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房書安煽動校尉鬧刑部救徐良闖下大禍,從這一細節看出展昭的仁義一、房書安的人生轉折點二、包拯攆走房書安的用意三、南俠展昭的仁義之舉

開封府的校尉很多都是綠林人出身,譬如大五義、小五義、小七傑多數都是出身綠林,原本綠林人與府衙裡官差校尉是對立的存在,是以開封府裡綠林人出身的校尉更被綠林道上的強人所憎恨,畢竟這些人以前也是占山為王的主兒。

大五義以前占據懸空島是實打實的綠林人,小五義裡的盧珍、韓天錦、艾虎都是寨主之子,小七傑裡的笑面郎君沈明傑、井底蛙邵環傑等人也是從山寨環境中長大的,足見開封府校尉裡的精銳班底與綠林道有着一定的淵源。

很多人誤以為南俠展昭也是綠林出身,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因為展昭以前是江湖遊俠,俠客這個職業是懲惡揚善、扶危救困、替天行道的,他們非匪非盜,這與打家劫舍、攔路奪财、占山為王的賊人不僅有着本質的差別,俠客與綠林賊寇從道義上來講還是天然對立的,是以說南俠展昭以前出身于武林而不是出身綠林。

房書安煽動校尉鬧刑部救徐良闖下大禍,從這一細節看出展昭的仁義一、房書安的人生轉折點二、包拯攆走房書安的用意三、南俠展昭的仁義之舉

也許會有人說到,占山為王的頭領也有俠客之名,譬如閻王寨的大帥林玉就号稱是金镖俠,八寶疊雲峰的二寨主火玉貴号稱是電光俠,他們是地道地道的綠林人,同時也是江湖上的俠客。其實,俠客這個身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點人明珠暗投“下海去發财”也并不奇怪,俠客失身為賊很常見,可是再想從賊變成武林名俠或成為朝廷的棟梁就很難了,即便是“金盆洗手”也很難再脫下這身賊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房書安的人生轉折點</h1>

細脖大頭鬼房書安武功不怎麼樣,他卻是一個很有來頭的綠林人,雖然房書安經常與江湖上的小毛賊混迹在一起,但是他的背景卻非常硬,因為他是八寶疊雲峰離寨出走的三寨主。盡管房書安與大寨主半赤蜂王典、二寨主電光俠火玉貴鬧翻了,可是八寶疊雲峰三寨主的位子還一直給他留着,因為這層關系房書安無論到了哪個山頭或賊窯都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可是房書安在準提寺聚會時丢了鼻子卻改變了他的一生。

三魚認為,區分一個做壞事的人還有沒有沒救,主要看此人是否良知尚存。判定一個人還有沒有良知,這就看此人在壞事時是否自知在做壞事,如果一個人在作惡時認為是理所當然,這類人大機率就是沒救的人,如果因為良知處于困境而不得已為之,這類人如果好生教誨還有浪子回頭的可能。細脖大頭鬼房書安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隻不過他長期跟着一群狐朋狗混日子,良知漸漸有點麻木了,白眉大俠徐良削掉了他的鼻子,這才讓房書安悟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這也是他決定脫下賊皮的心态轉變的開始。

房書安的心理建設完成後,他越來越看着身邊的這群賊人别扭,房書安諷刺飛劍仙朱亮、小霸王項鴻“不如割掉鼻子和我一起拜幹佬”,這并非隻是一句玩笑話,更多的是房書安的内心已經十分厭惡綠林賊寇這個身份。當徐良帶着欽差衛隊攻打閻王寨時,房書安提前與白眉大俠徐良通了口信,他下定決心立功贖罪,閻王寨大帥林玉的人頭就成了房書安投奔開封府的“投名狀”。

房書安煽動校尉鬧刑部救徐良闖下大禍,從這一細節看出展昭的仁義一、房書安的人生轉折點二、包拯攆走房書安的用意三、南俠展昭的仁義之舉

假徐良進皇宮行刺的事件發生後,真徐良就攤上了官司,閻王寨之役方畢,徐良就被打入刑部大牢。房書安原本指望徐良在包拯面前保舉一下自己,畢竟在攻破閻王寨之役中房書安立了大功,可是徐良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房書安棄暗投明的計劃眼看就要泡湯。幸虧衆人帶着房書安一起去見報包拯,可是眼下徐良的事很棘手,包拯聽到房書安立功之時也答應以後保舉其官職,房書安雖然暫時住在開封府卻沒有任何官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二、包拯攆走房書安的用意</h1>

在刑部夜審徐良時,房書安在開封府急得上蹿下跳,因為徐良一旦有個閃失,房書安這位螟蛉義子在開封府就一點根基都沒有了。即便包拯給他一個校尉當,房書安也很難融進三俠五義、小五義、小七傑的圈子,徐良是開封府的頂梁柱,如果徐良在開封府,房書安才有機會與其他人從同僚關系更新為朋友哥們關系。如果徐良不在了,房書安也就失去了表演的舞台,故此房書安比小五義、小七傑都着急,他這才煽動艾虎和義俠太保劉世傑等人去大鬧刑部。

