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核潛艇,是能藏匿深海、遨遊大洋、威力無比的戰略武器。它的出現是20世紀人類科學發展的最重大成果之一。正因為如此,當1955年5月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從新倫敦到聖胡安下水遠航成功的消息傳出,像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扔在廣島、長崎的原子彈一樣,立即震驚了世界。而1963年4月10日,美國核潛艇“長尾鲨”号大修之後的一次試航中失事沉沒,108名官兵和21名其他人員全部死亡,同樣引起全世界震驚。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深潛試驗失敗</h1>

“長尾鲨”号是美國第三代攻擊型核潛艇的首制艇,1958年5月8日開工建造,1960年7月9日下水,是一艘漂亮的水滴型核潛艇,水面排水量3750噸,水下排水量4310噸,長84.9米,寬9.67米。它裝備了先進的攻擊武器——“沙布洛克”火箭助飛魚雷(長6.4米,直徑533毫米,重1853公斤),可以攜帶當量為2萬噸梯恩梯的核彈頭或普通魚雷。發射時,潛艇可以在水下用液壓把它從533毫米魚雷管中推出,1秒鐘後火箭在水下點燃,以30°一40°的仰角出水,在空中以超音速飛向目标,最大飛行距離約26海裡,能對敵艦發起先發制人的攻擊,具有較大的威懾力。

1963年4月9日,“長尾鲨”号經大修後順利地結束了淺海試航。次日清晨6點35分,在浩瀚的大西洋海面上,“長尾鲨”号在波士頓以東220海裡處作潛望鏡深度航行。不久,它就要做超過300米的深潛試驗。艇長哈維少校對“長尾鲨”号的性能十分滿意。他知道這是美國海軍中最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當他轉動潛望鏡觀察海面時,潛艇救生艦“雲雀”号的身影突然出現在他的視野裡,它那灰褐色的身影不時地跌進浪谷,又躍上浪峰。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聲呐兵報告了“雲雀”号和“長尾鲨”号的精确距離。艇長哈維點點頭。他看看艙壁上的天文鐘,時間是7點47分。他拿起1号傳話器,向潛浮指揮官發出了下潛的指令。同時,聯絡員通過水聲電話與“雲雀”号通話。

“‘雲雀’号,我是‘長尾鲨’号,我已開始深潛。”

“‘雲雀’号明白。”

下面是“長尾鲨”号與“雲雀”号之間的一系列通話:

0747開始大深度下潛。

0809安全下潛深度的一半。

0835距試驗深度還有90米。

0853到達試驗深度。

試驗在順利進行。

0912兩艦定時聯絡,0913“雲雀”号收到上浮狀态的報告,并聽到用高壓空氣吹除壓載水艙的聲音。

0914“雲雀”号呼叫:貴艇情況不良,請告深度、航向及速度。

未見回答。

接着,“雲雀”号又呼叫:能夠操縱嗎?

沒有回答……

0917“雲雀”号收到:已經超過安全潛航深度。

接着,“雲雀”号繼續呼叫,可是杳無音訊。

其後不久,“雲雀”号的聲呐兵好像聽到了液體的壓潰聲。

“雲雀”号艦長海克少校望着話筒怔了好久,指揮室内的所有官兵都屏氣靜聽。過了一會,海克以低沉緩慢的語調說:“看來它是遇難了。”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生入死的指揮官,對水下傳來的聲響意味着什麼,他是再清楚不過了。但是,此刻他還抱着僥幸的心理,繼續向“長尾鲨”号呼叫了一陣,回答他的是大海的寂靜和水聲電話裡微弱的沙沙聲。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沉向死亡之淵</h1>

“長尾鲨”号試驗的海區已遠離大陸架,水深約2700米。“長尾鲨”号失去控制之後,就會向死亡之淵下沉;當深度超過1000米之後,巨大的海水壓力就會把艇體壓潰,于是核潛艇成了全體人員葬身海底的鐵棺材。由于艇上人員無一生還,潛艇又被海水壓得粉碎,是以很難查明“長尾鲨”号失事的真正原因。隻能根據不完全的實物資料和專家的推測,作出如下的解釋。

