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眉大俠:仁宗加封徐良、白雲瑞一品将軍,為何二人卻辭官而走?

作者:燭影亂談

作為單田芳老師的經典之作,《白眉大俠》對七零、八零甚至六零後的朋友有着特殊意義。在那個娛樂資源匮乏的年代,守在收音機旁等待着評書來講大概是很多人青春與童年的美好回憶。

盡管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吐槽聲音,不過客觀講,如果不打着《三俠五義》續書的旗号,《白眉大俠》算是一部不錯的評書作品,即便其中存在一些難以自圓其說的問題,依舊瑕不掩瑜。不過書中倒真有一個環節讓人不吐不快,就是徐良和白雲瑞職務的升遷。三品護衛、二品将軍挂總兵銜,最後更是直升一品将軍……

關于為何升了這麼大的官二人還是執意遠離朝堂辭官歸隐,愚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

白眉大俠:仁宗加封徐良、白雲瑞一品将軍,為何二人卻辭官而走?

朝堂水太深,伴君如伴虎

宋仁宗是大陸曆史上著名的仁德之君,雖稱不上雄才大略,卻也做得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難得的好皇帝。但是評書畢竟不同于曆史,兩者也不能混為一談,于是乎在《白眉大俠》中,一個全新的仁宗皇帝出現了,其人設與單老書中的多數皇帝類似,屬于比較臉譜化的那種。時而英明、時而昏庸,感覺沒什麼主見,被壞人一忽悠就瘸,特别是身邊如果有個奸妃,那麼忠臣良将必然倒黴,不過最後一定會沉冤得雪,惡有惡報。

仁宗第一次被反派們玩弄于股掌之中是“真假徐良篇”。很多年前,與上三門頗有淵源的“神拳太保”王興祖不知哪根筋搭錯,竟然扶保了企圖發動叛亂的“伏地君王”東方亮,并擺下擂台,結果被年輕氣盛的徐良所殺。到了《白眉大俠》時期,王興祖之子“紫面金剛”王順藝成下山,得知父親以及後來試圖為父親報仇的叔叔均死于徐良之手,立誓報仇。由于徐良名滿天下,王順恐怕不是對手還平白送了性命,于是“整容”成與徐良一般的模樣,入宮行刺,在殺死宮人妃嫔驚擾了皇帝之後故意留下狠話,随即飄然而去。雖然沒有留下名字,但兩道白眉和濃重的山西口音幾乎講明了自己就是徐良。

白眉大俠:仁宗加封徐良、白雲瑞一品将軍,為何二人卻辭官而走?

如此粗淺的離間計,仁宗卻沒能明察秋毫,當即下旨将徐良下獄,可憐徐良剛剛結束了征剿閻王寨的戰役,氣還沒喘勻就被差官捉拿,搞得此次平寇的各路英雄都莫名其妙。

其實王順的栽贓嫁禍不僅不成功,還頗有些欲蓋彌彰,隻要稍微動點腦子就能看破其中端倪。細節上我們就不說了,光是一打眼就能看破的漏洞至少就有三處。

首先,行刺是隐秘事件,怕的就是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身份。王順看似蒙着面,捂得嚴嚴實實,實際若真想不為人知,怎會不遮住最明顯的白眼眉,還操着山西口音,這幾乎就差直接報身份證号了。

其次,王順進宮的目的是什麼?既然行刺或者說殺人已經被皇帝撞破,高低都是誅九族的大罪,為何偏偏留下仁宗的性命?就書中的武力架構看,無論是王順還是徐良,再或者是其他江湖人士,若有心刺王殺駕,又怎會給仁宗秋後算賬的機會?

最後也是最表面的,徐良與開封府的老少英雄遠赴千裡之外的閻王寨征剿叛軍,如何分身回京?就算皇帝認為開封府的人與徐良是一丘之貉,一起蒙蔽聖聽,那徐良大可一走了之,怎麼可能在回京時乖乖束手就擒?而且若費這大勁就為了進宮折騰一圈,吓唬吓唬皇帝,這未免太過得不償失了。

隻能說單老在此處對劇情的設計太過簡單,仁宗若真是這樣的狗腦袋,估計上位沒幾天就得被八王拿金锏把腦袋打碎了。

當然了,無論合理與否,書是單老的,他怎麼設計我們怎麼聽,也隻能按照這個思路進行解讀。由于一切太過明顯,是以不久後徐良就被釋放了,不過在這期間,王順趁徐良不在,曾夜襲開封府,緻使盧芳、韓彰、徐慶三老殒命,徐良為此痛不欲生,在深恨王順的同時,對于皇帝的所作所為,心中也有了芥蒂,這或許是他人生第一次體會到何為“伴君如伴虎”。

當然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徐良若是以拍拍屁股走了也着實顯得格局太小,是以他選擇給皇帝,也當是給自己一個機會,畢竟開封府是夢開始的地方,這裡承載了他的青春和夢想,何況這裡還有自己的親朋好友,是以即便徐良心中有不滿情緒,卻也暫時将之壓制下來。沒想到在全書臨近結束的小蓬萊篇章前,仁宗再度昏庸了一次,飛機搞得更大。

白眉大俠:仁宗加封徐良、白雲瑞一品将軍,為何二人卻辭官而走?

