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驢成了村民眼中的寶貝“疙瘩”
“三變”改革激活大澇池村内生動力

“自從到驢場上班後,收入穩定了很多,無論刮風下雨,我們都能掙錢,每月還有4200元的收入,這比以前種地收入好多了,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隻有将這些寶貝‘疙瘩’操心好,我們的日子就會越過越紅火。”11月3日,永登縣子山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64歲的溫天明如是說。
當日,深秋時節的大澇池村陽光明媚,湛藍的天空中挂着幾朵白雲,甯靜而祥和。山巒下的永登子山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驢舍裡,肉驢成群,一邊互啃、嬉戲,一邊吃草。驢舍周邊的草料場,機械轟鳴,勞工們忙碌地加工飼草料,空曠的原野中,還不時傳來幾聲嘶鳴,彰顯了一幅人畜興旺的生态畫卷。
合作社董事長唐立棟說:“3年來,合作社已投入1700多萬元。其中900多萬元為入股資金,主要由托管代養、産業到戶資金和村級集體經濟三部分構成。合作社日常用工有10幾個,旺季時能達50多個人。除自己種植5000畝的青貯玉米、燕麥和苜蓿外,還采取訂單方式,收購一部分青貯玉米等飼草料,以確定肉驢的需求。”
說起這些年的創業經曆時,唐立棟坦言:“我早些年在西藏打工,2011年回到家鄉種地,2017年驢肉市場低迷,我抱着‘賭一把’的心态進行‘抄底’,将西固、靖遠等周邊地方的肉驢進行了收購。人努力,天幫忙。2018年後半年之後,肉驢市場價格一路‘飄紅’,由當初的每斤11元左右,到了現在的36元。目前在欄肉驢1800多頭,産品主要銷往山東、江西、廣東等地。在此過程中,黨的‘三變’改革富民政策落地了,讓我一下子解決了制約合作社發展的場地、飼料種植,以及勞動用工等方面的現實問題,真正感受到了‘陽光雨露’。”
近年來,該合作社按照“村級土地銀行(農戶)+經營主體(基地)+村集體”的“三變”模式,帶動農民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務入股等方式參與“三變”改革,盤活了沉睡資産、用活了各類資金、激活了内生動力。同時,吸納全鎮16個村财政專項産業發展扶貧資金306.75萬元,并按照8%的比例進行分紅,促進貧困戶238戶674人直接增收24.54萬元,人均增收364元;合作社還通過肉驢“托管代養”扶持建檔立卡戶432戶1384人發展“五小産業”增收17.28萬元,人均增收125元。該合作社依托飼草、肉驢産業,吸納大澇池村及周邊7個村上級扶持的63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按照6%的比例進行分紅,8個村集體經濟增收38.1萬元,實作了産業旺、村增收、戶脫貧。
目前,該合作社已成為一家集飼草種植、青貯加工、肉驢養殖和深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示範性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2019年,該合作社生産飼草玉米13000噸,實作收入500萬元。肉驢出欄300多頭,實作收入270萬元。其中,合作社支付分紅資金及地租等近200萬元。
千畝土地權量化入股
其實,政策好不好,群衆說了算。今年56歲的魏春蓮是大澇池村的建檔立卡戶,家中共有4口人,女兒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裡比較困難。說起“三變”改革給她家帶來的紅利時,她坦白地說:“現在黨的政策确實好,像我家這樣的都能夠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我感到很高興,也很滿足。我家入了1畝7分地,租金有800多元,增資配股每年240元,托管代養分紅1600多元,老伴政府還給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年1.25萬元左右,每年的收入至少了3萬多元,吃喝不愁哦。”
