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小古詩詞知多少(四)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佳作展台
中國小古詩詞知多少(四)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中國小古詩詞知多少(四)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此圖為本文編輯手寫本

【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甯九年)中秋之時蘇轼在密州所作。當時由于蘇轼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 飽受排擠,于是便自求外放,輾轉至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弟弟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二人多多團聚。然而,直至公元1074年(熙甯七年)他調任密州,仍然未能與弟弟蘇轍團聚。公元1076年的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此時他與弟弟蘇轍已經七年未見,獨自一人面對一輪明月,趁着酒興正酣,不由心潮澎湃,于是寫下了這篇佳作。

中國小古詩詞知多少(四)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暢快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如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着清風回到天上,又害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間,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着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别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隻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裡,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中國小古詩詞知多少(四)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賞析】此詞為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此人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之情。此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裡、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襯托出自己遺世獨立的境遇和略顯孤寂的情感。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鈎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無限美好的憧憬與理想。蘇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擡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翺翔。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蘇轼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高處不勝寒”并非作者不願歸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别而感到憂傷呢?“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既然人間的離别是難免的,那麼隻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裡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裡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轼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着離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浮想聯翩】自古以來,人們就借明月表達思念、團圓、憂愁……,“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唯應待明月,千裡與君同”……你還記得那些帶有明月的詩詞呢?

中國小古詩詞知多少(四)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