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耗時一個月,他把《富春山居圖》留在了松江

作者:上觀新聞

“大家可能知道黃公望,或者知道他的那幅《富春山居圖》,但是不一定知道無論是他本人,還是這幅作品,都與松江有關。”近日,畫家吳彬完成了一項“大工程”,以壁畫的形式,将《富春山居圖》呈現在位于松江老宅的藝雲閣藝術空間,高2米、寬60米的牆畫,按照原作等比例放大臨摹,前後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以這種特别的方式講述了黃公望與松江的故事,用吳彬自己的話講,“我把黃公望‘請’回了松江。”

耗時一個月,他把《富春山居圖》留在了松江

為了完成這幅作品,吳彬查閱了很多資料:黃公望原名陸堅,他的祖父陸德孚原居松江,鹹淳年間黃公望的父親陸統因戰亂率全家移居到常熟,後生下他的第二個孩子,取名陸堅。幾年後,陸統夫婦相繼病故,6歲的陸堅成了寓居常熟的溫州籍老人黃樂的繼子。黃樂家境富裕,卻無子,九十歲高齡得一繼子,高興得歎道:“黃公望子久矣。”從此陸堅改名黃公望,字子久。“黃公望是松江人,這點是确定無疑的”,吳彬告訴記者,曾經還有人作詩,寫道“九峰山下黃公望”。

耗時一個月,他把《富春山居圖》留在了松江

黃公望與松江書畫的發展也有着關聯:黃公望是陸機、陸雲的後人,他的老師趙孟頫是松江的女婿,他本人對董其昌的繪畫也深有影響。作為元代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元四家”之一,黃公望50多歲時才開始繪畫,并自成一家,代表作《富春山居圖》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畫之一,被譽為“畫中之蘭亭”“中國山水畫第一神品”。“《富春山居圖》就是在松江完成的。”吳彬告訴記者,在這幅畫的題跋上标注着“大癡學人書于雲間夏氏知止堂”,“大癡”是黃公望的号,“雲間”正是松江。

耗時一個月,他把《富春山居圖》留在了松江

《富春山居圖》采用長卷的形式,描繪了浙江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畫面上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層次分明,大片的空白,突出了筆墨意趣的發揮。在臨摹的過程中,吳彬對《富春山居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富春山居圖》畫的不隻是一個漫長的江水,在千年的曆史裡,流過淺灘、激流、高峰,他不是簡單地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畫家的精神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态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展現。”

耗時一個月,他把《富春山居圖》留在了松江

《富春山居圖》原為黃公望師弟鄭樗(無用師)所藏,後幾經易手,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定名為《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為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吳彬在臨摹的時候,将兩段重新接到了一起,中間以牆面轉折處隔開,自然而無違和。

耗時一個月,他把《富春山居圖》留在了松江

藝雲閣藝術空間所在的老宅,是松江書法家王尚德的故居,院子裡古木參天,樹木蔥郁,隐隐綽綽的樹影,與牆畫天然地融為了一體,彷佛置身于《富春山居圖》描繪的山水意境中。吳彬告訴記者,他曾經在夜晚的時候,打開手電筒,從畫作的起始走到了結尾,視線随着光線移動,彷佛那幅長卷在徐徐打開,非常有意思。

■文 牛立超 ■圖 姜輝輝

■視訊 周亮

■欄目責編 楊露

■欄目主編 代啟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