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晚“富春山居圖”可以封神,隻是有點可惜

來源:澎湃新聞

春晚有一節目美翻了,結合了書畫、詩詞、表演、朗誦、科技、音樂、舞蹈、動畫等,可惜排在很後面,許多人沒看到!那便是春晚版《富春山居圖》——《憶江南》!

2月1日,壬寅虎年大年初一,《憶江南》登上微網誌熱搜。

網友稱這是“春晚版”的富春山居圖,評價其“唱念俱佳”。亦有網友提到:“富春山居圖是那幅一半在台灣,一半在大陸的名畫吧。”

壬寅虎年央視春晚節目《憶江南》。視訊來源:央視春晚微網誌官方賬号(04:27)

如網友所知,《富春山居圖》其中一部分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中。據浙江省博物館官網《(剩山圖)赴台合璧展覽點交啟運儀式在武林館區隆重舉行》一文介紹,《富春山居圖》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黃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圖》系作者79歲時為無用師所作,曆經數年經營才告完成。全卷筆墨紛披,林巒渾秀,為中國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

節目開始,浙江歌舞劇院、浙江音樂學院舞蹈學院、杭州歌劇舞劇院的小姐姐着青綠色服裝,撐着油紙傘出場,瞬間将人帶回江南。

接着,《富春山居圖》畫卷緩緩展開,由平面到立體,将人帶入了畫中。

在畫中,由馮遠征扮演的行者,吟誦着唐代吳融的《富春》出場!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

春晚“富春山居圖”可以封神,隻是有點可惜

馮遠征一颦一笑,将畫中的行者刻畫的入木三分,與此同時,他的詩朗誦表演也極具感染力。

畫中,山巒連綿起伏、江水煙波浩渺,十餘位江南女子在煙雨蒙蒙中行走着,陸續遇見了藝術家們飾演的樵夫、漁夫、讀書人等。

上文提到,明末此畫為宜興收藏家吳之矩所有,再傳其子吳洪裕。清順治七年(1650),吳洪裕病危,竟以此圖投火為殉,幸被其侄從爐火中搶出,惜前段數尺已焚毀。該圖焚後分成兩段,前段被後人命名為《剩山圖》,橫51.4厘米,1956年被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征集,現藏浙江省博物館,成為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後段世稱《無用師卷》,橫636.9厘米,乾隆十一年(1746)收入清宮,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央視春晚 責任編輯:程娛

值得一提的是,央視春晚《憶江南》節目中4位表演者濮存昕、馮遠征、李立群、丁志誠和4位演唱者阿雲嘎、楊宗緯、鄭棋元、蔡程昱中,各有台灣藝人一名,即李立群和楊宗緯。他們分别化身行者和漁夫,與大陸演員、歌手一道,在壬寅虎年央視春晚上演繹了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圖”。

春晚“富春山居圖”可以封神,隻是有點可惜

此外,《憶江南》中所涉及的詩詞也深受網友喜愛。澎湃新聞整理附上,以飨讀者。

《富春》

唐·吳融

《樵者》

唐·崔塗

行山行采薇,閑翦蕙為衣。

避世嫌山淺,逢人說姓稀。

有時還獨醉,何處掩衡扉。

莫看棋終局,溪風晚待歸。

《鵲橋仙》

宋·陸遊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

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行香子·過七裡濑》

宋·蘇轼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鹭點煙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釣台》

元·周巽

桐江上,一絲風。羊裘坐危石,輕雪落寒空。

故人乘龍忽相憶,徵起終辭谏議職。

夜驚星動紫微垣,曉見雲歸翠蘿壁。

振衣獨立富春山,魚鳥亦知心事閑。

清風高出雲台表,遺迹長留山水間。

(部分内容來自新華社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