調查“長尾鲨”号失事原因的專門委員會提出的報告,推定:“恐怕是海水管路的某處,也許在後部艙室内,發生了某種損壞;或者是閉鎖裝置發生事故,或者焊接處出了毛病,或者管子腐蝕後強度減弱……”。不管是哪一個原因,在超過下潛深度的情況下,管道無論如何也經受不住上百個大氣壓的高壓。海水先從破損處噴進艙内,使電力系統首先遭到破壞;停電後潛艇失去控制,迅速下沉,直至壓潰。

下面是有關專家為“長尾鲨”号沉沒描述的内部情景:

7點47分,“長尾鲨”号處在潛望鏡深度——大約20米。哈維少校下令深潛以後,潛艇以5°的縱傾角向下飄落,8點09分,到達130米深處,即當時水下報告的安全下潛深度的一半。

8點10分,“長尾鲨”号繼續深潛,25分鐘後到達了約200米的深度,“雲雀”号收到它發來的電話愈來愈輕。

8點53分,到達300米的試驗深度,成功已在朝“長尾鲨”号招手。

9點12分,突然從機艙裡傳出一聲劇烈的聲響。“不好!”哈維艇長急忙向機艙沖過去,隻見一股 海水向艙内噴湧而入,水壓達30個大氣壓——與噴水壓力為3.5個大氣壓的消防龍頭相比,其危險程度是可以想象的。輪機長可能指令艇員去堵漏。但是,強烈的噴霧使人睜不開眼睛,噴水的噪音使人聽不到指令。在死神面前,輪機兵們束手無策了。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就在這危急關頭,艇長指令應急吹除,向“雲雀”号報告自己進入上浮狀态。“雲雀”号也确實聽到了高壓空氣的吹除聲,潛艇曾一度上浮。

大量的海水從破裂的海水冷卻管湧進機艙,通往核反應堆的一些電纜已浸在海水裡,情況十分嚴重!輪機長建議關閉反應堆,艇長同意了,螺旋槳停止了轉動。由于大量海水進艙,高壓空氣吹除壓載水艙後産生的浮力已不頂用,潛艇繼續往下沉,深度計指針已超過危險的紅線,頃刻間潛艇就會粉身碎骨。

哈維艇長把希望寄托在最後一張王牌上,即用反應堆蒸汽發生器的餘熱重新使主機轉動起來。

“立即啟動主機!”他發出了指令。

這樣做會損壞反應堆外殼。哈維清楚這一點,但他沒有什麼其他的選擇了。

9點17分,就在他向“雲雀”号最後報告超過安全潛航深度時,主機還沒有來得及啟動,1000多噸海水湧進機艙,艇員們頃刻間被達到五、六十個大氣壓的高壓空氣壓死。

“長尾鲨”号繼續向深淵飄落……

調查委員會的一位海洋學家對“長尾鲨”号的沉沒作了另一種解釋:長灘以東的大西洋海域,海底形成了脫離大陸坡的不規則的海底峽谷,被稱為海底東海峽。它是從緬因州通往大西洋的最大出口,通常有弱海底流。由于4月4日大風暴的影響,使海中情況發生了劇變,寒暖海流的交錯,形成了可怕的“海中風暴”,這是一種高低差100米的海中大漩渦,潛艇一旦被卷入,操縱就非常困難。如果在旋渦中掙紮,必然會失去三維平衡,向下沉陷。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長尾鲨”号遇難之時,由于遇上了海中風暴,是以一切争取上浮的措施都失效,巨大的漩渦迅速把它卷進死亡的深淵。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震驚五角大樓</h1>