事情是這樣的,陰謀颠覆大宋的天竺國派國師古月和尚以嫁公主為名出使(公主是假的,為古月和尚的徒孫,人稱“九花娘”,先後嫁人九次,水性楊花,但相貌美豔,千嬌百媚)。仁宗得此佳人,夜夜笙歌,結果這為梅妃娘娘竟假傳聖旨,诓白雲瑞入宮,接着以賜宴為名将其迷暈,繼而殺人陷害,并稱其“穢亂宮闱”,仁宗大怒下要将白雲瑞處斬,虧得八王趙德芳将事情攔下來。

為了保護白雲瑞不被屈打成招,八王将其調至安慶宮親自審理,不想因而将入京的古月黨羽引來,遂發生了極為悲壯的“百寇鬧東京,血濺安慶宮”!為了保護八王,小五義中的“霹靂鬼”韓天錦、“粉子都”盧珍、“小義士”艾虎,七傑中的“小元霸”魯士傑、“紅眉童子”柳金傑、“黃眉童子”柳玉傑悉數戰死,他們不僅僅是白雲瑞和徐良的澤袍,開封府的辦差官,更是哥倆的生死兄弟,白雲瑞被五花大綁,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死在眼前卻無能為力,徐良趕到後更是悲憤交加,急火攻心下昏迷不醒,這份心碎豈是外人能懂?

盡管後來白雲瑞沉冤得雪,仁宗也在大破小蓬萊後對功勞最大的徐良、白雲瑞加官進爵,冊封為一品将軍,但二人冷了的心豈是高官厚祿所能捂熱的?佞臣、奸妃的接連出現,讓政治嗅覺并不算高的兄弟倆明白,朝堂或許并不适合他們,今日處理了梅妃,明天會不會有菊妃、蓮妃?

是以,徐良和白雲瑞毅然選擇了辭官,從此遠遁江湖,以他二人的本事、人脈,江湖上的生活豈不比朝堂逍遙惬意得多?

白眉大俠:仁宗加封徐良、白雲瑞一品将軍,為何二人卻辭官而走?

現實與劇情相結合的另類分析

剛才我們是完全按照書中的劇情内容進行分析的,現在所說的角度則是将現實與劇情相結合,這也是為何我會在開篇吐槽單老為二人設計一品将軍的原因所在。

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不應該脫離生活,由于過去查找資料不像現在這麼友善,是以很多古典文學作品的作者受時代的局限性,經常會有小說中出現離奇的穿越現象,比如《說嶽》中過早出現的官職——總兵、錦衣衛;再比如《西遊記》中出現的張紫陽……,諸如此類,不知凡幾,即便是名著都是如此。

這些情況發生在明清時期不奇怪,雖有些好笑,卻可以了解。但《白眉大俠》是現代評書,盡管八九十年代不如現在發達,但若有心,查閱這些常識性問題并不算難,何況據說單老還是一個不錯大學曆史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是以起碼不應該過多出現這樣的問題。

真實情況是三品武官在大宋已經是封疆大吏那個級别了;二品将軍則和最高武官太尉平級,而總兵卻是明朝在出現的職位;最要命的是這個一品将軍,已經超越了一切。要知道即便是常有武官擔任的樞密使在大宋也隻是從一品,也就是說事實上大宋壓根沒有所謂的一品将軍。

有人或許會說,一個評書你怎麼還這雞蛋裡挑骨頭。我倒是覺得雖然是戲說,與曆史關系不大,但既然有年代背景,起碼應該盡量貼合大環境。而我所說的将劇情與現實相結合,大體就是下面仿寫的對話中表達的意思。

仁宗:兩位愛卿勞苦功高,朕今天就要重重賞賜,現加封你二人為一品将軍之職,于開封府效力當差。

白雲瑞:三哥,皇帝是不是誠心拿咱倆開涮?一品都和包相爺平起平坐了,怎麼還在開封府效力當差?

徐良:個王八綠球球的,老兄弟,我看我們這位皇帝就是拿咱哥倆逗樂呢,我們大宋自打開國以來就沒聽說過有什麼官居一品的将軍。

白雲瑞:既然如此,皇帝為何如此?難道是要先穩住你我二人,再秋後算賬,行加害之事?

徐良:這就說不清了,總之老兄弟,我算看出來了,這當官不僅要把事做好,還得了解聖心,“伴君如伴虎”的冤屈我們都承受過,是以你我二人還是遠離這是非之地為好啊。

白雲瑞:三哥,我聽你的。不想我們勞碌多年,這昏君竟如此相待,拿個不存在的官職對你我二人行穩軍計。

徐良:嗨~老兄弟,這就叫“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徐良、白雲瑞:啟奏聖上,我二人無意為官,願辭去官職做個普通百姓,請陛下恩準。

仁宗:???

白眉大俠:仁宗加封徐良、白雲瑞一品将軍,為何二人卻辭官而走?

評書重在一個熱鬧,偶爾挑挑毛病也頗有樂趣,絕無诋毀不敬之意,若觸碰了某位書友的敏感神經,先說聲抱歉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