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羊祜給晉武帝上了著名的《請伐吳疏》,共同欣賞一下

這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轉眼的功夫,羊祜已經在荊州經營快十年了。此時吳國最後的名将陸抗早已經去世了,羊祜覺得大舉伐吳的機會已經到來,就給晉武帝司馬炎上書一封,這就是著名的《請伐吳疏》,我們這裡簡略的複述一下奏疏裡的内容。

羊祜給晉武帝上了著名的《請伐吳疏》,共同欣賞一下

陛下,您父親司馬昭順應天道,向西平定了蜀國,向南同吳國和平相處,這些年來,晉國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可吳國他不老實啊,時不時的就在邊境挑起事端,不徹底收拾一下是不行的。

打仗這個事情,曆代的名君聖主都是避免不了的。以前堯帝在丹水讨伐叛逆,舜帝也攻打過三苗,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安定天下,為了避免戰争而發動了戰争。當年蜀國滅亡的時候,天下人都覺得,吳國也會一起滅亡,現在已經過去十三年了,是該收網了。

對于讨伐吳國,晉國内部是有些反對意見的,有人覺得吳國有長江天險,沒有那麼好攻克,可他們隻看懂了天險字面的意思,沒有了解後面更深的道理。如果雙方實力相當,那麼天險是可以助于防守的,如果雙方實力懸殊,那就是再有天險,再有足智多謀的人才,也是無濟于事的。

當年的蜀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那地勢險要的不得了,經常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可等到大軍壓境,幾乎一路無人防守,魏軍一直就打到成都,連像樣的抵抗都沒遇到。那主要是蜀國人認為雙方實力差距太大,無心交戰的原因。

如今的吳國,江淮一帶的地勢,沒有劍閣險要,山川的險阻,也比不過岷漢一帶,孫皓的殘暴,勝過了劉禅,吳國人的困苦,遠遠超過當年的蜀國人。與此想對應的,我晉國的軍隊數量已經超過了當年,物資器械也比從前充足了很多,如果現在不發兵平定吳國,繼續擁兵防守,就這麼一天天白白的消耗力量,以後的形勢是有可能改變的。

攻打吳國的政策我早就想好了,我方可以調集益州和梁州的軍隊水路并進向東,荊州一帶的軍隊攻打江陵,平南和豫州的軍隊攻打夏口,徐州、揚州、青州和兖州的大軍直攻向吳國的都城建業。幾路大軍一起進發,讓吳國人防不勝防,就算想防守,可各個重要部位都遭受攻擊,他們想防也防不住了。

羊祜給晉武帝上了著名的《請伐吳疏》,共同欣賞一下

上面說的都是我方的優勢,下面再說說吳國的劣勢。

孫皓那個人過于放縱自己的私欲,對部下又十分猜忌,很多重臣都得不到信任,不少人都陸續的向我國投降。他們的将領在朝廷受到懷疑,士兵在野外受苦,平常的日子裡都會有人考慮是走是留,等到我們大軍壓境,一定會有很多人主動響應的,這仗打起來就更容易了。

經過這麼多年的磨合,我們已經清楚的看到,吳國人比較擅長的是速戰速決,他們打不起持久戰,弓弩兵器之類的東西,他們遠遠不如我國,唯一的優勢就是在水戰上。可我們幾路進軍,一旦打到吳國境内,那長江就不是他們獨有的優勢。

到了那個時候,吳國人撤軍保衛城池,我們深入敵境,我們抱定的是完成一統天下的決心,吳國人隻有一顆忐忑的防守之心,以我方軍隊的優勢來講,想打赢這樣的仗,那是相當自然的。

看完羊祜的這份奏章以後,司馬炎是非常贊同的,可晉國畢竟不是他一個人的國家,還是要找大臣們一起商量的,那個時候的晉國朝廷内部,反對攻打吳國的聲音還是很響亮的,你比如我們的老熟人賈充,他就十分反對,還有荀勖、馮紞這些重臣也表示反對。他們還提出了充分的理由,當時的西北秦州、涼州一帶,鮮卑人對晉國還不是很服氣,雙方正在發生戰争,他們指出,做事情要專心緻志才能做得好,不能兩線同時作戰。不過也有少數一部分人是贊同羊祜觀點的,這裡面就包括杜預和中書令張華,但是他們的意見不能占據主導位置,是以司馬炎隻好暫緩了讨伐吳國的計劃。

對于晉國同鮮卑人打仗的事情,羊祜也是知道的,有一次晉國在秦州和涼州接連被鮮卑人打敗,羊祜就趁機上表說,做事情還是要厘清主次關系的,如果平定了吳國,那麼晉國就能一統天下,小小的胡人自然就不敢造次了,是以當務之急,還是要完成滅吳大計啊!

可惜的是,晉國大多數的臣子都不認可羊祜的見解,羊祜感慨道,天下的事情,十之八九都不能如意,當斷之時不斷,老天給了機會卻不要,真是讓人感到遺憾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