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射雕》中的明教為何沉寂?與黃裳無關,幾十年後,楊過給出答案

金庸筆下的武俠體系是十分龐大的,尤其是在新修版中,他将各部作品之間的關系打通之後,一些武林門派的傳承變得十分耐人尋味,比如逍遙派,他們在《天龍八部》中也算是盛極一時了,門人個個是高手,那虛竹更是集逍遙三老的内力及各路神功于一身,逍遙派理所應當在他身上發揚光大,然而後世卻不見逍遙派活躍于武林之中。

到了《射雕英雄傳》第十二回中卻提到:“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删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

《射雕》中的明教為何沉寂?與黃裳無關,幾十年後,楊過給出答案

(張無忌劇照)

這段文字證明後世武林人士都知道虛竹的存在,可他卻隻幫丐幫傳下武功,反而忽略了逍遙派的傳承,着實奇怪。

如果說逍遙派的确是在虛竹手中斷了傳承,以至于《射雕英雄傳》中見不到他們,那明教可是一直都沒有斷傳承的,《射雕英雄傳》時期的明教又為何會沉寂?

一、明教的傳承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可以說是整個武林中最強盛的一個門派,他們憑借一教之力就足以與正道六大門派匹敵,足見其勢力之龐大。

書中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役更是能看出明教在其他門派心中有多令人畏懼,集合六派之力,也未能嚼下這塊硬骨頭,即便沒有張無忌,明教和六大門派死鬥的結局恐怕也隻是兩敗俱傷而已。

無論是教主實力,高手數量,教衆人數,方方面面都能展現明教的強大。

事實上明教并不是在《倚天屠龍記》時代才被創立的,書中是借張三豐之口提到過明教的曆史。

《射雕》中的明教為何沉寂?與黃裳無關,幾十年後,楊過給出答案

(明教劇照)

原著第十一回道:“常遇春道:‘張真人,小人拜菩薩的,不吃葷。’張三豐道:‘啊,老道倒忘了。’這才想起,魔教中人規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律,傳之已達數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對魔教誅殺極嚴,武林中人也對之甚為歧視,是以魔教教徒行事隐秘,守規吃素,卻對外人假稱奉佛拜菩薩,不敢洩漏自己身份。”

至少在北宋末年,那明教就已經存在了,是以在“雙雕”時代明教是客觀存在的,隻是他們沒有參與到武林紛争之中。

二、黃裳征明教

《射雕英雄傳》的故事設定在南宋時期,而書中其實是借周伯通之口提到過一段關于明教的往事,發生在北宋年間,那就是黃裳征明教事件。

原著道:“那黃裳練成了一身武功,還是做他的官兒。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現了一個稀奇古怪的教門,叫做什麼‘摩尼教’,又叫‘明教’,據說是西域的波斯胡人傳來的。他們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聖先師,三不拜如來佛祖,卻拜外國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隻是吃菜。徽宗皇帝隻信道教,他知道之後,便下了一道聖旨,要黃裳派兵去剿滅這些邪魔外道。”

《射雕》中的明教為何沉寂?與黃裳無關,幾十年後,楊過給出答案

(黃裳劇照)

既是聖旨,哪怕黃裳與明教無冤無仇也隻能照做,于是他便率軍征讨明教,過程是十分慘烈的,黃裳殺了不少明教的法王和使者,但明教是以沒落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黃裳征明教是失敗了,反而是他家人盡數被殺,于是他隻能隐居起來,苦練武功,繼而創出那《九陰真經》。

等于說黃裳征明教事件對明教有影響,卻不緻命,而另一位高人對明教造成的重創更勝于黃裳。

三、楊過遇上的高人

那《九陰真經》何等精妙?創出它的黃裳都無法重創明教,還有人能比黃裳更強?你看武林後輩楊過遇上了誰?

《射雕》中的明教為何沉寂?與黃裳無關,幾十年後,楊過給出答案

(楊過劇照)

楊過在襄陽城外的深谷之中救下了那神雕,在雕兄的引領下,楊過進入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劍冢,在那裡,他見到了“劍魔”獨孤求敗留下的幾柄劍,金庸也讓讀者借楊過的視角領略了獨孤求敗這位高人的風采。

原著道:“縱橫江湖三十馀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獨孤求敗是一生從無敗績,自他踏足江湖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敗盡天下高手,而根據楊過的推測,獨孤求敗應該是六七十年前的人物,等于說他活躍于武林的時間正是《射雕英雄傳》正篇故事發生前不久。

《射雕》中的明教為何沉寂?與黃裳無關,幾十年後,楊過給出答案

以獨孤求敗的性格來看,武林中的那些頂尖高手無疑都會成為他的獵物一般,明教教主是何等大人物?又怎會逃得過獨孤求敗的“追獵”?

可想而知,獨孤求敗殺上了光明頂,隻為挑戰明教教主,而明教一衆教徒如何會放他通行?自然是極力阻攔,而明教在武林人士眼中向來都是邪魔外道,獨孤求敗對他們不會留情,于是他血洗明教,從他的墓志銘來看,他挑戰明教一役自然是大勝而歸,或許這才是明教在《射雕英雄傳》時代沉寂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