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宜人 | 中國革命雙百人物李碩勳:生命即革命

作者:封面新聞

視訊加載中...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見習記者 杜卓濱 伍勇 攝影報道

從7月8日晚起,大型紅色話劇《霧中燈塔》就開始在宜賓市酒都劇場陸續上演,7月30日起,還将在成都、北京等地巡演。作為2020年四川藝術基金大型舞台藝術創作資助劇目,宜賓市委市政府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心力之作,話劇以宜賓多位革命先烈為原型,塑造了革命者李黎的形象,向當代人平實而深刻地展示了一個革命者如何逐漸探尋真正的初心與使命,并最終堅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過程。

随着話劇的演出,越來越多人知曉并選擇走進烈士家鄉,瞻仰英雄。

7月13日,宜賓市高縣烈日高照,最高氣溫達到了36攝氏度。在位于碩勳公園的李碩勳烈士紀念館門外,一支有10餘人的旅行團正在導遊帶領下,冒着酷暑,瞻仰革命烈士李碩勳的雕像。他們從南昌過來,特意來懷念李碩勳烈士。

出生于宜賓高縣的李碩勳如何與南昌結緣?他的革命事迹有何特别之處?當天,封面新聞記者跟随講解員曹夢走進紀念館,了解李碩勳烈士的故事。

百年宜人 | 中國革命雙百人物李碩勳:生命即革命
百年宜人 | 中國革命雙百人物李碩勳:生命即革命

堅定的革命者 傑出的學生領袖

李碩勳紀念館位于公園山坡的高處,青山環抱,樹木蔥茏。沿着108級石梯上山,就來到了紀念館前。曹夢告訴記者,那最高處的28級石梯代表着李碩勳烈士一生經曆的28個春秋,廣場上的漢白玉雕塑也似乎在講述着英雄的不朽史詩。

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的紀念館,建築面積1852平方米,展廳面積1202平方米,分為16個展闆、9個展櫃,生動再現了李碩勳烈士的事迹。

“李碩勳曾在家書中說道:我的人生觀是革命,我的生活也就是革命了!革命的步驟是當怎樣呢?第一是宣傳,第二是組織,第三就是武裝暴動,奪取政權。而這三個步驟也正貫穿着李碩勳一生。”走進展館,曹夢直奔主題,以李碩勳手寫書信為證,将一位堅定的革命者形象展現在我們眼前。

百年宜人 | 中國革命雙百人物李碩勳:生命即革命

1903年2月出生的李碩勳,1918年考入叙州(今宜賓市)聯合中學讀書,随即組織了宜賓市轟轟烈烈的學生反帝愛國示威大遊行并擔任大遊行總指揮。其後,1921年1月,考入四川省立第一中學,閱讀了大量革命刊物,初步确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1922年夏,與陽翰笙等同學自發創立了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四川青年團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李碩勳自外出求學開始,便始終不停地宣傳革命,一直到1923年冬,李碩勳考入上海大學。”曹夢介紹,進入大學第二年,即1924年,李碩勳加入中國共産黨。五卅運動期間,李碩勳組織和上司上海學生進行反帝愛國鬥争,用實行踐行他革命觀的第二個步驟——組織,并連續當選為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學生聯合會長,還被推選為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成為我國早期進步青年運動的傑出領袖。

百年宜人 | 中國革命雙百人物李碩勳:生命即革命

棄筆從戎 用槍炮武裝革命

走入第三展廳,一副三維的八一起義圖印入眼簾,真人大小的士兵們身着戎裝,脖圍紅領帶、臂綁白毛巾,正在進行起義前最後的準備。曹夢告訴記者,這一展廳就充分展示了李碩勳武裝革命的軌迹。

1926年底,時任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的李碩勳被黨組織派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25師任政治部主任,由此投筆從戎。在南昌起義中,李碩勳任25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起義部隊南下時,他參與指揮了會昌戰役、三河壩戰役等重要戰鬥。

展廳内,曹夢一邊引導着記者了解烈士事迹,一邊介紹。

百年宜人 | 中國革命雙百人物李碩勳:生命即革命

戰鬥過程中,李碩勳多次在戰鬥激烈進行的時候,奔赴前沿陣地指揮部隊抗擊敵軍。一直到1927年10月,鑒于這支起義隊伍長期在贛粵邊區轉戰與黨中央及地方黨組織失去了聯系,部隊總指揮朱德派李碩勳回上海,向黨中央彙報第一師的戰鬥情況和請示今後行動方針。

李碩勳赴上海向黨中央彙報起義軍情況後,留在白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他先後擔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軍委書記、省委代理書記;中共上海滬西區委書記、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中共江南省委軍委書記等重要上司職務。他根據黨的訓示,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帶,上司工農群衆發動了數十次起義和戰鬥。其中1930年這一年中,他就在江蘇先後組建起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十五軍和十七軍。

百年宜人 | 中國革命雙百人物李碩勳:生命即革命

慘遭叛徒出賣 絕筆遺書光耀千秋

“那是海口得勝沙路的中民旅店,就在得勝沙路28号。”話劇《霧中燈塔》多次提到中民旅店,曹夢說,這裡就是李碩勳因叛徒出賣被捕的地方。

1931年8月13日晚,李碩勳在黨的訓示下,開完軍事會議後傳回住處,随即被捕入獄。入獄後,李碩勳知道自己的身份已暴露,為了保護組織和同志的安全,他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争,利用一切機會向難友、獄兵開展革命宣傳,宣傳中國共産黨的政治主張、曆史使命,号召大家團結起來,為國家富強人民解放而進行鬥争。在他的鼓勵下,一同關押的40多名黨員,沒有一人叛變,最終敵人無計可施,于9月5日,用籮筐将李碩勳擡到海口東郊刑場執行槍決,犧牲的時候年僅二十八歲。

在曹夢的帶領下,記者在紀念館内看到了李碩勳臨刑前親筆為妻子趙君陶寫的那封光耀千秋的遺書:“陶:餘在瓊已直認不諱,日内恐即将判決,餘亦即将與你們長别。在前方,在後方,日死若幹人,餘亦其中之一耳。死後勿為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你宜設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力為要。死後屍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

據了解,李碩勳烈士紀念館1994年5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準許,始建于高縣文江鎮柳湖公園内,1995年12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因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2000年4月遷至高縣縣政府駐地慶符鎮。

李碩勳烈士紀念館是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黨史教育基地、宜賓市國防教育基地和宜賓市幹部教育教育訓練現場教學基地等。目前,高縣縣委、高縣人民政府把紀念館作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入,充分利用春節、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和“五四”“七一”等主題節日及烈士紀念日,廣泛開展“祭革命先烈 傳紅色精神”“黨在我心中”等活動,定期在紀念館舉行入黨、入團、入隊、成人宣誓等儀式,緬懷革命先烈,接受紅色洗禮。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