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哪些曆史貢獻?

作者:海峽網絡

#有人說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洪秀全上司的太平軍反清是有曆史貢獻的,你怎麼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在那以後,太平天國運動曆時14年之久,席卷了半個中國。

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哪些曆史貢獻?

那麼,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哪些曆史貢獻?

一、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展現出以往農民戰争沒有的新事物。

《天朝田畝制度》表達出洪秀全等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樸素願望,實作“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廣大農民的經濟要求,在部分地區出現了“谷物豐收”“農安物阜”的繁榮景象。此外,《天朝田畝制度》還廢除了封建買賣婚姻,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資政新篇》則提出了學習和借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發展工商業、保護私有财産、提倡新式教育和保險事業等理念,還主張與外國發展自由往來、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這與要麼崇洋媚外、要麼盲目排外的清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哪些曆史貢獻?

二、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廷和西方列強。

洪秀全發起太平天國運動,首要目标就是腐朽的清廷。在14年間,太平天國運動給清廷沉重的打擊,清廷幾乎到了覆滅的邊緣。特别是北伐一戰,太平軍打到了京津一帶,直接威脅到清廷的核心統治。太平天國運動及其後來的撚軍,打殘了清廷常備武裝力量綠營、八旗軍。

與此同時,太平天國運動也打擊了西方列強。西方列強曾經拉攏過太平天國的上司人。《李秀成自述》記載:“(洋人)到過天京,與天王叙過,要與天王平分地土,其願助之。天王雲不肯:‘我争中國,欲想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這表現出洪秀全等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太平軍與洋槍隊多次交戰,擊斃了洋槍隊頭子華爾、法國提督蔔羅德等人。

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哪些曆史貢獻?

三、太平天國運動給了漢人大臣崛起的機會。

在太平天國運動發生之前,清廷重用八旗貴族,漢人處于社會底層,很少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漢人就算擠進權力核心,也無法掌握兵權。強勢如年羹堯、嶽鐘琪等人,依然被清廷嚴格控制。

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下,八旗貴族表現出庸俗無能、不堪一擊的一面。清廷為了維系統治,被迫依靠湘軍和淮軍抵抗太平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江忠源、胡林翼、郭嵩焘等漢人大臣得以崛起,成為晚清時期左右政局的重要力量。

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哪些曆史貢獻?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絕無可能成為清廷的中流砥柱,更無可能在軍權、财權、事權等方面逐漸架空清廷,使之成為一個沒有什麼号召力的空殼朝廷——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後下令東南各省的總督、巡撫進京勤王,結果沒有一個總督、巡撫聽從她的号令,反而與八國聯軍簽訂了東南互保協定。

于是,辛亥革命的出現,成為了一種必然。從這一層意義而言,我們可以說,清廷的滅亡,始于太平天國運動。

四、太平天國運動催生了洋務運動。

雖然早在第一次鴉片戰争時,中國就被迫進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可在很長的時間裡,清廷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落後。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後,西方列強紛紛派兵進行幹涉。那時候,清廷見識了西方軍事力量的強大,開始學習西方的“堅船利炮”。

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哪些曆史貢獻?

1861年1月11日,以恭親王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籌夷務全局酌拟章程六條》為标志,一場以富國強兵為目标的洋務運動啟動了。有意思的是,洋務運動的上司者和參與者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正是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大顯身手的一批主将。

五、太平天國運動促進了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形成。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江蘇省南京市)後,勢力影響到江蘇省、浙江省。江蘇省、浙江省本身就是當時中國最富裕的地方,兩地富商和貧困群眾紛紛逃避到上海,躲避戰争的傷害。一時之間,上海聚集了大量人口,既有資産又有廉價勞動力,工商業和對外貿易得以迅猛地發展起來。

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作出了哪些曆史貢獻?

我們知道,第一次鴉片戰争以後,清朝按照《中英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甯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在這5個城市裡,隻有上海的發展勢頭最好,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國際大都市。

這,也是洪秀全上司的太平天國運動所出産的曆史貢獻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