為意大利新首相後,他立馬把意大利從法西斯國家變成了反法西斯的盟國。

此人就是20世紀意大利唯一的“名将”——彼得羅·巴多利奧(Pietro Badoglio)元帥。

最早大規模使用空軍、坦克和毒氣混合戰的竟是“面條軍團”長官

巴多利奧1871年生于意大利皮蒙特地區,畢業于都靈軍校。早年參加過第一次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争(1896—1897年)和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戰争(1911—1912年)。他是個狂熱的保皇黨人,積極支援君主政體,讨厭自由和民主,為意大利王國的榮譽而戰。軍校的多年深造和戰場上多年的實踐使他成為一位具備軍事才華的陸軍将領,在諸多意大利軍人中算是佼佼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貫擅長反複無常的意大利在堅持了近一年的中立後,準備大撈一筆。意大利正式參戰後的主要對手是奧匈帝國軍隊。雖然奧匈軍隊的戰鬥力和裝備并不怎麼樣,但意大利軍隊更差勁。從1915年6月到1916年意軍連續發動五次戰役,都未獲得進展,奧軍則很快突破意軍防線,意軍損失慘重,意大利國内震動。關鍵時刻,時任意軍第六軍參謀長的巴多利奧仔細分析了奧軍部署,精心制定了計劃,組織軍隊對奧軍發動突襲,以猛烈炮火打破了戰場僵局,攻占奧軍諸多據點。

最早大規模使用空軍、坦克和毒氣混合戰的竟是“面條軍團”長官

(面條軍=意大利軍隊)

1917年,意大利軍隊在前線再次渣了一把——被德奧軍隊打得全線崩潰,損失三十萬。危急時刻,又是巴多利奧沉着指揮,拼死抵抗,終于擊退敵軍攻勢,穩定了戰線。1918年夏,巴多利奧趁協約國反攻形勢大好之機,發動了著名的維托裡奧-維内托戰役,對奧軍發動聲勢浩大的總攻,短短一周内俘虜奧軍40萬,奧匈帝國的防線土崩瓦解,奧匈帝國被迫投降,意大利最終赢得了一戰的勝利。

對意大利來說,巴多利奧力挽狂瀾,功高蓋世,1919年,他被意大利國王維托裡奧·伊曼紐爾三世任命為陸軍參謀長。作為保守的君主主義者,他對墨索裡尼的法西斯非常冷淡,墨索裡尼也看出來他不是自己圈子裡的人,對自己不可能效忠,但墨索裡尼上台後,亟需軍事人才和軍界要人支援,對巴多利奧必須籠絡,而法西斯對外擴張的政策,也能讓巴多利奧有用武之地,于是乎,這兩位主掌意大利命運的重要人物,走到了一起。1925年,巴多利奧被任命為意大利軍隊總參謀長,第二年晉封為元帥軍銜。從此巴多利奧成為意大利軍界的頭号人物,開始為墨索裡尼的對外擴張賣力。

讓巴多利奧大顯身手的地方,是非洲。1928—1934年,他被墨索裡尼封為意大利駐利比亞總督,殘酷鎮壓當地的反意起義。他的對手是利比亞遊擊戰統帥奧馬爾·穆赫塔爾(卡紮菲的偶像),此君骁勇善戰,頑強剛毅,常以靈活的沙漠戰術打得意軍損失慘重。巴多利奧來到利比亞後,采取了類似于“三光政策”的野蠻手段,集中營、轟炸、圍剿……全面出擊,奧馬爾·穆赫塔爾最終于1931年兵敗被俘,處以絞刑。1932年,巴多利奧宣布正式征服利比亞。數年後,這位威震北非的意大利元帥又把他的戰刀又指向了東非。

1935年10月,墨索裡尼出動三路大軍37萬餘人,不宣而戰,入侵埃塞俄比亞。墨索裡尼想得很美好,他覺得迅速攻占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不費吹灰之力,但令他深感意外和深受打擊的是,埃塞俄比亞軍民在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指揮下同仇敵忾、拼死玩命,以大刀标槍等原始武器打得意大利軍隊丢盔卸甲。墨索裡尼惱羞成怒,把侵埃意軍總司令德波諾炒了鱿魚,改任巴多利奧為東非意軍總司令,讓他全面指揮侵埃戰争。

巴多利奧故技重施,把那套在利比亞的野蠻手段又帶到了埃塞俄比亞,而且野蠻指數更新了數十倍——他以飛機、坦克、大炮對埃塞俄比亞的城鎮、醫院、學校瘋狂轟炸,還指揮部下所到之處,一概燒毀,平民百姓,使勁屠殺,四十多萬無辜居民命喪意大利軍隊之手!

最令人發指的是,巴多利奧還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使用了毒氣,他下令用飛機噴灑毒氣、用炮彈發射毒氣,直接導緻埃塞俄比亞27萬多軍民被暈死。毒氣戰,早已一戰時德軍就使用過,但如此大規模使用毒氣,并配合飛機、坦克的作戰的,意大利軍隊是第一次。

最早大規模使用空軍、坦克和毒氣混合戰的竟是“面條軍團”長官

1936年5月,巴多利奧率領意大利軍隊開進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他宣稱“在意大利勝利的旗幟保護下,埃塞俄比亞居民将獲得自由、公平和繁榮。”他也是以“赫赫戰功”被任命為埃塞俄比亞總督,并受封亞的斯亞貝巴公爵。

巴多利奧雖然為意大利對外擴張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對墨索裡尼追随希特勒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政策,一直心裡打鼓。他知道意大利的實力,他覺得把意大利綁到德國戰車上和英法作對,将會給意大利帶來災難。1940年,作為總參謀長,他硬着頭皮為墨索裡尼制定了對英法作戰的計劃,但在入侵希臘的問題上,他和墨索裡尼發生了争吵,他要求四個月的時間準備,但墨索裡尼等不急,他又要求對希臘隻進行有限空襲,墨索裡尼還是拒絕。1940年10月,意大利入侵希臘遭到慘敗,墨索裡尼一肚子火,正好把他看不順眼的巴多利奧當做替罪羊炒了鱿魚。。

此後巴多裡奧一直待在米蘭附近的别墅裡,遠離政治軍事中心,但一直密切關注時局發展。随着意大利在戰争中的接連慘敗,意大利國内反法西斯運動高漲,墨索裡尼已是衆叛親離。巴多裡奧認為必須推翻墨索裡尼才能拯救意大利。他開始與意大利國王維托裡奧·伊曼紐爾三世(墨索裡尼當政時,他就是個傀儡)和反墨分子密切接觸,最終形成了保皇黨集團。因為他在軍界的威信,他成為該集團的核心人物。

1943年7月,意大利國王維托裡奧·伊曼紐爾三世宣布解除了墨索裡尼的首相職務,改由巴多利奧擔任。巴多利奧覺得現在意大利最危險的敵人就是盟友希特勒德國,是以必須退出戰争。就這樣,他和盟國達成停戰協定,沒多久,德軍就占領了意大利救走了墨索裡尼,巴多利奧和國王都逃到了盟軍占領下的意大利南部港口布林以西,組成反法西斯政府,并對德國宣戰。

1944年6月,盟軍光複羅馬,巴多裡奧也随之辭職,從此退出軍政界,回到家鄉徹底隐居,直到1956年去世,終年85歲。雖然在侵略戰争中血債累累、雖然曾為法西斯鞍前馬後,但巴多利奧最終還是為了意大利的前途和命運選擇了一條比較靠譜的道路,也沒讓自己一和墨索裡尼一樣成為一個臭名昭著的罪人。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今日頭條“逗比魚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