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吉|肉驢産業成為農民收入新引擎

近年來,為适應現代水産養殖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四濟驢"特色品牌,加快農業養殖結構調整步伐,促進養殖戶增收,西暨縣文山生态養殖專業合作社在西暨縣紅姚鄉、千莊村建設上千個無公害優質肉驢養殖基地, 以合作社的形式帶動當地農民發展肉驢養殖業,形成規模化管理。

西吉|肉驢産業成為農民收入新引擎

資料顯示,該項目建設用地105畝,投資2072.76萬元,周圍是山坡荒地,氣候獨特,主要飼料采用玉米、蚱蜢等必需品或麥麸等輔料。充分發揮西吉縣畜牧業發展的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注重加強畜産品育種良好、科學施肥、深加工等産業配套體系建設,采用合作社、基地和農民的運作機制,以及扶貧育種項目驢的合作收購托管模式, 積極發展驢類養殖、畜牧業育種,形成"播種、接收、儲存、營銷、加工"的全行業服務模式,輻射推廣周邊農戶出資飼草驢,可帶動當地農民1200戶,戶戶年收入增加1萬元。

那麼,在西吉縣肉驢養殖中科技扶貧方面會采取哪些措施呢?小編根據西吉縣農牧廳檔案總結了幾點,現在帶大家來看看:

先進的育種技術助力驢産業

據了解,為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産力的作用,深入推進"十村千戶示範"科技扶貧攻堅工程,按照甯夏固原市科技局《2017年科技扶貧專項工作實施計劃》檔案要求,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依托西吉縣文山生态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紅瑤鄉和景灣村肉驢産業科技扶貧攻堅,通過先進的育種技術示範和科技富民模式探索。實作富強村的目标,使貧困家庭擺脫貧困。

西吉|肉驢産業成為農民收入新引擎

培育西吉驢繁育科技示範村,捕捉示範,樹典型。深入推進科技扶貧項目,原壯族村、景灣村成立了以貧困戶和育種合作社為對象的檔案,重點培育創收富産業,發展168戶。2個村共培育5個以上養殖示範戶,通過科學育種技術示範推廣,總結出一套西吉驢育種技術扶貧模式和經驗,為"千家萬戶推廣工程"的全面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全面推廣牧草調制新技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針對冬季春季牧草短缺和營養失衡等問題,鼓勵養殖戶開展優質苜蓿包膜技術、玉米全青貯飼料加工調制和飼喂技術,有效破解當地牧草單一和加工貯存難問題,實作全年飼料供應均衡,進一步夯實水産養殖業發展基礎。在建立檔案卡貧困戶推廣苜蓿包覆青貯技術,推廣苜蓿包裝青貯飼料300噸。在驢合作社推廣種植青貯玉米200畝,建設500立方米青貯池21000立方米,購置10噸以上大型除草機1台,捆包、塗膜機1台,推廣玉米整株青貯技術。拓寬牧草源,提高牧草品質,提高科學育種水準。

開展四季驢淨化修複,打品牌,保護資源。在西暨縣文山生态育種專業合作,選擇10種雄驢進行育種、淨化和修複,提高其體型、體重等名額。對錢莊村和景灣村貧困戶飼養的400頭種驢免費重新播種,提高繁殖率,提高良好繁殖率。

建立健全基層科技服務體系、教育訓練、保險服務。以科技練兵為抓手,培養一批技術娴熟、操作牛的高效育種技能,深入推動犀牛科學育種新技術的普及,加大育種技術教育訓練的覆寫面。為168戶和32戶驢合作飼養員每人發放了《四濟驢舍育種與防病技術》科技書籍,開展驢技術教育訓練。確定至少一個貧困家庭的人掌握了科學的驢子養殖技術,共進行5次技術教育訓練和現場教育訓練,教育訓練10人緻富和能力,并教育訓練育種者和400個貧困家庭建立檔案。

創新的育種模式,幫助人們擺脫貧困的機制。建立真正服務農民、帶動貧困戶發展,在建立槌驢示範合作社,實行"合作社與農戶"發展模式,根據辦卡貧困戶養殖經驗、牧草保護等基本條件分别采用"入園共享支援"等養殖模式。在一些以工作為導向的檔案卡戶實施"進園"模式,将支援農戶的母驢統一到合作育種,養殖利潤除飼料、工資、虧損等費用外,按比例配置設定收入。在一些無檔案卡家庭中,采用"分擔照顧"模式,為沒有耕種能力的貧困戶,為貧困戶協調擔保貸款并參與股權形式合作耕作,合作社每年按固定模式對貧困戶進行分紅。

如今,肉驢産業已成為西吉縣農民增收的新引擎,2017年憑借先進的養殖技術和政府扶持政策助力,"四季驢"特色品牌将更加響亮!

中國企業推薦閱讀

----------------------------------

本文為綜合自我披露資訊,編輯:嶽小月。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原文的著作權,如果您對我們的文章有任何異議,歡迎在背景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回複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一直負責傳播資訊和分享知識。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官方編号:zgqybnews,關于金融你想知道這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