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熱文推薦:河陽一縣花潘安:是否傳說中的尚書郎,是不是白了頭的滄桑

圖志推薦:實拍:三亞大東海沙灘熱鬧的冬季

文/洪與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1958年12月,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印發《三國志•張魯傳》,讓中央委員認真學習。從中共曆史看,在中央全會上把古代的個人傳記作為會議材料下發的,唯有《張魯傳》。

這是為何?

張魯可是道教“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他被列為封建迷信的反動頭目之一,所謂“封資修”,萬惡的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封建殘餘是排在第一位的,是要被掘墳、砸爛、批臭的。

張魯被封為“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是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的事,距離張魯辭世已經整整過了1092年。那麼,在三國時候,張魯是一個什麼角色呢?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張魯

張魯,字公祺,祖籍沛國豐縣,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五鬥米道)教祖張道陵的孫子,五鬥米道的第三代天師。在祖父和父親去世後繼續在漢中、巴西(今阆中)一帶傳播五鬥米道,自稱為“師君”,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将軍,封阆中侯,食邑萬戶。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張道陵在大邑鶴鳴山創立“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鬥米道”)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張道陵在大邑鶴鳴山創立“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鬥米道”)之後,把他晚年道教活動的中心轉移到了川北一帶的蒼溪縣,以雲台山為修煉布道之所。這張圖檔可以清晰地看到雲台上陰陽魚形狀。張魯就是張道陵的孫子。

要五鬥米道入道,信徒隻需交五鬥米。張魯的信徒衆多,成為一支不可小觑的政治勢力。

提到張魯,不得不說說另外一個人,他就是劉焉。劉焉是漢魯恭王之後裔,從縣令做起,一直到朝廷的太常。

漢代太常主管祭祀社稷、宗廟和朝會、喪葬等禮儀,事重職尊,位列于九卿之首。但是到了東漢,任太常的人不必為列侯,多以名儒擔任這一職務,有點虛職的意味,地位大不如前。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劉焉目睹朝廷、宗室越來越弱,預知天下将亂,本欲圖求個交址牧,就是遠到現在的廣東一帶做個軍政長官,避避亂世紛争。他的朋友勸他到益州(成都),恰逢益州出事,在他的活動下,朝廷便将他派往益州,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封陽城侯。

劉焉到益州後,需要張魯的宗教勢力;而張魯呢,也需要政府的認可。史載“張魯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來焉家” 。張魯的母親好養生,類似于今天的某些明星吧,老來俏,又擅長裝神弄鬼,張魯通過其母與劉焉家交往,得到信任。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劉焉任命他為督義司馬,要他與别部司馬張修帶兵奪取漢中。攻下漢中後,張魯殺了張修,奪其兵衆。在劉焉授意下,張魯截斷斜谷道,殺害朝廷使者。劉焉則借口“米賊”鬧事,不聽朝廷号令,獨霸一方。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五鬥米道憑借政府的力量擴大了影響,政府成就了張魯坐大,但也埋下了禍根。劉焉在世時,張魯還算聽話。劉焉一死,張魯就翻臉不認人了,劉璋根本左右不了他。

劉璋大怒,将張魯母及其家室悉數誅殺,又派大将龐羲等人攻張魯,但張魯部多次擊敗龐羲,雙方成對峙之勢。張魯的軍隊多在巴地(今巴中一帶)民間活動,劉璋于是以龐羲為巴郡太守。

張魯襲取巴郡(今巴州),正式割據于漢中,以五鬥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短暫的政教合一的政權。

這個政教合一的政府很有意思。

張魯自稱“師君”,初學道者稱“鬼卒”,高一級的稱“祭酒”,各領部衆;領衆多者為“治頭大祭酒”。

看起來,有點像現在的傳銷組織。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張魯打破舊的官僚體制,砸爛原有政治架構,類似于砸爛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

他還在漢中的交通要道上創立義舍,置義米肉于内,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稱,取得過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他的這套制度,在當時群雄并起,天下動蕩的時候,使他的控制範圍内有一個相對安甯的生存環境,很有感召力,中原鬧起來後,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如關西民從子午谷逃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張魯的勢力得到進一步擴張。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陽平關

也許當時的上司人就是看中他的平均主義思想,估計還對他砸爛舊世界有共鳴,具有原始共産主義的萌芽,因而大書特書,将張魯推向了極緻。1958年11月,老人家在參加鄭州會議時,直接坦露了對張魯政權的觀點。他說: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30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張魯弟張衛以數萬人馬據陽平關堅守,為曹操所破,張魯避走巴中,不久降操。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陽平關,曹操征伐張魯,就是在這裡被阻數月。

有意思的是,張魯在逃亡巴中時,劉備接受黃權的意見,拟高規格歡迎張魯,以黃權為護軍率部準備迎接。不知怎麼的,張魯卻大怒:“我甯願為曹公的附屬,也不為劉草鞋(劉備)的座上客!”

這導緻了蜀漢政權一直對五鬥米教進行打壓,加之曹操将漢中之民盡數前往洛陽一帶,五鬥米教被迫将重心轉移到北方。

本欲将張魯與大躍進的聯系寫進我的長篇小說《敵人》,這篇文章算是彌補這一遺憾吧。

三國張魯:原始共産主義思想的踐行者?

江西的龍虎山也被稱為“道教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

【作者簡介】洪與,男, 1967年生,漢族,四川蒼溪人,大學文化。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作家文彙》特邀編輯,四川省作家協會青少年文學導師。因緻力于監獄文學創作,被譽為“新監獄文學”領軍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監獄三部曲:《敵人》《監獄長》《AB門——貪官的後半生》;其他作品有長篇小說《大國相——蜀漢丞相諸葛亮》等。其中《大國相》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優秀作品獎,被列為全國農家書屋采購目錄。

【本文由作者授權釋出】

歡迎通路頭條号《悅讀圈》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于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