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富春:欲望、技術和大道的共生

在天地人的世界中,每一存在者既以自身為目的,也以存在者整體為目的。在這樣的意義上,每一存在者既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基于這種角色的定位,人與自然既不是敵我關系,也不是主客關系,而是朋友和伴侶之間的關系。
彭富春:欲望、技術和大道的共生

■ 文| 彭富春

就人我的欲望而言,它存在多種類型。有些欲望是普遍的,亦即每個人都同有此欲,或者不同有此欲。我之所欲,亦人之所欲。我之不所欲,亦人之不所欲。在這樣的意義上,人要奉行一條基本的規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一種否定性的表達。如果從肯定性方面來表達的話,那麼它就是:己所欲,施于人。人我除了這種同一性的欲望之外,還存在着互相性的欲望。這就是說,我欲望他人,我是欲望者,他人是我的所欲物;同時,他人欲望我,他人是欲望者,我是他人的所欲物。

人我的互欲典型地表現在男女的性欲關系之中。男人欲望女人,女人欲望男人。在共同性和互相性欲望的同時,人們還存在着差異性的欲望。他人是他樣的,他人的欲望也是他樣的。我之所欲,并非人之所欲。我之不所欲,亦非人之不所欲。根據這種差異的情形,人們奉行的另一條基本原則應是: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己不所欲,亦可施于人。為了滿足這種多元化的欲望,人們就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寬容那些與自己保持同一性的他人,而且是寬容那些與自己保持差異性的他人。這就是說,在遊戲規則的範圍内,讓每一個個體的差異性的欲望都能實作。

共生的技術。技術是人創造和使用工具制作物的活動,它從來都不是個體的獨立活動,而是群體的共生活動。從簡單的手工工具到現在的機器和資訊器具,技術以日益進步的方式将人與萬物聚集在一起。作為一個技術生産者,人由于分工在整體的活動中充當不同的角色。人們互相配合,有序操作。就一個工廠而言,其生産過程是一個先後相随的流水線;就一個産業而言,其零件及其組裝構成一個上下遊的鍊條。一個産品是一個已經制作完成了的存在者,是不同的人與物的集合。但對于産品的消費還要經曆配置設定、流通和交易等環節。這一過程在根本上是産品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轉移。總之,技術将個體和整體形成了有機的統一。

共生的大道。大道是關于人與世界存在的真理。這個真理并非其他,而是關于生和共生的真理。天地有好生之德,人也有好生之德。人我共生是讓自己生,也讓他人生。所謂生是生成,是給予,是奉獻。這就是愛之道。愛既非是一種欲望的占有,也非是技術的生産,而是人與世界的生成,亦即成就人的生命的存在。愛也既非隻是一種情感,也非隻是一種意志,而是一種去存在、去生成的行動。當然,人我相愛有多種形态。

首先,人要愛己。不能愛自己,如何愛他人。但愛己既非是自私自利,也非是一種顧影自憐的自戀,而是讓自己的生命自由地存在。其次,人要夫妻如己。人不僅要愛自己的親人、友人和戀人,而且要愛世界上一切的人。這就是所謂博愛的精神。夫妻是讓自己之外的所有的人的生命自由地存在。如果每個個體都如此愛己和夫妻的話,那麼人我也必然是彼此相愛。我夫妻,人也愛我。這也會導緻個體和整體沖突的解決,個體成為愛的個體,而整體成為愛的整體。#大道哲學#

彭富春:欲望、技術和大道的共生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選自《論共生》,标題為編者所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