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字彥演,号亨九,生于明朝萬曆二十一年。
據《洪承疇墓志》記載,洪承疇的先祖本姓陳,曾在唐玄宗時期擔任太子太傅,後遭權臣李林甫迫害被貶至福建。
唐末宋初,經曆14代低谷期的陳氏家族再次崛起,其家族領頭羊陳洪進即是原南唐清源軍節度使。
公元978年,陳洪進主動歸附,欣喜之餘的宋太宗遂賜其公爵以示褒獎。
可惜數傳之後,陳氏家族再次沒落,最後隻能将兒郎改姓入贅到洪姓人家存活。
此後直到洪承疇發迹,洪氏家族一直徘徊在社會的中下層。
當然,史料也曾記載洪承疇的父祖是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副都禦史,但他們的封号完全是拜洪承疇所賜。
因為彼時的洪承疇是明清兩朝很受重視的兵家兼謀士,對王朝的興衰足可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這一點,從洪承疇率軍與皇太極對決松錦、1653年受清廷之命經略五省軍務便可看出。

洪承疇畫像
(注:松錦之戰,明軍最後一支野戰精銳盡喪,從此遼西基本歸屬滿清,奠定了多爾衮入關的基礎;1653年,以雲貴起家原大西軍殘部奉明室後裔朱由榔為帝北伐滿清。清軍屢戰屢敗,不僅連折兩大名王,連兇悍的吳三桂也被打得閉門不出。當時,福建沿海的鄭成功也計劃南下配合大西軍抗清。危局若此,清朝高層甚至有人建議放棄川、滇、黔、粵、贛、湘六省之地。洪承疇臨危受命,頂住壓力苦心經略7年,終将明軍擊破。1662年,趁勝追擊入緬的吳三桂生擒永曆帝,随後将其缢殺)
有意思的是,論及洪承疇,時人談論最多的則是他的一樁風流韻事:莊妃“美人計”誘降洪承疇。
實際上,這種說法除了《清史演義》有過提及,其他史料都無記載。
而且皇太極時的滿清漢化頗深,比較注意綱常倫理;加之莊妃彼時已誕下後來的順治帝福臨,以她的尊貴地位也不會獨自一人前去看望。
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那麼,洪承疇為何要投降清朝呢?
《清史稿》曾記載了那麼一則史料,大意是早年降清的漢人範文程勸降洪承疇的時候,房梁塵土突然掉到洪承疇的衣袖上,洪承疇一邊談話一邊順手拂去。範文程見此情形,立刻回禀皇太極,“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
的确,洪承疇并沒有必死之心。
出身進士的他知識淵博,辦事務實狠辣,自追剿起義軍時起就立志要治國平天下。
松錦之戰,若按照他步步推進的穩健兵略,此戰即使不能獲勝,也不會慘敗若此。
但朝廷的瞎指揮,卻讓形勢急轉直下,終至遼西戰局徹底崩壞。
良禽擇木而栖!
崇祯帝乖戾多動、政無定法、吝啬多疑、濫殺大臣,政治上極不成熟。
這一點,從起義軍從弱到強且多年屢撲不滅便可看出。
而皇太極呢?
觀他多年的軍事行動以及政治手法來看,此人穩重厚道,文韬武略遠在崇祯之上。
也許,輔佐皇太極可使天下早日實作太平。
松錦之戰後的明清疆域
這邊,當皇太極聽到範文程的回禀後,便立即來到洪承疇的關押之處。
史載,“上自臨視,解所禦貂裘衣之,曰;‘先生得無寒乎?’承疇瞠視久,歎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頭請降。”
于是,皇太極禮賢下士的真誠之心遂打動了搖擺不定的洪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