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爾虞我詐枭雄輩出,這是後來人對東漢末年的概述,那個時期戰火連天,殺伐四起,在不斷地征讨滅亡之中最終形成劉備,孫權,曹操為代表的三大頂尖勢力,鼎足之勢形成,其中,劉備作為最最弱一方,錯失三人,若有一人在,可保荊州不失,丞相不會操勞緻死。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信義布于四海,廣納天下賢士,這是三國時期對劉備現狀的最好的概括,看似是對劉備的贊揚,其實都是虛的,在那個戰亂與紛争并存的年代,有實力方可擁有一席之地,單憑蒼白無力的信義在那個年代一文不值。根本無法改變現狀。

三國時期對人才渴望的現狀

“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這是隆中對時諸葛亮對劉備現狀的描述,主要是要表明二者已經足夠強大,曹操身居廟堂,挾天子以令諸侯,雖說漢壽将終,但王室朝臣并非等閑之輩,胸懷大才而投曹操者數不勝數,是以人才方面曹操是不缺乏的。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長江天險,國殷民富,已曆三世”是隆中對中東吳現狀,簡單地說,就是孫策眼光長遠,早據江東,招賢納才,建立基業,不但具有長江天下,更是經曆三世鞏固,當地人才輩出,幾代人都為東吳效力。可以說是人傑地靈。

然而輪到劉備,隻能說是天時地利皆失,正如他所說“身為帝室之胄,已經二十有八,卻是織席販履,終究一事無成。”從諸葛亮隆中之言“将軍可占人和”其實自結識歇業二人開始,就算劉備人和的開始了。

而後有段日子雖說一直投靠别人,但就演義中看,信義布于四海,仁德著與海内,無論誰說起劉玄德都不得不提起他的仁德,也就是這一條,稍有人氣之後便引得人才廣至。但即使是這樣,劉備仍然錯失三位人才。若有其一,也不至于失荊州,乃至以後的魂歸五丈原。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

這第一人就是為劉備推薦諸葛亮的徐庶了,在劉備駐紮新野時前往投奔,曹操得知之後南下擒獲了徐庶的母親,僞造家書騙回了徐庶,最後徐母得知,以死明志,徐庶雖在曹營卻發誓從此不為曹操獻一技,出一策,是以才有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

雖然徐庶未曾給曹操獻計獻策,但劉備終究是錯過了徐庶這個人,歸根到底都沒有在劉備陣營,這是事實,如果當時徐庶識破曹操計謀,沒有辭别劉備,留在蜀國,對以後守荊州的關羽來說,說不定會有所轉機,可能也不會有個“敗走麥城”的結局。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之是以這麼說呢,是因為徐庶早年的經曆與關羽有些相似,都是現在我們俗稱的“殺人犯”關二爺看不慣鄉紳豪奪,直接動手殺人,而徐庶則是為别人報仇時殺人,這麼一看兩人難免有點同病相憐之感。

另外,徐庶與歇業二人相處融洽,當年劉備三顧諸葛亮于隆中,早引起關羽和張飛二兄弟的不滿,張飛更是火爆,甚至揚言要燒了孔明的房子。

且不論張飛,單說後來關羽一人駐守荊州,若有徐庶一起為其出謀劃策,也不至于說中了東吳的圈套,讓呂蒙白衣渡江,落得個殺身成仁的結果。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再說徐庶,如果不曾回去曹營,而後依舊為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二人既為多年好友,該有的默契還是有的,就算後來鳳雛龐統死于落鳳坡,但諸葛亮與徐庶互相配合所說不如卧龍鳳雛那麼天衣無縫,但起碼不用丞相過度勞累,勞疾而終。

法正法孝直

這第二人則是來自西川的張松好友,法正了,期初投于劉璋麾下之時,由于劉璋的用人不當,法正并沒有得到劉璋重用,很久之後才當上新都縣令,當時的密友張松也覺得劉璋難成大事,二者都很感慨自己的遭遇。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而後張松訪曹操,曹操見其相貌醜陋,不将其放在眼裡,張松也是深感不服,從演義上看就是在演武場揭露曹操短處,随後被亂棍打出演武場,而後在曹操之處碰壁之後欲将西川之圖獻給劉備。

最後在諸葛丞相的神機妙算之下與劉備達成共識,決定将西川之地盡數獻于劉備。重回西川之後,在張松的勸說下劉璋斷絕了與曹操之間的來往,信了張松的話,赤壁之戰之後借着劉備的同宗之情,想讓劉備率軍入川以拒張魯。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法正則就是在這時經過張魯的推薦,出使劉備,與劉備聊了幾句之後覺得此人身居雄才大略,又兼諸葛亮龐統為軍師,是可以投奔的明主,回歸西川之後與張松密謀,決心歸降劉備。

而後法正再次為使,引劉備帶兵入川,而後劉備與劉璋決裂之後進攻葭萌關陷入兩難之地時,法正出面說出劉璋弱點“昏而不庸”沒有什麼大的才能,但決不允許百姓受苦,可以說為劉備拿下西川立下汗馬功勞,進而諸葛亮隆中“跨荊益兩州”的政策得以實作。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而後法正幫助劉備拉攏西川士族,做黃忠副将斬殺夏侯淵,可以說是功勳累累,隻是英年早逝,終年僅四十五歲,諸葛亮曾言“法孝直若在,必能阻止陛下伐吳”可見後來的吳蜀之戰,如果法正在,哪怕不能勸劉備休戰,就是跟着劉備一起去,也不至于慘敗。

不為人知的“黃權”

和法正一樣,黃權,外加一個李嚴,都是西川劉璋的舊臣,作為托孤忠臣的李嚴,最後由于糧草問題和諸葛亮之間鬧了很大的不愉快,這種鬥争對于國力本來就比較弱的蜀漢來說無疑是一種損失。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而後蜀國與吳國的夷陵之戰中,對劉備分析了與東吳作戰的要點,建議劉備水陸二軍并進,但劉備自視頗知軍事,沒有采納黃權的建議,以至于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餘裡,病故于白帝城。

此後的黃權由于劉備夷陵兵敗,地盤被吳軍分割,無法再傳回蜀漢,最後投降了魏國當時的皇帝曹丕。而黃權與諸葛亮互相有惺惺相惜之感,如果不曾遭遇如此劫難,而後随其率軍北伐,諸葛亮可能也不會獨木難支,病故五丈原。

劉備錯失三位奇才:若有一位,關羽丢不了荊州,諸葛亮也不會累死

若此三人都在,扭轉蜀漢命運也不是沒有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