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工業和資訊化部日前釋出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軟體業完成業務收入6.9萬億元,同比增長20.5%,近兩年複合增長率為15.8%,較上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正呈現良好發展态勢,營收利潤雙雙保持穩步增長。
20.5%的增幅,是基于研發能力的提升、發展基礎的夯實。
作為技術密集型産業,軟體業的發展進步得益于研發力量的不斷壯大。去年,我國軟體企業研發經費同比增長約18%;全國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中,研發人員達272萬人,占行業從業人員的比重提升至近40%。
“從源頭創新到産業應用,人工智能正在我國蓬勃發展。”近日,在第四屆世界聲博會上,科大訊飛負責人話音剛落,大屏上便實時顯示出這句話的文字内容。
基于最新技術方案,訊飛聽見同傳軟體的語音識别及轉寫速度提升了20%。軟體産品反應快、更聰明,得益于研發持續投入。訊飛聽見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3年,公司研發投入年均增速超100%;今年前三季度研發支出突破4000萬元,同比增長232%,公司營收同比增長38%。
工信部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資訊技術服務實作收入4.4萬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雲計算、大資料服務共實作收入5573億元,同比增長21.8%。
20.5%的增幅,得益于廣闊應用場景、巨大市場需求的有力支撐。
前三季度,我國軟體産品實作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工業軟體産品收入1683億元,同比增長18.8%,占軟體産品收入的9.4%。賽迪研究院資訊化與軟體産業研究所資訊技術研究室主任許亞倩介紹,今年以來,面向石油石化、電力、船舶、鋼鐵等重點行業,國内軟體企業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比如,三維設計軟體的突破有力支撐了船舶智能制造,寶信軟體等開發的雲化PLC(可程式設計控制器)助力鋼鐵業實作了遠端工業控制。”
“工業軟體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也是實作工業領域自主可控的重要支撐。”工信部資訊技術發展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将着力增強中高端軟體的供給能力,并鼓勵重點領域骨幹企業先試先用,使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不斷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