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月幾時有

時至入秋 ,不覺涼意漸起,白天不再像往日炎夏一般,炙熱無比。所謂,秋高氣爽,說的就是目前這種感受吧,希望這樣的日子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明月幾時有

翻了翻月曆,中秋不覺将至,看着夜空的月亮正在一天天變得明亮起來,又一年的中秋要來了,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思緒不覺回到了童年時代。

兒時的中秋節一定是春節之外最重視的日子了,畢竟春節還是有紅包可以領的,中秋節确實是最值得玩的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畢竟還是不一樣的,每逢中秋前夕,大家夥都在鉚足勁尋找可以燃燒的材料,諸如白布條、廢棄的衣物、倘若運氣好的,還能搞到炙手可熱的自行車輪胎,家中的煤油燈,酒精也是難以幸免的,剩下就是尋找一個木棍和鐵絲了。

說到以上情況,大抵可以知道,這是要做火把了。在農村的玩伴搞不到太多的材料,就直接用廢棄的麥稈 ,稻草代替了,由于燃燒的快,火把都紮得很長;我住在離鎮子不遠的小街道上,附近還是有些小工廠和修理廠,每天放學就是去拿一些可以充分燃燒的油布(其實是偷),猶如倉鼠囤積過冬的口糧一般,念念不忘。

明月幾時有

到了中秋節 晚上,太陽一落山,家家戶戶的小朋友、大朋友們都開始點燃自己匠心之作的火把,有長形的,有圓形的,奇奇怪怪的啥都有,甚至還有爸爸 扛着火把後面三五成群跟着的一群跑的,整條街道都開始點燃起來,從街道到巷尾,周圍的農村各條馬路上也是一個個移動的路燈一般,形成了一條長龍。我的手臂上至今還有個燙傷的小疤痕,我隐約記得是哥哥那年的火把中有一塊塑膠皮,燃燒中有滴到我的手中,隻是痛苦已經被玩火把的激動心情所掩蓋了;小女生們大多都是擰着燈籠路上走的,看着誰的燈籠鮮豔可愛。我常和玩伴拿着火把在路上奔跑,聽着火把呼呼的聲響,劃過頭頂的一片夜空,有的時候馬路上車子太多,我們就跑到後面農村的小路上,等跑得快沒力氣的時候,趁着皎潔的月光和火把的餘光,就順手到田地裡找找哪家的芋頭(蕃薯)可以挖了 。

明月幾時有

時光荏苒,轉眼我們都有成年,家還在那裡,隻是路變得寬了,車子也越來越多了,兒時的鳥鳴、風吹樹搖聲漸漸被汽車的鳴笛聲所替代。現在的中秋節 ,也看不見小朋友們去玩火把了,也記不住從何時開始被人遺忘,但也不知這一習俗因何而起,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是順勢而變吧,如同父母也在漸漸變老一般,雖有不情願,卻也是最自然而然的規律。

前幾個月,爺爺去世,九十多的年紀也是高壽了,以往每逢中秋,一大家人都要到爺爺家吃午飯,舅舅、幾位姨夫、姨娘,表兄弟、表姐妹們都齊聚一堂,有到菜園摘菜的,有負責起火燒鍋的,有負責摘闆栗的,負責洗菜、炒菜的,當然也有負責打牌看牌的,爺爺居中指揮,猶如一個臨時指揮部一般井然有序,我想中秋的意義也就在于此。

中秋思鄉月,明月寄相思。希望遠方親人一切安好,希望身邊的親人一切安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