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傳奇的空戰王牌“紅男爵”最後結局怎樣?

李三萬

摘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着“紅男爵”之稱的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是德國最傳奇的空戰王牌,他最後結局怎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傳奇的空戰王牌“紅男爵”最後結局怎樣?

【頭條号首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着“紅男爵”之稱的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是德國最傳奇的空戰王牌,他最後結局怎樣?

毫無疑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空戰是“紅男爵”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的時代,大概也就是空軍最後的浪漫時代了,那時候飛行員們哪怕作為敵手,大多還堅持着古老騎士精神,裡希特霍芬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擊落敵機戰果位列第一的王牌飛行員,他擁有明确無誤的八十架戰果記錄。但是在戰場上,“紅男爵”裡希特霍芬并非是一個冷血殺手,他甚至掩護已經負傷,失去攻擊能力的敵機迫降。

他也會在戰場上搶救被他擊落的敵機飛行員。他能夠赢得敵我雙方尊敬的,正是這些充滿騎士風度的行為,而不是他的驚人戰績或者優秀的戰鬥技術。其實這種最後的空中浪漫,我們也可以從“紅男爵”本人身上看出是怎麼逐漸消失的,裡希特霍芬和他那位後來成為納粹德國空軍元帥的戰友戈林,最初在空戰中都追求僅僅打壞敵人飛機,甚至希望能打到讓對方可以安全迫降的程度,在對待被自己擊落的對方飛行員上,也非常友善,戈林曾經把自己的鐵十字勳章,送給被自己擊落的對方飛行員。

然而戰争日漸殘酷,雙方仇恨也日漸加重,裡希特霍芬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種溫情也逐漸被冷酷所替代,已經開始直接沖着對方飛行員開槍掃射,也不耐煩像以前一樣去認真确認戰果,搶救對方飛行員。不過總的來說這一代飛行員的騎士風度和浪漫情懷,依舊是後來空軍和空迷們仰望的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傳奇的空戰王牌“紅男爵”最後結局怎樣?

“紅男爵”是普魯士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就擅長體育,尤其騎術精湛。戰争爆發時,軍校畢業二十歲剛出頭的裡希特霍芬很自然加入了騎兵部隊,被配置設定到以紅色為标志的第一槍騎兵團,成了一名騎兵軍官。

可惜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正是馬克沁機槍收割騎兵的新時代,也是從這時開始,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有各種傳奇騎兵曆史的遊牧民族,都紛紛變得能歌善舞起來,換了一種活法。

裡希特霍芬也隻得要求改換門庭,轉而申請加入德國陸軍航空隊,曆史沒有開玩笑,沒有讓好事多磨,而是迅速把這位第一次放單飛,就在降落時把座機摔得無法修理的家夥迅速送上空戰英豪的位置。1915年他正式開始在陸軍航空隊服役,并經過一年的訓練,掌握了出色的飛行技巧。

跟現在戰鬥機變态追求隐形不同,裡希特霍芬為了紀念他曾經加入過的第一槍騎兵團,總喜歡把自己的座機塗成紅色,一開始飛雙翼“信天翁”時還隻是把飛機漆紅一部分,後來換三翼Drl,就是把整架飛機漆成遍體紅色,絲毫沒有要在戰場上低調的意思。其實,在“紅男爵”的八十架的擊落記錄裡,駕駛這架全身大紅色的飛機打下來的大約有六十架,是以後人都把這架飛機看作是真正屬于“紅男爵”的座駕。

1916年9月17日,裡希特霍芬在法國擊落了第一架敵機,首開戰果。客觀來說,“紅男爵”的飛行技巧,并不比當時其他的王牌出色多少。很多人認為,裡希特霍芬的弟弟洛塔才是真正的天才飛行員,經常做出不可思議的飛行動作。不過,“紅男爵”的特長是非常擅長精确射擊,懂得如何最快占據有利攻擊位置擊落敵機,而這在實戰中更為實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傳奇的空戰王牌“紅男爵”最後結局怎樣?

1916年11月23日,裡希特霍芬擊落了英國王牌飛行員拉諾·霍克。

在和法國人的較量中,裡希特霍芬對他的座機“信天翁”D-II戰鬥機相當不滿,因為這種飛機時速隻有180公裡,還有設計上的缺陷。如果進行大角度俯沖,下機翼就很可能斷裂。

到1917年9月,裡希特霍芬開始換用著名的福克Dr.I三翼戰鬥機。福克Dr.I三翼戰鬥機的時速比“信天翁”沒快多少,但機動性卻大大增強,尤其是具有極為優秀的盤旋性能,爬升和俯沖也相當出色。有了福克Dr.I,“紅男爵”如虎添翼,他駕駛這架戰機僅僅兩個月,就擊落了六十架敵機,平均每個月擊落三十架,平均每天就有一架!這在當時絕對是讓人震驚的戰績。是以有人說,“紅男爵”和福克Dr.I三翼戰鬥機是絕配。

