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作者:嚴鼎中學國文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音頻|嚴鼎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很久沒有關注過華語流行音樂了。前段時間看到鳳凰傳奇,我以為自己穿越了:這個組合還沒解散呢?

不僅沒解散,而且一直都很火。最近,他們參加一檔綜藝節目,翻唱了一首《海底》,又大火了一把。很多網友認為,鳳凰傳奇的這個版本,已經超越了原版。然後,大家開始像挖到寶藏一樣吹捧主唱玲花的唱功。

然而,十年前可不是這樣。

首先,你來聽段音樂:

有沒有感覺是自己的手機響了?這是鳳凰傳奇的代表作,曾經是很多人的手機鈴聲。但這首歌最火的時候,很多年輕人都避之不及,生怕被人認為是他的手機鈴聲。為什麼?因為一個字:土。在十年前,鳳凰傳奇就是“土”的代名詞,是廣場舞代言人,是上一代人的心頭愛,這自然不受年輕人待見:我們這麼有個性有品位,怎麼能跟爸媽聽一樣的音樂?當時,人們還給鳳凰傳奇的歌發明了一種風格,叫“農業重金屬”,足以看出當時人們對待鳳凰傳奇的态度了。火那是真的火,而瞧不上也是真的瞧不上,處境很是尴尬。不過時間總是很奇妙的東西,十多年過去了,人們念舊的情懷給過去的事物都套上了一層美顔濾鏡,鳳凰傳奇成為了年輕人回憶往昔的最好切入口,變成了一種經典。

可能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文化現象,有高雅的、高品位的作品,也會有通俗的、爛大街的作品,當時被人瞧不上的作品,也許經過了時間的沉澱和發酵,會成為後世人們口中的“經典”。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位宋朝的“鳳凰傳奇”:柳永。《風雅·宋》宋詞圍讀活動,今天開始,我将帶你走進柳永的文學世界。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剛才我說,柳永是宋朝的鳳凰傳奇,也許這樣的比喻不太貼切,畢竟風格差異太大。而且很多人會說,柳永的詞多優雅、多進階啊,怎麼能跟鳳凰傳奇的歌相提并論呢?這就帶着後人的濾鏡看前人了。不得不說,柳永的作品在他所在的時代,的确是非常流行,但也不太入那些文人士大夫的眼,被看做淫詞豔曲,不入主流。我有一例為證。

有一次,柳永去面見當時的高官晏殊,晏殊問他:“賢俊作曲子麼?”這話有點諷刺,意思是說,你這個人還算得上賢俊嗎?要不怎麼寫那些歌樓酒館裡的曲子呢?柳永不樂意了,心想,你晏殊不也寫這些曲子嗎?有什麼資格說我?于是回道:“隻如相公亦作曲子。”我和你一樣寫這些曲子啊,瞧不起誰啊!事實雖然如此,但在晏殊眼中,自己寫的和柳永寫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晏殊說:“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閑拈伴伊坐’。”此話一出,柳永也無從應答,自覺理虧,就退下了。

這就怪了,柳永寫的那句詞有什麼不對嗎?為什麼被晏殊瞧不起呢?

這就要從柳永的人生經曆說起了。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為了講清楚重點,我就從柳永的三個稱謂說起。第一個稱謂是“柳三變”。這其實是柳永的本名。柳永原名就是柳三變,家中有兩個哥哥,分别叫柳三複和柳三接,後來柳三變體弱多病,父親希望他長長久久,才改名為“柳永”。柳永出生在一個有着儒學傳統的讀書人家庭,受家庭氛圍影響,柳永的志向就是考科舉、當大官,光宗耀祖。柳永從小便展現出極強的創作才華,在通訊極不發達的古代,他寫的詞總能流傳廣遠,深受喜愛。然而,這些并未給柳永帶來任何實際的好處,科場中的他屢屢受挫,給他很大的打擊。

終于,他忍不住了,寫了首詞《鶴沖天》來洩憤。其中寫道:“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白衣卿相”自此成了柳永的代名詞。“白衣”,就是沒有做官的平民,柳永說,哪怕我不做官,也與你們這些卿相比肩,可見其才情與自負。沒想到的是,原本是發牢騷的詞,結果寫得太好了,又被傳了出去,他的粉絲們口口相傳,傳遍市井大街,越過高高的宮牆,一直傳進了深宮之中,被皇帝宋仁宗聽見。仁宗皇帝大為不悅,心想:好你個柳永,既然你把科舉功名看做“浮名”,那我就成全你,以後都别想當官了,填你的詞去吧!去換你的“淺斟低唱”吧!看來科舉之路就此斷送。可以想象,柳永該多麼失望沮喪!幹脆,自暴自棄得了!于是“日與狷子(狂狷不羁之徒)縱遊娼館酒樓間,無複檢約”,“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流連”,過着這般放浪不羁的生活。高歌痛飲後,柳永就為歌伎酒女唱的歌曲填詞,署名就叫“奉旨填詞柳三變”。

