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相信很多人對他不會陌生,他唯一與中國扯上聯系的也就是北韓戰争了。起初他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總司令。
不過雖然他非常狂妄,但最終還是被杜魯門炒了。
回到國内的麥克阿瑟并沒有閑下來,他也開始了自己的競選總統之路。不過可惜的是以失敗告終。
對于麥克阿瑟來說,他是非常自信的。
畢竟他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由于他過于張揚了,是以很多美國人對他非常熟悉。

本來打了敗仗,可從北韓回國後,他竟然收到了英雄式的歡迎,不僅普通老百姓,還有很多政治家和軍隊的同仁。
不僅支援他,還同樣反對杜魯門。這恐怕也是他之前所沒有想到的,也給他本就自大的心态,更增加了勝利的信念。
那麼麥克阿瑟競選總統信心滿滿,為什麼大敗而歸?
麥克阿瑟出生于軍人世家,後來考入了美國赫赫有名的西點軍校。在校期間成績優異,還創下了西點軍校的畢業分數記錄。
一戰爆發後,麥克阿瑟趕赴歐洲,在戰争中,他表現出色,以至于回國後沒有多久,他竟然出任西點軍校校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曆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雖然有被日本打得狼狽不堪的時候,但能力還是有目共睹的。
之後更是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對日本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對日本後來的經濟崛起影響很大。
可以說,從二戰後期來說,麥克阿瑟的名字在美國就已經是如雷貫耳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在曆史上參加過三次總統大選,第一次就是在1943年,這個時候麥克阿瑟是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剛剛在之前經曆了被日本人打得狼狽不堪的時候。
黨内政客希望他能參選,不過由于這個時候的他名氣不大,由于預選效果不佳,是以無疾而終。
1948年,麥克阿瑟再次競選總統。這一次麥克阿瑟信心滿滿,對他來說,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了。不過現實是無情的打臉,他同樣敗在了預選。
第三次就是北韓戰争時期了。
打了敗仗的他本覺得無望了,不過沒想到回國後竟然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這讓他看到了希望。然而,麥克阿瑟始終遊離在政治之外,他似乎更适合做一個軍人。
在這次競選中,他敗了曾經是自己副官的艾森豪威爾。兩人在軍中的貢獻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們都希望能夠借此成功當選。但在第一輪投票結果出來後,麥克阿瑟的美夢徹底破碎。
這樣的差距足以看出麥克阿瑟在政治方面的能力,就連羅斯福都曾經評價過他,認為他雖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但卻是一個蹩腳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