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裡南京路,一個新世界。” 對于一家有着百年曆史的中華老字号企業——上海零售業知名品牌新世界而言,公司過去幾年的發展多少有些“黯淡”:新消費模式沖擊傳統百貨零售、疫情加重主業頹勢、估值持續低位引來“野蠻人”敲門。
值得思考的是,新世界的控股權争奪警報雖已解除,但從自身經營角度來看,整體業績呈現頹勢已是不争的事實,如何有效轉型、提振主業是新世界躲不開的問題。
10月28日盤後,新世界最新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仍然難言樂觀。
第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
“2017年以來,在網絡購物、直播帶貨等新消費模式的沖擊下,公司百貨零售業受其影響,淨利潤有所下降;2019年公司進行更新改造,閉店期間的銷售及利潤損失較大;2020年受疫情影響,公司百貨零售業、酒店服務業收入與利潤有所下滑。”這是新世界近期關于經營情況的公開回複,寥寥數語已将公司近年來的經營窘境大緻勾勒。
但這一現狀在公司最新披露的2021年三季報中似乎未見明顯好轉。
财務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世界營業收入為8.44億元,同比增長17.29%;淨利潤為8112.01萬元,同比增長329.4%。但有分析人士認為,公司前三季度淨利增幅較大與去年業績基數過低不無關系,剔除這些非正常因素,公司業績仍低于預期。
資料顯示,公司去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受疫情影響不足20萬元,前三季度也僅為1800多萬元。換言之,低基數下的淨利大增并不能客觀反映公司真實的經營面貌。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實作營收2.83億元,同比微增0.78%;淨利潤1950.77萬元,同比增長4.34%。“去年第三季度各行各業已經開始複蘇,第三季度的名額也相對客觀,但與去年同期比,在新世界管理層提出提質增效新世界城等一系列措施後,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表現可能并未達标。”前述分析人士稱。
另一方面,若以環比來看,新世界相關經營名額甚至出現滑坡迹象。與今年第二季度相比,公司第三季度的營收和淨利潤環比分别下降2.99%和48.55%。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公司第二季度的營收和淨利潤環比分别增長8.26%和60.01%。
百貨商業日漸式微
新世界在披露三季報的同時,也公布了第三季度經營資料。結合上半年的經營資料來看,相關名額也有一定下滑。
公告顯示,新世界百貨商場業務7月至9月的聯營和自營銷售的營收分别是6765萬元和617萬元。與去年同期比,該業務的聯營銷售收入甚至出現同比下滑。
另外,分季度看,該業務今年第一季度對應資料分别為7736萬元和453萬元,第二季度對應資料分别為8086萬元和460萬元。
毛利率方面,今年第三季度,新世界百貨商場聯營和自營銷售的毛利率分别為70.73%、8.1%,而上半年的相應資料分别是72.56%、8.43%。
在電商模式的沖擊下,近年來傳統百貨零業售步履維艱,百貨零售行業日漸式微幾乎已成行業共識。以新世界為例,在百貨商業、醫藥銷售、酒店服務業以及其他業務等構成的主營收入結構中,相較其他收入,百貨商業的收入規模呈現出逐年降低的态勢。

來源:Wind
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末,新世界百貨商業收入分别為19.43億元、18.89億元、7.79億元、2.96億元、1.67億元。
“新世界擁有的新世界城門店地理位置優越,是公司商業闆塊的主要收入來源。”有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迫于轉型壓力,新世界城于2019年3月起閉店裝修,直至當年年底才正式營業,“閉店期間,公司經營壓力巨大,這也說明公司對新世界城單一項目的依賴較為嚴重。”
也正是在2019年,經曆電商沖擊以及閉店改造影響後,新世界的淨利潤跌至谷底,至今仍未恢複。
為了對新世界城進行改造,公司的短期借款也由2018年末的2億元增長至2019年末的8億元,同比增長300%。今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短期借款仍舊維持在8億元左右的水準。
閉店裝修導緻銷售收入下降,加之疫情沖擊,新世界近年來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整體也呈現下滑趨勢。2019年,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淨額較2018年驟降81%至6300萬元左右。今年前三季度末,該名額約1.34億元(不及2020年的一半),整體依舊在低位徘徊。
