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三季度五大快遞公司淨利齊跌,價格戰影響仍在,拐點在哪兒

随着快遞業務進入雙11旺季,日前,國内幾大A股上市快遞公司紛紛釋出了三季度财報。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前三季度,幾大快遞公司盈利水準普降:其中申通同比降幅最大,達到了4671.20%;兩大直營體系快遞公司順豐和德邦分别下降67.89%、90.60%。市場競争激烈的背景下,人力、營運管理、資本性開支加大、産能使用率低,是這些企業普遍“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因素。

前三季度五大快遞公司淨利齊跌,價格戰影響仍在,拐點在哪兒

快遞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市場佔有率取Q3單季度 資料來源:各家财報

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前三季度,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同比分别增長36.7%和21.8%,相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8.8個和6.1個百分點。但受外部環境、國内疫情汛情以及上年同期基數擡升等影響,三季度快遞業務量增速有所回落,季節性波動被“熨平”,受直播電商迅猛發展影響,線上消費需求分流,電商平台節假日促銷效果有所削弱,件量月度分布更加均衡。

申通快遞解釋稱,由于今年前三季度整個快遞市場的變化以及公司的相關投入與支出,使得公司業績承壓,具體影響原因包括,為維持快遞網絡的健康發展,調整了對加盟網點的扶持力度以參與競争;加大了資本開支投放的力度,但業務規模不及預期,導緻公司産能使用率較低;适當加大融資力度,新增部分銀行借款,導緻财務費用有所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内,申通的财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投資支付的現金等幾個項目,同比都有翻倍的增長,其中财務費用增長572.45%,“主要系銀行貸款增加以及啟用新租賃準則導緻财務費用增加”,營業外支出增長127.85%,“主要系本期經營性罰款及訴訟支出增加所緻”。

順豐的盈利水準,受資源投入加大、産能使用率低、春節留崗員工補貼增加等因素拖累,這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現最為明顯,此後兩個季度,順豐通過各項降本增效措施,逐漸實作環比扭虧為盈,财報顯示,其在二、三季度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别為6.57億元、 8.10億元。

今年第三季度,德邦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12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91.38%,财報解釋稱,主要是受宏觀環境及市場競争影響,收入增速放緩;同時公司通過加大資本性投入、提高員工薪資待遇、旺季前期增加人員投放等舉措,提升産品競争力,成本同比增加所緻。

與此同時,去年同期因疫情而産生的優惠減免政策在今年取消,也成為影響業績的一大因素。例如圓通在财報中提到,淨利下降,除了受到行業競争格局、市場發展趨勢不斷變化影響,還因為“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取消和成品油價格回升等因素影響,公司快遞産品單票收入下降幅度高于單票成本的下降幅度,快遞産品毛利率有所下降所緻。”

不過,從近幾個月的資料來看,“價格戰”已經步入趨緩階段,下半年來,申通、韻達、圓通的單票價格都曾在單月出現正向增長。國家郵政局在關于2021年前三季度郵政行業經濟運作情況的通報中指出,三季度以來,受末端派費上漲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快遞單價呈現環比上升,浙江、廣東、河北、福建、河南均出現上漲,其中浙江快遞價格連續三個月上漲。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分析稱,政策驅動電商快遞價格戰拐點較為确定,快遞龍頭放棄以利潤換取短期市場佔有率增長的做法,争取有效快遞增量,4月以來單票收入降幅逐月收窄,未來服務體驗或将成為快遞公司最重要的競争手段,預計派費單票提升不會是本輪監管政策更新的終點,龍頭快遞網絡基礎設施擴充等為提升服務體驗、實作最優成本奠定基礎,競争優勢持續擴大構築護城河。

采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