大鬧刑部這一遭非常兇險,沒有聖旨闖進刑部去“救”天字号犯人徐良,這無疑就等于是在造朝廷的反,果然四帝仁宗得知這件事後大發雷霆,倘若不是包拯冒險為這群人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保本求情,這群鬧刑部的人絕對是有死無生。包拯回到開封府後追責是誰帶的頭去鬧刑部,房書安也毫不隐瞞地主動承認,包拯氣得直接下令要鍘了房書安,衆人眼見房書安很仗義便紛紛為房書安求情,最終包拯決定把房書安黏出開封府。

包拯這樣做一方面是磨磨房書安的性子,畢竟房書安這位綠林飛賊出身的人性子太野,朝廷是有嚴苛律令的地方,由着性子亂來可能就闖下彌天大禍,包拯把房書安攆走也是讓他長長記性。除此之外,三魚認為包拯還有一層用意,這就是要以防不測。萬一徐良的官司翻不了案,徐良若有任何不測,小五義、小七傑這群年輕人肯定會很窩火,房書安再留在開封府,再來一次煽動這群人去劫牢反獄的事,包拯可就保不住這群人了,開封府就可能有滅頂之災。

房書安煽動校尉鬧刑部救徐良闖下大禍,從這一細節看出展昭的仁義一、房書安的人生轉折點二、包拯攆走房書安的用意三、南俠展昭的仁義之舉

白眉大俠徐良作為目前開封府的頂梁柱,如果四帝仁宗不分青紅皂白就冤殺徐良的話,想必包拯作為開封府的當家人他應該不會忍氣吞聲,這就如同後來白雲瑞蒙冤時,老太師龐吉明知白雲瑞是冤枉的也将錯就錯,這樣做就是為了迫使包拯引咎辭官,開封府沒了包拯也就是散架了。以包拯的智慧,他當然可以預料到立下大功反被仁宗冤殺後的結局,如果保不住徐良,包拯留下徐良的義子房書安也就多此一舉了,是以說包拯攆走房書安是基于多方面的考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三、南俠展昭的仁義之舉</h1>

雖然南俠展昭在《白眉大俠》中已被邊緣化,但是展昭仍然是開封府最仁義的俠客,上了歲數的展昭也願意把身上的重擔分給新來的年輕人,畢竟老人占着位置不然,新人也就沒有提升的機會和發展的空間。以前開封府捕盜捉賊的領頭羊就是南俠展昭,這也是非常出業績的工種,自然在官職提升上也是很好的機會。展昭退居二線,小五義、小七傑衆人成為了校尉所裡骨幹,尤其是白眉大徐良的加入,開封府校尉所的整體實力都上了一個大台階。

在開封府的新銳力量之中,仁義之名接近于展昭的是玉面專諸白雲生,隻不過白雲瑞性格有點懦弱,是以在人物光輝度上遠沒有當年南俠展昭的風采。南俠展昭雖然是謙謙君子,但是對于原則問題從不退讓,比如當初他怒闖陷空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昭在提攜晚輩上也很用心,在一些細枝末節上也可以看出展昭的仁義之心,房書安在包拯攆走時,其實房書安一肚子氣,甚至從内心來講,房書安對包拯的攆走自己有點不服氣,可是人家嘴大,自己嘴小,也隻能聽之任之了。

對于房書安被攆走這件事,小俠艾虎有點過意不去,畢竟當初房書安煽風點火去鬧刑部時,他是真正招呼人帶頭走的。艾虎安慰房書安時表示等相爺怒氣消了,衆人再給房書安求個情,房書安還能回到開封府。雖然房書安表示感謝,但是他話裡話外帶着幾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意思,這時南俠展昭用自己的行動解了房書安的燃眉之急,房書安初來京城手頭上也不富裕,離開了開封府房書安吃飯都是問題,展昭直接去賬房給房書安支了五十兩紋銀,房書安心頭一熱百感交集語氣微顫地說了一句,“多謝”,如此一來房書安就可以暫時不用離開京城了。

房書安煽動校尉鬧刑部救徐良闖下大禍,從這一細節看出展昭的仁義一、房書安的人生轉折點二、包拯攆走房書安的用意三、南俠展昭的仁義之舉

按照宋朝的購買力核算一下的話,房書安身上的五十兩銀子大約等于現在的5萬至9萬塊,這些銀子足夠房書安在京城住上兩三月不成問題。房書安在酒樓上喝了十幾天悶酒才把心裡的不痛快消磨掉,然後房書安打起了精神開始踅摸假徐良的蹤迹。因為房書安在綠林道混了多年,他對綠林人喜歡待的落腳點有着比校尉更敏銳的嗅覺。

果然房書安在京城一條不起眼的背街上發現了假徐良的蹤迹,開封府的衆人還一直摸不着頭緒,在房書安的幫助下,開封府衆人才探明假徐良就是神拳太保王興祖的兒子王順。經過周密的布局與努力,獄中的白眉大俠徐良最終獲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南俠展昭的仁義之舉獲得了回報,假如房書安身上沒有展昭送的五十兩銀子,開封府衆人可能就無法這麼快找到假徐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