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射雕》中的明教为何沉寂?与黄裳无关,几十年后,杨过给出答案

作者:耳东话史

金庸笔下的武侠体系是十分庞大的,尤其是在新修版中,他将各部作品之间的关系打通之后,一些武林门派的传承变得十分耐人寻味,比如逍遥派,他们在《天龙八部》中也算是盛极一时了,门人个个是高手,那虚竹更是集逍遥三老的内力及各路神功于一身,逍遥派理所应当在他身上发扬光大,然而后世却不见逍遥派活跃于武林之中。

到了《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中却提到:“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

《射雕》中的明教为何沉寂?与黄裳无关,几十年后,杨过给出答案

(张无忌剧照)

这段文字证明后世武林人士都知道虚竹的存在,可他却只帮丐帮传下武功,反而忽略了逍遥派的传承,着实奇怪。

如果说逍遥派的确是在虚竹手中断了传承,以至于《射雕英雄传》中见不到他们,那明教可是一直都没有断传承的,《射雕英雄传》时期的明教又为何会沉寂?

一、明教的传承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可以说是整个武林中最强盛的一个门派,他们凭借一教之力就足以与正道六大门派匹敌,足见其势力之庞大。

书中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役更是能看出明教在其他门派心中有多令人畏惧,集合六派之力,也未能嚼下这块硬骨头,即便没有张无忌,明教和六大门派死斗的结局恐怕也只是两败俱伤而已。

无论是教主实力,高手数量,教众人数,方方面面都能体现明教的强大。

事实上明教并不是在《倚天屠龙记》时代才被创立的,书中是借张三丰之口提到过明教的历史。

《射雕》中的明教为何沉寂?与黄裳无关,几十年后,杨过给出答案

(明教剧照)

原著第十一回道:“常遇春道:‘张真人,小人拜菩萨的,不吃荤。’张三丰道:‘啊,老道倒忘了。’这才想起,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魔教诛杀极严,武林中人也对之甚为歧视,因此魔教教徒行事隐秘,守规吃素,却对外人假称奉佛拜菩萨,不敢泄漏自己身份。”

至少在北宋末年,那明教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在“双雕”时代明教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他们没有参与到武林纷争之中。

二、黄裳征明教

《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设定在南宋时期,而书中其实是借周伯通之口提到过一段关于明教的往事,发生在北宋年间,那就是黄裳征明教事件。

原著道:“那黄裳练成了一身武功,还是做他的官儿。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教门,叫做什么‘摩尼教’,又叫‘明教’,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他们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

《射雕》中的明教为何沉寂?与黄裳无关,几十年后,杨过给出答案

(黄裳剧照)

既是圣旨,哪怕黄裳与明教无冤无仇也只能照做,于是他便率军征讨明教,过程是十分惨烈的,黄裳杀了不少明教的法王和使者,但明教因此没落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黄裳征明教是失败了,反而是他家人尽数被杀,于是他只能隐居起来,苦练武功,继而创出那《九阴真经》。

等于说黄裳征明教事件对明教有影响,却不致命,而另一位高人对明教造成的重创更胜于黄裳。

三、杨过遇上的高人

那《九阴真经》何等精妙?创出它的黄裳都无法重创明教,还有人能比黄裳更强?你看武林后辈杨过遇上了谁?

《射雕》中的明教为何沉寂?与黄裳无关,几十年后,杨过给出答案

(杨过剧照)

杨过在襄阳城外的深谷之中救下了那神雕,在雕兄的引领下,杨过进入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剑冢,在那里,他见到了“剑魔”独孤求败留下的几柄剑,金庸也让读者借杨过的视角领略了独孤求败这位高人的风采。

原著道:“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独孤求败是一生从无败绩,自他踏足江湖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败尽天下高手,而根据杨过的推测,独孤求败应该是六七十年前的人物,等于说他活跃于武林的时间正是《射雕英雄传》正篇故事发生前不久。

《射雕》中的明教为何沉寂?与黄裳无关,几十年后,杨过给出答案

以独孤求败的性格来看,武林中的那些顶尖高手无疑都会成为他的猎物一般,明教教主是何等大人物?又怎会逃得过独孤求败的“追猎”?

可想而知,独孤求败杀上了光明顶,只为挑战明教教主,而明教一众教徒如何会放他通行?自然是极力阻拦,而明教在武林人士眼中向来都是邪魔外道,独孤求败对他们不会留情,于是他血洗明教,从他的墓志铭来看,他挑战明教一役自然是大胜而归,或许这才是明教在《射雕英雄传》时代沉寂的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