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眉大侠:仁宗加封徐良、白云瑞一品将军,为何二人却辞官而走?

作者:烛影乱谈

作为单田芳老师的经典之作,《白眉大侠》对七零、八零甚至六零后的朋友有着特殊意义。在那个娱乐资源匮乏的年代,守在收音机旁等待着评书来讲大概是很多人青春与童年的美好回忆。

尽管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吐槽声音,不过客观讲,如果不打着《三侠五义》续书的旗号,《白眉大侠》算是一部不错的评书作品,即便其中存在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依旧瑕不掩瑜。不过书中倒真有一个环节让人不吐不快,就是徐良和白云瑞职务的升迁。三品护卫、二品将军挂总兵衔,最后更是直升一品将军……

关于为何升了这么大的官二人还是执意远离朝堂辞官归隐,愚以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白眉大侠:仁宗加封徐良、白云瑞一品将军,为何二人却辞官而走?

朝堂水太深,伴君如伴虎

宋仁宗是大陆历史上著名的仁德之君,虽称不上雄才大略,却也做得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难得的好皇帝。但是评书毕竟不同于历史,两者也不能混为一谈,于是乎在《白眉大侠》中,一个全新的仁宗皇帝出现了,其人设与单老书中的多数皇帝类似,属于比较脸谱化的那种。时而英明、时而昏庸,感觉没什么主见,被坏人一忽悠就瘸,特别是身边如果有个奸妃,那么忠臣良将必然倒霉,不过最后一定会沉冤得雪,恶有恶报。

仁宗第一次被反派们玩弄于股掌之中是“真假徐良篇”。很多年前,与上三门颇有渊源的“神拳太保”王兴祖不知哪根筋搭错,竟然扶保了企图发动叛乱的“伏地君王”东方亮,并摆下擂台,结果被年轻气盛的徐良所杀。到了《白眉大侠》时期,王兴祖之子“紫面金刚”王顺艺成下山,得知父亲以及后来试图为父亲报仇的叔叔均死于徐良之手,立誓报仇。由于徐良名满天下,王顺恐怕不是对手还平白送了性命,于是“整容”成与徐良一般的模样,入宫行刺,在杀死宫人妃嫔惊扰了皇帝之后故意留下狠话,随即飘然而去。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两道白眉和浓重的山西口音几乎讲明了自己就是徐良。

白眉大侠:仁宗加封徐良、白云瑞一品将军,为何二人却辞官而走?

如此粗浅的离间计,仁宗却没能明察秋毫,当即下旨将徐良下狱,可怜徐良刚刚结束了征剿阎王寨的战役,气还没喘匀就被差官捉拿,搞得此次平寇的各路英雄都莫名其妙。

其实王顺的栽赃嫁祸不仅不成功,还颇有些欲盖弥彰,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就能看破其中端倪。细节上我们就不说了,光是一打眼就能看破的漏洞至少就有三处。

首先,行刺是隐秘事件,怕的就是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身份。王顺看似蒙着面,捂得严严实实,实际若真想不为人知,怎会不遮住最明显的白眼眉,还操着山西口音,这几乎就差直接报身份证号了。

其次,王顺进宫的目的是什么?既然行刺或者说杀人已经被皇帝撞破,高低都是诛九族的大罪,为何偏偏留下仁宗的性命?就书中的武力框架看,无论是王顺还是徐良,再或者是其他江湖人士,若有心刺王杀驾,又怎会给仁宗秋后算账的机会?

最后也是最表面的,徐良与开封府的老少英雄远赴千里之外的阎王寨征剿叛军,如何分身回京?就算皇帝认为开封府的人与徐良是一丘之貉,一起蒙蔽圣听,那徐良大可一走了之,怎么可能在回京时乖乖束手就擒?而且若费这大劲就为了进宫折腾一圈,吓唬吓唬皇帝,这未免太过得不偿失了。

只能说单老在此处对剧情的设计太过简单,仁宗若真是这样的狗脑袋,估计上位没几天就得被八王拿金锏把脑袋打碎了。

当然了,无论合理与否,书是单老的,他怎么设计我们怎么听,也只能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解读。由于一切太过明显,所以不久后徐良就被释放了,不过在这期间,王顺趁徐良不在,曾夜袭开封府,致使卢芳、韩彰、徐庆三老殒命,徐良为此痛不欲生,在深恨王顺的同时,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心中也有了芥蒂,这或许是他人生第一次体会到何为“伴君如伴虎”。

当然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徐良若因此拍拍屁股走了也着实显得格局太小,所以他选择给皇帝,也当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毕竟开封府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承载了他的青春和梦想,何况这里还有自己的亲朋好友,所以即便徐良心中有不满情绪,却也暂时将之压制下来。没想到在全书临近结束的小蓬莱篇章前,仁宗再度昏庸了一次,飞机搞得更大。

白眉大侠:仁宗加封徐良、白云瑞一品将军,为何二人却辞官而走?

