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成功帶領雲南起義,為何授銜大典上沒他?傳奇人生,跌宕起伏盧漢為何無緣授銜

作者:林伯南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成功帶領雲南起義,為何授銜大典上沒他?傳奇人生,跌宕起伏盧漢為何無緣授銜

解放戰争時期,群雄割據,不少大人物都留下了赫赫威名。但在這群掌權者中卻出現了一個異類,那就是第四代也是最後一代"雲南王"盧漢。

盧漢早年是第三任"雲南王"龍雲的左臂右膀,一直默默幫龍雲南征北戰。繼任後,盧漢也沒有大告天下,而是繼續保持低調謹慎的作風,遊走于各方勢力之間,最終成功帶領雲南起義,投奔新政權。

但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猛将,1955年卻沒有得到任何授銜,教人疑惑。

<h1 class="pgc-h-arrow-right">傳奇人生,跌宕起伏</h1>

盧漢出生于1895年雲南昭通的一個奴隸主家族。十六歲時,盧漢和兄弟龍雲、鄒若衡一同外出收購木材時,因丢失貨物不得不另謀出路。

在龍雲的建議下,三人來到四川投奔了魏煥章部。不久,辛亥革命爆發,當時的雲南都督蔡锷決定支援尚未起義的四川,便派謝汝翼帶領滇軍前往四川。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成功帶領雲南起義,為何授銜大典上沒他?傳奇人生,跌宕起伏盧漢為何無緣授銜

盧漢等人得到消息,便轉投謝汝翼梯團,重新回到了故鄉雲南。回到雲南後,盧漢等人得到了在雲南講武堂學習的機會。

由于在講武堂中表現優異,畢業後盧漢成為了滇軍的一位排長,後又逐漸升至師長。七七事變爆發後,日寇入侵中國,盧漢也就成了前線抗敵的一員。

憑借着出色的軍事謀略,盧漢被任命為第六十軍軍長,在台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多項戰役中都表現十分出色。

1940年,日軍登陸越南曲線進攻。為了保衛家鄉,盧漢又率領第六十軍回到雲南抗敵。當時雲南軍部高層無人料到日寇會通過越南進攻,是以兵力比較空虛。

為了更好地構築防線,盧漢被任命為滇南邊區總務司令,指揮由第一集團軍、第九集團軍和第六十軍擴編組成的中國第一方面軍,在抗日戰争中做出了卓越貢獻。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成功帶領雲南起義,為何授銜大典上沒他?傳奇人生,跌宕起伏盧漢為何無緣授銜

在盧漢的死守下,日寇通過越南曲線進攻的計劃徹底破産了。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的盧漢成為了中國代表,前往越南接受投降。

盡管當時抗日戰争結束了,對國内的不法分子而言,外敵已除便要謀取更多的戰後利益。1945年10月,蔣介石發動清泉兵變,軟禁了滇軍統帥龍雲。

此刻昆明滇軍群龍無首,為了穩定軍心,更好地将雲南納入自己的囊中,蔣介石看中了在滇軍中聲望頗高的盧漢,将他推上了雲南省主席之位。

夾雜在國共兩大勢力之間,盧漢隻能艱難求生,但最終還是投奔新政權。1949年12月,盧漢暗中發動雲南起義,率部扣押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所有進階将領,成功完成雲南和平解放。

黨中央感懷于盧漢在關鍵時刻站在人民一邊的勇氣,沒有在事成之後因為盧漢出生國軍而打壓他。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成功帶領雲南起義,為何授銜大典上沒他?傳奇人生,跌宕起伏盧漢為何無緣授銜

相反,盧漢還在1950年被任命為雲南軍政委員會主任,後又調任北京國家體委。1955年授銜大典上,盧漢雖然沒有被授予軍銜,但也被授予了一級解放勳章。

在此之後,盧漢更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團的一員,前往莫斯科進行通路。最終于1974年因肺癌去世。

<h1 class="pgc-h-arrow-right">盧漢為何無緣授銜</h1>

盧漢的一生跌宕起伏,作為原國民黨的進階将領,在雲南和平解放這一事業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令人不解的是,盧漢這般軍功赫赫,在1955年的授銜大典上卻一無所獲。

相比之下,在國民黨内部低于盧漢的陳明仁都在1955年得到了上将軍銜,不由得讓人懷疑其中緣由。

最首要的原因還是盧漢在上司雲南起義工作時脫離了軍事工作。當時盧漢雖然接任了龍雲的雲南省主席之位,擁有雲南國軍的指揮權,但并沒有成為滇軍統帥。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成功帶領雲南起義,為何授銜大典上沒他?傳奇人生,跌宕起伏盧漢為何無緣授銜

作為雲南省主席,盧漢的實際工作範圍主要在軍事領域之外,告别了軍旅生涯,從軍事幹部轉變為了行政幹部。

到1955年黨中央實行軍銜制時,盧漢已經徹底完成起義工作,對軍隊事務負責較少。按照當時的規定,軍銜制作為軍隊相關制度,不得推廣到其他非軍事領域。

在這樣的号召下,盧漢作為一名已經離開軍隊的幹部得不到授銜也是情理之中。盧漢無緣授銜的第二個原因在于盧漢在國軍中的資曆太高,在雲南省中的影響力又太大。

在雲南起義之前,盧漢就已經是國軍的陸軍二級上将了。之後又得到了蔣介石的親自提拔,成為了雲南省主席,地位更進一層。

1955年如果還要對盧漢進行授銜,必然要在上将之上,恐怕要到元帥之位,這就會對整體将領的授銜産生影響。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成功帶領雲南起義,為何授銜大典上沒他?傳奇人生,跌宕起伏盧漢為何無緣授銜

何況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成為了雲南省主席的盧漢如果還要得到元帥之位,恐怕整個雲南省都要成為盧漢的"後花園"。

考慮到雲南與越南接壤的特殊地理位置,讓盧漢在雲南如此隻手遮天還是不太妥當。

最後的原因則是與起義之前盧漢的态度有關。蔣介石任命盧漢成為新的雲南省政府主席後,盧漢的政治立場并不明确。

盧漢并不看好國民黨中央政府,但也沒有下定決心投奔共産黨。在當時,盧漢的态度和以往的地方勢力态度類似,不做出明顯的站隊,而是保持一種暧昧的态度,左右逢源,以期壯大自己的勢力。

直到1949年初,國民黨在軍事和政治兩面都全面崩盤,盧漢才正式改變了态度,決定投奔中央。

最後的"雲南王"盧漢:成功帶領雲南起義,為何授銜大典上沒他?傳奇人生,跌宕起伏盧漢為何無緣授銜

他在1949年2月與中共華南局建立了聯系,但直到12月才發動起義。盧漢這份搖擺不定的态度也是他最後沒有得到授銜的一個相關原因。

與他的兄弟龍雲不同,盧漢低調謹慎,即使是在家人面前也不喜歡點評時政、議論他人。

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得到授銜,但盧漢卻憑借着這份謹慎沒有像他的兄弟龍雲一樣被打成"Y派",在之後的"特殊時期"中也沒怎麼受到沖擊。

亂世之中,能安身立命到最後的,并不一定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像盧漢這樣低調行事、謹言慎行之人卻往往能走到最後。

文/林伯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