八十架的輝煌戰果,使得裡希特霍芬成為德軍最著名的空戰英雄,被譽為是“王牌中的王牌”。他也升任第11狩獵中隊中隊長。他将自己的戰機塗成了極為醒目的鮮紅色,一來可以友善戰友識别,更重要的是可以震懾敵人。以至于英軍飛行員見紅色變,遇到塗成紅色的飛機就開溜,恐紅症在協約國空軍中蔓延。而裡希特霍芬也是以得到了“紅男爵”的綽号。

裡希特霍芬也曾經在一次空戰中被敵機擊中,頭部受傷,留下了經常頭疼和嘔吐的後遺症。他的上級認為,裡希特霍芬的身體已經不太适合繼續作戰。況且他已經是德軍最有名的王牌飛行員,一旦戰死可能導緻軍民士氣嚴重受損。是以上級找到他,苦口婆心的勸他離開前線,到後方擔任飛行教官。裡希特霍芬知道這是上級的好意,不過還是斷然拒絕。普魯士軍人的傳統,離開前線等于是逃兵,是對貴族軍人最大的侮辱。他直接回答上級:駕機升空作戰是我的責任,我必須履行,不會有其他的選擇。對此,他的戰友們并不驚訝,他們認為“紅男爵”一直都是個最優秀的軍人。不過,戰友們認為他卻并不容易相處。裡希特霍芬性格内向、從不表露私人感情、表情嚴肅,很少同别人閑聊。一個戰友多年後回憶:他有一種拒人于千裡之外的冷峻。即便如此,大家都非常信任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傳奇的空戰王牌“紅男爵”最後結局怎樣?

1918年4月21日,離戰争結束已經沒幾個月了,裡希特霍芬在戰場上遇到駕駛一架“駱駝”戰鬥機的加拿大飛行員威爾弗裡德·梅,便追了上去,結果梅是個飛行菜鳥,根本不敢飛高,遭到追擊後隻會低空朝己方陣地逃竄,而且他也沒本事把飛機飛平穩,隻能飛出一條歪歪扭扭的航線,這反倒救了他的命,這種無序變換航線讓“紅男爵”瞄準很困難,并被吸引了過多的注意力,結果被後方飛來的一顆子彈打中要害,這顆子彈到底來自于趕來解救梅的戰友加拿大飛行員羅伊·布朗之手,還是來自地面澳洲部隊陣地上,到現在還在争論。

這顆子彈從他的右下腹部射入,橫穿整個胸腔,再從左胸穿出,導緻多個内髒嚴重受損。但他仍然駕駛飛機在澳洲軍隊陣地降落,迫降非常成功,飛機沒有受損。

澳軍士兵,紛紛跑向這架從天而降的德國戰機。澳軍醫護兵團的泰德·斯莫特中士發現,裡希特霍芬已經癱倒在駕駛艙内,但還沒有斷氣,看到斯莫特,裡希特霍芬隻說了一句“kaputt”(德語,損壞或故障的意思),就死去了,時年二十五歲。

根據傷口分析,這顆子彈是英軍的.303口徑(7.69毫米)子彈。是以最初,英軍認為裡希特霍芬是被加拿大飛行員羅伊·布朗的機槍擊中。直到最近幾十年,這個結論才被推翻。經過電腦模拟當時空戰場景,羅伊·布朗無論如何射擊,子彈都不可能從裡希特霍芬的右下腹部射入。現在一般認為,裡希特霍芬更可能是被地面防空火力擊中的。當時隸屬澳洲第24機槍連的錫德裡克·波普金中士,用的就是.303口徑維克斯機槍,他就對準這架紅色的飛機連續射擊。由于當時這架戰機飛得很低,波普金連續兩次命中,前後也就1分鐘時間。第一次是紅男爵的座機正對着機槍陣地飛來,他射出了第一波子彈。在很長一段時間,波普金認為是這一波子彈擊中的。後來分析認為,這一波子彈擊中了戰機,但卻沒有擊中裡希特霍芬。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傳奇的空戰王牌“紅男爵”最後結局怎樣?

擊中裡希特霍芬的,其實是第二波射擊。裡希特霍芬的戰機轉向,從波普金上空右側600米距離快速飛越,這時波普金進行了第二波射擊。因這次不是正對着飛機,波普金是追着高速飛行的飛機追射,根本沒覺得自己會擊中。想不到的是,這一波認為很難擊中目标的射擊,卻恰恰擊中了裡希特霍芬,也算是瞎貓撞上了死老鼠

随後英國人為裡希特霍芬舉行了隆重葬禮。6名協約國軍官擡着棺材,1名牧師為他做祈禱。當裡希特霍芬的棺木放入墓穴後,兩排英軍士兵朝天鳴槍,向這位戰場上的敵人表示敬意!

一個空中的英豪隕落,一個傳奇也就此終結。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