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草酸家族和病毒的戰争

作者:PSM藥盾公益

作者: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 王華

甘草酸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被日本學者發現有明顯抗炎作用,甘草酸家族也也被發現對抗新冠病毒有效。由李蘭娟院士主持的我國“肝髒發炎及其防治專家共識”中将甘草酸類制劑作為抗炎藥物代表,指出:甘草酸類制劑具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非特異性抗炎作用而無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應。今年新冠疫情爆發,甘草酸二铵等抗炎藥物也成為治療COVID-19的研究藥物。

甘草家族酸有哪些病毒敵人?

過去研究學者報道甘草酸對單純疱疹病毒(HSV)、人類巨細胞病毒(CMV)、帶狀疱疹病毒具有抑制活性作用。甘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尤其是經過修飾後的甘草酸衍生物 對 HIV、HSV 及 SARS、HBV 都 顯 示 出 較 強 的 抑 制 活 性作用。Utsunomiya等對甘草酸苷影響A2型流感病毒小鼠的機制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是通過刺激T細胞産生γ-幹擾素實作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甘草酸二铵有皮質激素樣抗炎作用,可抑制由發炎刺激誘導的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LA2/AA)、NF-κB及MAPK/AP-1關鍵炎性反應信号在起始階段的代謝水準,抑制3條發炎通路相關炎性反應信号的活性,下調發炎通路上遊相關促炎性細胞因子,包括TNF-α、IL-8、IL-1β、IIL-6、相關趨化因子以及環加氧酶(COX)的表達,阻斷發炎通路下遊,包括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和活性氧(ROS)的生成。研究也表明異甘草酸鎂(α-甘草酸)可劑量相關性地抑制由發炎刺激誘導的PLA2/AA、NF-κB 和MAPK/AP-1關鍵炎性反應信号通路的活性。

異甘草酸鎂,複方甘草酸苷都在新冠治療中發揮了作用,甘草酸家族作為經典的保肝藥物,他們之間有哪些差別,在治療中有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甘草酸家族成員

甘草酸家族是抗炎保肝藥,臨床應用最多,分為18α、18β兩種異構體(α強于β)第一代:甘草甜素第二代:複方甘草酸苷(β體單铵)第三代:甘草酸二铵(α體為主的α、β混合體)第四代:異甘草酸鎂(純α制劑)使用注意事項

1、複方甘草酸苷降低ALT有劑量依賴效應,注射劑型治療後改用口服劑型序貫鞏固治療4-12周;

2、有假性醛固酮作用;

3、有橫紋肌溶解,視乳頭水腫和雙側腮腺腫大;

4、口服吸收不受食物影響;

5、主要經膽汁排出;

6、嚴重低鉀或高鈉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者禁用,妊娠婦女和新生兒慎用。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衆号:PSMChina),廣彙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衆用藥安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