事故發生當天的11點04分,美國海軍部收到了海克少校的急電:“長尾鲨”号核潛艇于今日9時17分失蹤。

五角大樓聽到“長尾鲨”号失事的消息後十分震驚!海軍部迅速制訂應急計劃,并派出大批艦船去失事海區調查,以便弄清沉沒的原因。

事故後的第二天,就執行調查計劃的第一步:“派出調查船用聲呐和水下攝影機去搜尋。這簡直是大海撈針,茫茫大海,“長尾鲨”号的殘骸究竟在何處?緊張的搜尋持續了好幾天。攝影機被拖着貼近海底進行搜尋,碰在海底小石丘上,碰壞了好幾隻。沖洗出來的膠卷上,也隻是離奇古怪的海底亂石,絲毫沒有留下“長尾鲨”号的痕迹。

五角大樓非常焦急不安。不能再拖延調查的時間了。于是,就執行了調查計劃的第二步:直接派人到2700米深處去調查。這就要用深潛器;當時,在美國能下到這樣大深度的隻有一艘“的裡雅斯特”号,而且還在太平洋那邊作海洋調查。海軍發出急令調它到大西洋,但它大約經半個多月後才能到達現場。 .

“長尾鲨”号的失事,使美國海軍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也得到了極其深刻的教訓,為此,美國海軍迅速采取了下列兩項措施:

1、對美國全部潛艇的海水管路嚴加檢查,對承壓部位的所有焊縫進行一次嚴格的安全檢查。

2、研制新型的深潛救生系統,即工作深度為1500米的深潛救生艇。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8">深淵尋找殘骸</h1>

“的裡雅斯特”号深潛器早已揚名世界——1960年1月23日,它在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下潛到10916米,創造了深潛的世界紀錄。

1963年4月14日,即“長尾鲨”号失事後的第四天,它接到了調令,由“挑戰者”号登陸艇拖着離開東太平洋。經巴拿馬運河去大西洋。由于在航行途中遇到風浪,耽誤了一些時間,半個月以後才到達波士頓以東海域。

為了使“的裡雅斯特”号能夠順利地完成水下調查任務,除了緊急修理原有的裝置外,還給它配上了當時最先進的搜尋聲呐和射線測定儀,以便提高水下搜尋能力和鑒定可怕的核反應堆可能帶米的危害程度。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6月10日由海軍中尉喬治·馬丁和同伴肯尼斯·麥肯奇駕駛“的裡雅斯特”号,潛向海底深淵。馬丁細心地操縱着深潛器,慢慢地向2700米深的海底飄落。當接近海底時,麥肯奇按下放出調節索的電鈕,讓一根粗鐵鍊徐徐落下——當它的一部分觸及海底後,深潛器增加了一定的浮力,也就不再下潛。這樣,深潛器可在海底附近作定深航行,它的底部可避免碰底。

深潛器在下潛前雖然做了些改裝,但還是顯得比較笨拙,在水下不管怎樣操縱,都很難改變航向。4個小時過去了,隻前進了不大一段距離。兩位深潛駕駛員透過厚厚的觀察窗,看到的隻是單調的一片海底,什麼線索也沒有發現,隻得掃興地上浮到海面。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6月22日,“的裡雅斯特”号第二次下潛。這一回,它是順着海流下潛,走得比上一次快。它依然貼近海底航行,在強烈的探照燈光下,海底下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2個小時過去了,依然無所發現。突然,駕駛員在搜尋聲呐的熒光屏上發現了一個可疑目标。他們無比興奮,開動深潛器上的所有推進器。不斷地修正航向,艱難地向目标靠近。在探照燈的照耀下,看清楚它是一大片金屬,攝影機立即拍下了這個誘人的鏡頭。興奮萬分的調查者繼續在附近遊蕩,想看看還能發現些什麼。不巧,深潛器陷進了一片泥潭,被緊緊地粘貼住了,不能動彈。

這個意外事故差點使兩人斷送了性命。他們不斷地搖動着深潛器,并抛出一部分鋼丸,以便使深潛器增加浮力。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終于使“的裡雅斯特”号脫出爛泥的圍困,最後輕輕往上一跳,脫身向上疾升。馬丁急忙從浮體中放出1000加侖汽油,以減少艇的浮力,使上升速度減慢。

