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在無聲世界創作“治愈”詩文

她在無聲世界創作“治愈”詩文

意外緻殘、被迫辍學,這些都沒有擊垮她,在她心中,有一片詩意的空間。工作之餘,她在全國各地報刊雜志發表40萬餘字的文學作品,出版散文集《散落的珍珠》、《被南京寵愛的20年》。她是江蘇省作協會員吳瑕。記者 徐兢

國中辍學,逆襲成才女

昨天,記者在河西中央商場的必勝客見到了正在上班的吳瑕。

1974年,吳瑕生于湖北省一個偏遠的小山村。14歲那年,吳瑕發燒,醫生用藥過量,導緻她成了聾人。剛上初一,她就辍學了。

1992年冬天,吳瑕寫下第一首詩,寄給楚天經濟廣播電台,真的被播出了。此後,吳瑕先後在《人民文學》等雜志發表過100多篇文章。

2001年,她來南京江浦打工。一家三口租房住,打井水洗衣服,用煤球爐燒水做飯。2002年,她在《揚子晚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拿到200元稿費,開心了很多天。她帶着發表的作品樣刊鼓起勇氣找了當時的區民政局副局長,在他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包裝服裝、做漢堡、當服務員都幹過。

2001年,她在中央廣播電台和中國殘障人士雜志舉辦的“生命陽光禮贊”中獲二等獎。2014年,參加江蘇作協壹叢書征集,唯一的殘障人士吳瑕在全省40個作協會員激烈競争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免費出書的名額,出版了散文集《散落的珍珠》。

白天工作,晚上寫作

“白天工作,晚上寫東西”是吳瑕的基本生活狀态。“上班、教孩子寫作業,閑下來便看書、寫作。”吳瑕在紙上寫道,“我要證明,殘障人士努力了,過得不比别人差。”

“我沒有文化,用多發稿彰顯我活着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我們夫妻在城市裡站穩,靠的不是誰接濟,而是埋頭苦幹。”她在紙上寫道。

吳瑕一路走來,得到了市殘聯朱京芝書記和區殘聯上司的真誠關心和幫助。吳瑕自強不息的事迹數次被電視台報道。2020年被評為“江蘇省百姓學習之星”、“南京市學習之星”,南京市殘障人士聯合會微信公衆号等曾報道過。

目前,新書《被南京寵愛的20年》在中國聾人網站被推介。2020年11月26日,浦口區殘聯梁甯理事長主持了該書的贈書儀式,邀請了省市殘聯相關上司一起見證殘障人士文學創作的魅力。

“自然界裡遷徙的鳥算是候鳥。扇動翅膀一路向前,尋找适合生存的地方。盡管水窮山盡,但意志不垮。”她筆下的文字充滿了治愈感,“愛上讀書寫作,宣洩我心裡的苦悶。我們必須好好地活着,才有希望看到更美好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