也就是這個原因,當時的達官貴人對于柳永就有一種成見,認為他的作品不入流,隻有那些市井中人、不讀書的人才會喜歡。說他雖脫村野,而聲态可憎,“以俗為病”。甚至還有人說他的詞“媟黩”,也就是淫亵的意思。

其實,當時的文人填詞,也多以閨中女性為寫作題材,但差別在于,文人大多寫家中女子,或是借女子形象作為象征,構築一種藝術形象,詞作中滲透出一種人的品格和修養的境界。比如晚唐文人溫庭筠寫的那首最著名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再如歐陽修筆下的“越女采蓮秋水畔”,美如藝術品。這個女子并非是現實中某個具體的女性,也并非煙花柳巷中的俗人,而是作者人格世界中的一種藝術投射,是象征化的形象。

寫到柳永這裡就變了,他寫的女性真的就是現實中的女子,而且是勾欄瓦舍之中階級層次較低的歌伎酒女,這就是被很多人譏诮、诋毀的原因所在。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除了所寫題材不被文人士大夫看好之外,柳永的作品被人诟病還有其他原因,我們再講解得深入一點。

王國維曾說,詞以境界為最上。什麼叫境界?就是用意象和畫面構築和投射出的人格和修養。我們以最擅長營造境界的秦觀為例,他寫“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簡單的八個字,好似隻在寫眼前之景,但心中的失落與迷茫、怅然與歎息,都力透紙背,從字裡行間滲透出來。這是古代文人追求的文學境界。情感如果太過直白地被表現出來,就顯得淺薄和粗鄙了,總要“猶抱琵琶半遮面”才好。這麼說大家可能還是很懵,那我就再舉個淺顯的例子。傳說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做老師的時候,請學生翻譯一句英語:I love you。這麼簡單,學生脫口而出:翻譯成“我愛你”。夏目漱石說這樣不好,他給出的答案是:今夜月色真美(今晩はお月さん)。你看,境界就出來了。“我愛你”太過蒼白,其中的情感一眼便望到了頭,沒有回味的空間和餘地;“今夜月色真美”就不一樣了,将美好的情愫寄托在月色上,頗有《詩經》比興的效果,給人畫面感和回味空間。

明白了這一點,再來看柳永的詞。我們就以前面晏殊提到的那句為例。“針線閑拈伴伊坐”,出自柳永所寫的《定風波·自春來》。這首詞說的是,女子跟他所愛的人說,我後悔當初沒有鎖住你的馬鞍,“悔當初、不把雕鞍鎖”,讓你老老實實待在書齋裡,每天讀書寫作就好了,這樣就可以“鎮相随、莫抛躲”,可以一直追随着你,不讓你抛棄我。那你讀書的時候我幹嘛呢?“針線閑拈伴伊坐”,拿個針線幹活,坐在你身邊,陪着你,“免使年少光陰虛過”,不要讓年少時光白白度過。你看,我就這麼翻譯一遍,就把詞中表達的情感全部講清楚了,毫無讀者回味和賞玩的餘地,也就失去了文學的美感和境界,變得淺俗了。是以,你會看到,柳永大多寫慢詞長調,為什麼?因為慢詞長調的篇幅長,可以淋漓盡緻地把情感都鋪展完畢,把情感想象空間都塞滿,這是如歐陽修、晏殊、馮延巳等文人所不屑、也不能為之的。

那麼是不是說,柳永的詞作就真的那麼不堪、不值一讀呢?當然不是。柳永對于宋詞的發展和創新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葉嘉瑩評價說:“柳永把他志意的追尋和落空,結合了外邊高遠的景物,這才是柳永詞最值得注意的一個特色、最大的一個好處。”“他把詞裡的感情從‘春女善懷’轉變成了‘秋士易感’的感情了。”這些評語又如何了解呢?我想,我們都可以從柳永的代表詞作《雨霖鈴》中找到答案。下集,我将集中為你解讀這首千古名作,讓你感受柳永心中的失魂落魄。

今天的最後,送給你餘光中極美的一首現代詩,《絕色》,請你來品一品,這首詩好在哪裡。

若逢新雪初霁,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着皓影

上面流轉着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我們将每兩天推出一集,文稿全部原創。

下一集,我們繼續講柳永的詞《雨霖鈴·寒蟬凄切》。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文稿 嚴鼎

錄音 嚴鼎

制圖 張金香

統籌 孟滕玲 張金香

音樂總監 曾力佳

風雅·宋 | 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