接着,兩位駕駛員檢查了耐壓艙内的儀表,繼續去搜尋“長尾鲨”号的殘骸。海底幹坦、灰暗,偶爾會出現幾塊棱角分明的爍石。深潛器在緩緩地前行,麥肯奇坐在觀察艙前,全神貫注地觀看着水晶般的藍色世界,可是仍然無所收獲。

次日,“的裡雅斯特”号又第三次下潛,除了找到一小片金屬,依然沒有重大的發現。整整一周過去了,“長尾鲨”号的下落還是不明,“的裡雅斯特”号被拖回港口,進行保養和更新裝置。

8月下旬,“的裡雅斯特”号帶着最新的裝備,又到“長尾鲨”号的失事海域遊弋。在第一個下潛航次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一個塑膠鞋罩。它是核潛艇上反應堆室從業人員穿的,透過舷窗能看清上面的編号——SSN一593,這個重要發現給調查“長尾鲨”号的失事原因帶來了希望,它表明核潛艇的殘骸就在附近。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馬丁和麥肯奇受到極大的鼓舞,第二天繼續在臨近地區尋找。突然,深潛器劇烈地晃動和旋轉起來。控制台上的警報器紅燈閃亮,蜂鳴器“嘟、嘟”作響,避碰聲呐發出了危險的警告……坐在耐壓球裡的馬丁和麥肯奇判斷遇上了海底旋流。他們立即對準前方掃描,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障礙,很可能是一座海底小山。說時遲那時快,麥肯奇立即按了一下一、二号電鈕,抛出一部分壓載的鐵丸,深潛器浮力增加後急速上浮,越過了一個黑壓壓的山影,兩人才松了一口氣。“的裡雅斯特”号向海面浮升,重新回到陽光普照的海面上。

接着,“的裡雅斯特”号又進行了多次下潛,但都沒有重大的收獲。

8月29日,“的裡雅斯特”号又下潛到“長尾鲨”号葬身的海底。馬丁小心翼翼地駕駛着。麥肯奇坐在觀察窗前雙目注視着海底。突然,他看到了一片片金屬碎片、斷掉的一根根電纜,歪斜扭曲的管子……麥肯奇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他們曆盡千辛萬苦,終于發現了“長尾鲨”号的一片殘骸,它們散落在面積很大的一塊海底上。這說明“長尾鲨”号在沉到海底之前由于壓潰和爆炸已經粉身碎骨了。

震驚世界的首次核潛艇海難:美國“長尾鲨”号成碎片沉向死亡之淵深潛試驗失敗沉向死亡之淵震驚五角大樓深淵尋找殘骸

麥肯奇在現場拍攝了許多照片,并且用機械手挑了一根破裂的管子,把它放進深潛器的取樣筐裡。“的裡雅斯特”号終于浮出海面。沉重的艙口蓋一打開,駕駛員馬丁第一個從耐壓球裡爬上來。他站在深潛器的甲闆上,舒開雙臂,讓海風撫摸敞開的胸膛,梳理那稍有蓬亂的頭發,興奮地向同伴們招手緻意。

從深海撈上來的管子,是一根長1.7米的銅管,重4.5公斤,上面有SSN一593的戳記,經現場的專家鑒定,證明它是“長尾鲨”号廚房裡的熱水沖洗管。管子上還留下了一個爆破口,大概是在艙室進水時由于壓力的升高而爆裂的。

由于深潛器上的機械手起重負荷比較小,是以不能打撈起大塊的鋼闆和其他物體。但是,“的裡雅斯特”号從2700米深處打撈出一根能說明問題的管子,這的确是件了不起的功績,它為解開“長尾鲨”号的失蹤之謎立了新功。

在“的裡雅斯特”号的航海日志 上,繼創造深潛世界紀錄之後,又記下了揭示“長尾鲨”号悲慘命運的新篇章,也證明了它在深海工作的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