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周知,電動化是汽車行業的明天。

面對行業變革,面對電動化浪潮的席卷,加之一衆新勢力造車和跨界造車強勢闖入賽道,讓本就尋求轉型的傳統巨頭們,更是加速了轉型的步伐。是以,我們才得以在去年年末的廣州車展上,見證了一票頭部自主車企推出高端獨立營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奇觀。

上汽亦在這個不謀而合的時間節點上尤解風情地擁抱潮流,正式釋出“聚焦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定位的全新R品牌,這也意味着R品牌的正式獨立。

嚴格來說,早在去年5月10日的中國品牌日上,R品牌“科技兌現想象”的概念就被提及,與其說R品牌生于潮流,不如說它先于潮流,且早已走在時代紅海的前面。而包括R品牌在内的一衆傳統車企新能源品牌獨立,其背後代表的則是整個自主品牌高端化的集體推進,它們肩負的不隻有自身長遠發展的重任,更有助力自主品牌向上的曆史使命。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時隔一年,這些獨立營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在各自的戰場厮殺掠奪,新能源市場的道路上,甚至每個角落,都逐漸留下他們駛過的曆史輪印,共同推動中國新能源市場朝着更快速,更令人驚喜的方向前進。這一幕幕令人心潮澎湃的時刻,似乎也不斷驅動着R品牌,蟄伏之後是時候迎來屬于自己的時代。

于是乎,R品牌在既定的發展路線中如約迎來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飛凡汽車。

這個名字,絲毫掩蓋不了上汽根植于内心的新能源理想和發展信念。它由内而外散發出來的英勇氣概,探尋自主品牌進擊主流市場新出路的決心,從品牌獨立營運的那一刻,就萌生了。

自主品牌沖擊主流,是曆史使命

之是以感慨品牌獨立賦予飛凡汽車英雄般的氣概,是因為十餘年來,無數的行内外人士見過自主品牌沖擊高端路線與進擊主流市場的難。但向上越級是自主品牌必須要經曆的過程,在合資下壓、新能源蠶食的當下,自主品牌必須沖破廉價防線,全面向高價值産品和高價值市場滲透。

但那種難,那種不适應,像極了溫室裡的花朵突然迎接朔北的寒風,是一場注定凋零的盛放。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把時間的指針回推十年,奇瑞等自主品牌就已經沖擊過高端市場,收效甚微。近年來,也有不少自主品牌嘗試過往高端化邁進,進而沖擊主流市場,雖說一直努力在車市的前行中攻城拔寨,但舉步維艱、難以突破也是事實。

其中相對成功的,能一下說得出來的就是吉利領克和長城WEY了,雖仍面臨價格天花闆難以進一步突破等巨大挑戰,但目前兩大品牌用五年的時間,已經錨定了它們在自主高端中的主流地位。同樣是自主頭部,同樣懷揣品牌沖高的決心,造成他們不同宿命的原因在哪裡?

沒錯,正是對是否獨立營運存在分歧,讓他們走向了不同的路。以往,自主品牌艱難的高端化與進擊主流之路更多是以産品為導向,共享品牌,共享管道,互相之間最大的區隔乃是價格和産品,并未做完全獨立營運上的切割。這本身并沒有錯,然而,一旦遇上原有品牌的産品更新和新生品牌的理念重疊,便會對新品牌的發展造成困擾,比如新的産品不能擺脫舊的品牌形象與管道制約等,哪怕是後者産品本身的競争力再好。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反觀領克和WEY,它們整體上擺脫了吉利和長城的品牌影響,憑借獨立的管道網絡,以自身打造的全新的品牌形象和文化面向新的消費人群,進而精準定位使用者畫像和自身發展路線,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品牌尋找使用者,使用者修繕品牌的雙赢局面。

時代遷徙,城頭變幻。

當電動化的大潮猛地撲來,那些旨在電動化賽道實作反超的自主品牌也必須有更大進步,因為從自主品牌的表現與市場佔有率來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在國家的強大和自主品牌迎來新的認同感時,自主品牌必須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以電動智能為特征的發展新動能,正在構築起新一輪産業競争的新賽道,産業邊界面臨重塑,産業價值鍊面臨重塑。而唯有加快轉型步伐,才能積攢下更多與合資、外資品牌較量的底氣,通過高端新能源品牌獨立,無疑是實作品牌越級向上的必經之路。

品牌獨立這時好似置之海上的燈塔,照亮着那些迷茫前路的發奮者,凡發奮者,概莫能外。

飛凡汽車乃至上汽集團又怎會不知這個道理?在産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上,上汽集團正式宣布R品牌将更名飛凡汽車,實作品牌的獨立營運,全面開啟新一輪的上攻之路。

品牌獨立賦予的“飛凡方案”

對自身發展而言,品牌獨立将賦予飛凡汽車更多的戰略部署權和決策權,能夠更好地參與市場競争,這一點非常重要。

而基于此,飛凡汽車也能繼續依托上汽集團在核心技術研發、供應鍊管理、智能制造、品質保障等領域的雄厚實力,并且在管理決策上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另外,正是上汽體系中擁有廣泛人脈,飛凡汽車能夠調動集團優質資源的高管和人才互通。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對上汽而言,飛凡汽車的獨立營運将成為上汽集團發展壯大新能源新動能,是上汽從傳統的老派汽車公司,向技術更新化、業務全球化、品牌高檔化、體驗極緻化“使用者型高科技公司”創新轉型的重要舉措。

