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讀《左傳》六十三 (前660年)魯闵公二年

作者:李歐亞

從本年魯國事态發展來看,很多前瞻性預言,更可能是事後總結的馬後炮。

與殺死子般雷同,慶父幕後指使與魯闵公一族有怨的魯大夫蔔齮弑殺闵公,季友帶着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立馬跑路到邾國。也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慶父沒有自立,而是跑路到莒去了,季友就帶着姬申傳回魯國,立姬申為國君,是為魯僖公。季友不再手軟,送給莒國财物要求引渡慶父回國伏法,莒國同意。押解慶父到密邑(今山東費縣境),慶父讓公子魚(字奚斯)先回魯國去向季友求情,試圖保住性命,季友拒絕請求,公子魚就哭着回去複命,慶父聽到公子魚的哭聲,說:“奚斯之聲也。”明白季友沒有放過自己,随之自缢身亡。弑殺魯闵公的陰謀,哀姜事前知道,也許參與其中,于是逃到邾國避難,齊國派人抓到她并殺掉,應魯國請求把屍體送還魯國,魯國應該是依禮制埋葬,這樣齊魯都有了台階,魯國内亂告一段落。

衛國從來都是受欺負的軟蛋形象,自始至終來印證“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這句話。到了衛懿公,這哥們喜歡養鶴,以至于鶴的福利待遇超過卿士大夫。冬十二月,狄國攻打衛國,衛懿公指令衛國士兵準備戰鬥,士兵們消極應付,說:“讓鶴去抵禦敵人吧,它們享受着祿位待遇,我們怎麼能去戰鬥呢?”衛懿公硬着頭皮組織力量迎戰狄人,在熒澤大敗,衛懿公被殺,狄人繼續追殺衛人,攻破衛都,追殺逃軍直至黃河岸邊。在宋國、齊國的幫助下,衛國得以在曹邑(河南滑縣白馬故城)重新立國。

為了防備狄人渡黃河攻打鄭國,鄭文公派自己讨厭的大夫高克帥兵在黃河南岸駐紮,結果部隊被打散,高克逃往陳國。(“鄭棄其師”,你說這都是啥玩意,拿軍國大事兒戲,以報私怨,不滅亡才怪,不知咋能谥号為“文”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