事情是这样的,阴谋颠覆大宋的天竺国派国师古月和尚以嫁公主为名出使(公主是假的,为古月和尚的徒孙,人称“九花娘”,先后嫁人九次,水性杨花,但相貌美艳,千娇百媚)。仁宗得此佳人,夜夜笙歌,结果这为梅妃娘娘竟假传圣旨,诓白云瑞入宫,接着以赐宴为名将其迷晕,继而杀人陷害,并称其“秽乱宫闱”,仁宗大怒下要将白云瑞处斩,亏得八王赵德芳将事情拦下来。

为了保护白云瑞不被屈打成招,八王将其调至安庆宫亲自审理,不想因而将入京的古月党羽引来,遂发生了极为悲壮的“百寇闹东京,血溅安庆宫”!为了保护八王,小五义中的“霹雳鬼”韩天锦、“粉子都”卢珍、“小义士”艾虎,七杰中的“小元霸”鲁士杰、“红眉童子”柳金杰、“黄眉童子”柳玉杰悉数战死,他们不仅仅是白云瑞和徐良的泽袍,开封府的办差官,更是哥俩的生死兄弟,白云瑞被五花大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在眼前却无能为力,徐良赶到后更是悲愤交加,急火攻心下昏迷不醒,这份心碎岂是外人能懂?

尽管后来白云瑞沉冤得雪,仁宗也在大破小蓬莱后对功劳最大的徐良、白云瑞加官进爵,册封为一品将军,但二人冷了的心岂是高官厚禄所能捂热的?佞臣、奸妃的接连出现,让政治嗅觉并不算高的兄弟俩明白,朝堂或许并不适合他们,今日处理了梅妃,明天会不会有菊妃、莲妃?

所以,徐良和白云瑞毅然选择了辞官,从此远遁江湖,以他二人的本事、人脉,江湖上的生活岂不比朝堂逍遥惬意得多?

白眉大侠:仁宗加封徐良、白云瑞一品将军,为何二人却辞官而走?

现实与剧情相结合的另类分析

刚才我们是完全按照书中的剧情内容进行分析的,现在所说的角度则是将现实与剧情相结合,这也是为何我会在开篇吐槽单老为二人设计一品将军的原因所在。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不应该脱离生活,由于过去查找资料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所以很多古典文学作品的作者受时代的局限性,经常会有小说中出现离奇的穿越现象,比如《说岳》中过早出现的官职——总兵、锦衣卫;再比如《西游记》中出现的张紫阳……,诸如此类,不知凡几,即便是名著都是如此。

这些情况发生在明清时期不奇怪,虽有些好笑,却可以理解。但《白眉大侠》是现代评书,尽管八九十年代不如现在发达,但若有心,查阅这些常识性问题并不算难,何况据说单老还是一个不错大学历史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所以起码不应该过多出现这样的问题。

真实情况是三品武官在大宋已经是封疆大吏那个级别了;二品将军则和最高武官太尉平级,而总兵却是明朝在出现的职位;最要命的是这个一品将军,已经超越了一切。要知道即便是常有武官担任的枢密使在大宋也只是从一品,也就是说事实上大宋压根没有所谓的一品将军。

有人或许会说,一个评书你怎么还这鸡蛋里挑骨头。我倒是觉得虽然是戏说,与历史关系不大,但既然有年代背景,起码应该尽量贴合大环境。而我所说的将剧情与现实相结合,大体就是下面仿写的对话中表达的意思。

仁宗:两位爱卿劳苦功高,朕今天就要重重赏赐,现加封你二人为一品将军之职,于开封府效力当差。

白云瑞:三哥,皇帝是不是诚心拿咱俩开涮?一品都和包相爷平起平坐了,怎么还在开封府效力当差?

徐良:个王八绿球球的,老兄弟,我看我们这位皇帝就是拿咱哥俩逗乐呢,我们大宋自打开国以来就没听说过有什么官居一品的将军。

白云瑞:既然如此,皇帝为何如此?难道是要先稳住你我二人,再秋后算账,行加害之事?

徐良:这就说不清了,总之老兄弟,我算看出来了,这当官不仅要把事做好,还得了解圣心,“伴君如伴虎”的冤屈我们都承受过,所以你我二人还是远离这是非之地为好啊。

白云瑞:三哥,我听你的。不想我们劳碌多年,这昏君竟如此相待,拿个不存在的官职对你我二人行稳军计。

徐良:嗨~老兄弟,这就叫“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徐良、白云瑞:启奏圣上,我二人无意为官,愿辞去官职做个普通百姓,请陛下恩准。

仁宗:???

白眉大侠:仁宗加封徐良、白云瑞一品将军,为何二人却辞官而走?

评书重在一个热闹,偶尔挑挑毛病也颇有乐趣,绝无诋毁不敬之意,若触碰了某位书友的敏感神经,先说声抱歉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