大健康闆塊或遇瓶頸
困境之下,新世界将希望寄托于多元化經營,以期緩解來自百貨業務的壓力,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拓展大健康業務。
2015年6月,新世界公布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彼時拟向控股股東在内的4名投資者定增募資約17億元發力大健康産業。同時,公司拟收購新世界集團持有的蔡同德藥業剩餘40%股權。公司表示,交易完成後,新世界将建立起以蔡同德堂為核心的養生保健産業鍊,以群力草藥店為核心的惡性良性腫瘤及疑難雜症中醫藥診療産業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底的定增預案修訂稿中,上述定增的發行對象已縮減至誠鼎1号資管計劃以及昝聖達旗下的綜藝控股,預案中出現的黃浦區國資委和新世界集團已經消失。根據最終發行報告,誠鼎1号資管計劃認購3055.12萬股,綜藝控股認購8452.49萬股,其中前者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已減持至不足900萬股,而綜藝控股自2016年9月正式入局以來持股未曾出現變化。這也為後續沈國軍與昝聖達聯手上演“門口的野蠻人”埋下伏筆。
根據公告,彼時新世界定增價格為11.43元/股,昝聖達方面動用資金接近10億元。但随着公司股價不斷回撤,拿出“真金白銀”力挺新世界轉型的昝聖達目前所持股份已出現較大程度浮虧。
不過從曆年财報來看,新世界的醫藥銷售的确已成長為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但近幾年的發展卻開始遇到瓶頸。财務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新世界醫藥業務的營收分别為8.21億元、7.98億元、5.94億元、6.49億元、6.02億元、2.98億元。
來源:公司公告
根據新世界今年半年報,除了蔡同德藥業,其餘胡慶堂、群力草藥等并未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一個迹象也表明,新世界現階段的大健康産業似乎主要以蔡同德為突破點展開。今年9月底,新世界披露黃浦區國資委同意蔡同德藥業對徐重道中藥飲片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蔡同德藥業持股80%、上海藥房持股20%。
另一方面,被新世界定義為“險中求存”的酒店服務業務,似乎也與新世界未來的轉型關聯度不高。據披露,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的酒店業務營收為2430萬元,而今年同期僅為2501萬元,經營之艱難可見一斑。
董事會換屆不斷延期
時間回到去年8月下旬,因一紙解約協定,曾結盟觊觎新世界控股權的“銀泰系”掌門人沈國軍及掌舵“綜藝系”的昝聖達,宣布不再謀求新世界的控股權。這場收購也以新世界實控人上海市黃浦區國資委“守擂”成功宣告結束。
對于這一“插曲”,彼時就有業内人士認為,盈利能力不佳導緻估值走低,是新世界成為收購目标的核心原因之一,入局者也多以傳統商業零售類上市公司的價值再發現為由,試圖重構”想象空間”。
随着控股權争奪塵埃落定,新世界的股價自去年7月13日攀升至近年來高位後一路走低。
今年8月17日,新世界披露接到監管工作函,就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延期換屆等事項明确監管要求。查閱公告,公司早在去年6月就釋出公告稱,第十屆董事會、監事會将于2020年6月27日任期屆滿,鑒于公司第十一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第十一屆監事會監事候選人的提名工作尚在籌劃中,為保持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工作的連續性,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的換屆工作将延期進行。
衆所周知,上市公司董事會掌握聘任解聘高管、股東大會召開和提案、重大經營決策等多項權力,董事會席位對公司控制權的穩定也至關重要。
滬上某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實務中大部分換屆出現延期的案例,或多或少存在股東對公司控制權的博弈。但《公司法》對于能否超期任職并無明确表述,公司章程一般也沒有特别說明,是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在法規上延期換屆是可行的。
但該投行人士也認為,實踐中大多數公司會及時釋出公告說明延期換屆的原因,特别是對剛經曆一場控股權之争的上市公司而言,監管機構以及市場關注度會更高,是以更應重視相關事項的披露。
編輯:曹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