位于永登縣龍泉寺鎮東部的大澇池村,是我市“三變”改革的試點村。在“三變”改革工作中,該村通過資金、土地入股和肉驢“托管代養”,支援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通過經營主體、村集體、農戶三方商定,确定股值為每股20元,總資産400萬元,共折股20萬股。同時,召開由村民代表、村兩委、經營主體三方聯系會議,按1:3.25:5.75的比列進行利潤分紅。經商定,土地銀行信托部(農戶)分紅10%,由合作社按每畝400元進行定額保底,并根據收益,按占股2萬股進行利潤分紅。村集體分紅32.5%,由合作社按入股資金120 萬元的6%進行定額保底,共7.2萬元,并根據收益,按占股6萬股進行利潤分紅。村集體收益進行二次配置設定,按6:3:1的比例,60%既4.33萬元,作為村集體滾動發展資金,30%既2.16萬元,用于村公益事業,10%既0.72萬元,分給本村貧困戶,人均每年267元,實作村增收戶脫貧的目的。
大澇池村委會文書巴允文介紹說,大澇池村有6個村民小組,284戶1078人,目前已全部脫貧。針對本村棄耕地、撂荒地較多的實際情況,在如何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價值,村兩委班子提出了成立村土地銀行信托部的思路,并由本村農戶将自己棄耕地、撂荒地的土地經營權存入村土地銀行信托部,由信托部進行置換、整理後,通過評估作價,量化入股到經營主體,已将1000畝土地經營權量化入股到經營主體,讓農民成為股東,參與分紅增收,有效破解了耕地撂荒閑置的難題。
據了解,為了確定農民的利益,該村還由經營主體向鎮政府繳納了一定數量的風險抵押金,以保障資金安全。同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經營主體财務管理等相關制度,并報備縣風險防控中心管控。占總耕地面積21.7%。
“三變”改革盤活土地資産
“三變”改革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有效抓手,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在“三變”改革中,大澇池村通過清産核資、評估作價、确定經營主體、折股量化、定額分紅等程式過程,公開公示,陽光透明,接受群衆監督。同時,依托有實力的經營主體搞三變,建立風險防控保障制度、落實保底收益等措施,切實維護了農民群衆的利益,讓群衆吃上定心丸,使群衆有底氣、村集體有熱情、合作社有信心。
在此過程中,該村按照“農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産業走,産業跟着市場走”的思路,成立村級土地銀行,農民自願将閑置、無力耕種的土地存入土地銀行,并抵押土地經營權證,村上将存入土地銀行的土地按時間長短、水地旱地等情況進行分類,為規模化經營置換,為高效化利用配套,為機械化作業平整,整體提高土地入股的使用價值,統一流轉給“三變”改革的經營主體。通過村民大會決定确定永登縣子山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大澇池村“三變”改革的經營主體。同時,平整地埂推平後的土地,可作為村集體資源入股,增加村集體收入。農民抵押的土地經營權證,經營主體相應抵押貸款,土地銀行讓經營主體滿意,農民願意,使“三變”改革有了抓手,培育壯大了飼草、肉驢兩大産業,發展了村集體經濟,實作了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的目标。
據龍泉寺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推進“三變”改革中,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鎮黨委政府緊緊抓按股分紅和收益配置設定兩個重點環節,由村級土地銀行(農戶)、村集體、經營主體三方商定股權、股值和股份,并簽訂入股合同書,實行保底收益、定額分紅和利潤分紅,頒發基礎股、利潤股和優先股證書,使“三變”改革程式環環相扣、嚴絲合縫,實施過程公開公示、陽光透明。同時,市委農工辦還為大澇池農民增資配股20萬元,確定了全鎮“三變”改革的順利推進。
據了解,截至目前,龍泉寺鎮已初步完成16個村的“三變”改革工作,全鎮入股村級土地銀行7000畝,占總耕地的13.9%;量化折股管道18.3公裡,占總長度的10.05%;量化折股機井3眼,占總數的6.1%;入股各類資金 675.5萬元;參與“三變”的農民1685戶5896人,占總人口的25.9%。16個村集體經濟平均增收2萬元以上。新發展永登駿豐園種植、永登子山種植養殖、永登通聯蔬菜種植、富源特菜種植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帶動76人長期務工。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