同時,飛凡汽車的出現、發展和壯大,也能将徹底和上汽乘用車旗下榮威、MG兩大品牌形成區隔,一個家庭,一個運動,一個新能源高端市場,能夠更有針對性的向消費者提供專享服務,并進一步提速在新零售管道網絡、資料營運、使用者營運與裂變服務等方面的布局,繪制指數型增長曲線。

随着中文名的公布與品牌完全的獨立營運,飛凡汽車的品牌定位也更加清晰,品牌形象更加銳化。從R品牌開始到飛凡汽車名稱的塵埃落地,其定位于“使用者導向的資料驅動型科技公司”的定位就從未變過,有的隻是更加笃定。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使用者導向的資料驅動型科技公司”,拆分來看,所謂使用者導向的精神核心,便是把使用者體驗擺在首位,為使用者提供軟體和硬體選配的定制化産品,更好滿足使用者差異化需求;資料驅動意味着建構新生态,建構以使用者為中心基于資料驅動的“人”“車”“服務”數字新生态,進而實作全生命周期價值挖掘。

落實到産品上則是搭載“感覺融合+超強算力”的高階智駕方案、“可快充、可快換、可更新”的高安全性電池以及新一代高性能電驅系統,并為使用者提供完善的能源補給生态。而創新線上直聯觸達和線下活動體驗,為使用者提供硬體+軟體+服務等增值服務。

這個時代已經抛棄傳統,隻有飛凡才能定義非凡。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坐擁新能源最前沿陣地、和新能源滲透率最高的城市上海,飛凡汽車以使用者定義産品,建構新生态,探索新零售,緻力打造中高端新能源智能移動空間,在後續的發展中擁有更多的決策權與話語權,能夠大膽地建立新體制,探索新模式。

同時,更靈活、更迅速地響應使用者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為上汽集團的創新轉型探索“飛凡方案”。

手握王牌,心裡不慌

如果說自主車企選擇高調推進高端化和沖擊主流市場的動力,是來自于市場壓力的倒逼和市場機遇的引導的動力,那麼,它的底氣則是來自于在平台研發等技術層面的不斷突破與日益成熟。

而飛凡汽車的底氣來源是多元且全面的,這些無一例外地支撐着飛凡汽車邁向越級向上。

首要的便是平台架構。平台架構對于汽車廠商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諸如豐田的TNGA,大衆的MEB,廣汽集團的GPMA,吉利的CMA……對其品牌規模化、品質保證與成本控制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在全新技術品牌上的投入上,飛凡汽車曆時5年,投入200億打造全新技術品牌“R-TECH高能智慧體”,能夠實作硬體“可插可換可更新”,軟體“可買可賣可定義”,電池“可充可換可更新”,并能持續挖掘資料的價值,賦予智能車不斷進化的能力。

另外就是智能駕駛技術做支撐。在算力當道的如今,唯有更高規格的感覺硬體與感覺體系才能讓品牌駛向智能駕駛時代。

飛凡汽車全球首創高階智駕方案PP-CEMTM,融合雷射雷達、4D成像雷達、高精地圖、視覺攝像頭、超音波雷達等感覺硬體,建構“全天候、超視距、多元度”的“六重融合式”感覺體系,是業界首個可以實作“五不怕”的量産高階智駕方案,将智能駕駛的技術能級和安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智能空間技術方面,在上汽零束SOA雲管端全棧解決方案的賦能下,飛凡汽車旗下車型ES33可實作“雲端、手機端、車端、智能硬體端”的全域融合,進化為連結萬物、持續進化的“子產品化智能空間”,真正實作“資料決定體驗,軟體定義汽車”。

從全新技術品牌到智能駕駛技術,再到智能空間技術,這些從實際出發給産品本身作支撐的技術,為飛凡汽車的獨立營運解決了開發序列産品的後顧之憂。

一年前的廣州車展,R品牌以“科技兌現想象”為起點,積極向高端獨立的新能源品牌邁進。

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能否助力自主高端沖擊主流?

成立一年多以來,它圍繞使用者需求,在技術創新、産品疊代、新零售管道網絡布局、使用者服務、使用者營運等多領域持續發力,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收獲了超過1萬名種子使用者與200萬粉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與沖擊主流市場的品牌口碑。

一年後的今天,從R品牌到飛凡汽車,它正式實作品牌獨立營運,這也是它通往下一步的起點。

肩負着引領上汽直連使用者,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重任,将成熟企業的深厚底蘊、技術實力與新興企業的使用者思維結合,這些讓飛凡汽車在未來更加有望跻身國内中高端智能電動車頭部陣營、主流陣營,從飛凡到非凡。

随着十月的結束,一年一度的廣州車展也即将到來。屆時,成立一周年後已經實作獨立營運的飛凡汽車,又能給使用者、給市場帶去什麼樣的驚喜,着實讓人期待,而回首飛凡汽車這一年的成績,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