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季羨林《月是故鄉明》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9月的教師節剛過,來自老家的中秋“大禮包”經過兩天跋涉,安全抵達。除了月餅,還有核桃、臘肉、臘腸等食物。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月餅依然是最愛的火腿坨。拆開包裹,迫不及待地打開月餅包裝便開始大快朵頤。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旅居他鄉近10年,最愛的,仍然是老家的食物。念念不忘的各種米線、燒豆腐炸洋芋,甚至于一碗佐飯的小鹹菜。最近這兩年,我在淘寶上買得最多的,好像就是家鄉那邊的豆豉、腐乳、酸辣子韭菜花和爆腌酸菜了吧。真是不好意思呢……

每年的中秋月餅也是。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在我心裡,無論蛋黃還是蓮蓉,還是月餅界的五仁、小龍蝦等各種暗黑系,從來比不過俺家大雲南的滇式,就算不拉出No.1的火腿坨,就連我們小地方的小店裡生産的一大個一大個的餅皮兒上沾滿芝麻粒的“餅子”和荞餅,也能把那些貨甩上幾十條街。

除了剛開始來的那兩年,以後的每年中秋前夕,妹妹都會把家鄉的味道快遞過來。這麼些年了,親人的祝福和思念,從來不曾缺席。和親人的心貼得那麼近,我知道,相隔的,隻是實體空間上的距離而已。

還記得兒時的中秋節,中午的時候,必定是到地裡拔一大背簍的花生,那種帶着新鮮的紅泥巴的花生,仔仔細細洗幹淨,在大鐵鍋裡蓋着鍋蓋咕嘟咕嘟地煮到又面又香。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等吃完晚飯,把飯桌擡到天井裡,擺上早早就買了“藏”在我們小孩子找不到地方的月餅,——是那種面皮上沾滿芝麻内餡兒是砂糖冬瓜糖的大大的“牛車轱辘”,核桃,加上自家的石榴、柿子和大憨梨,一個大大的蒸得又香又糯的蒸糕,等到月上中天,供完月亮,全家老老小小,圍坐在天井裡,砸核桃,分月餅,吃花生,剝石榴……你争我搶,肚子撐得圓圓的,兄妹幾個還要将剩下的核桃,勻勻地分開,各自裝起來,才抱着去睡覺……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現在,除了前些日子妹妹給我快遞來的火腿坨,我就沒有買過月餅。核桃,幾乎一年四季都在吃。

滿街的糖炒栗子,也是秋冬季節裡不可少的“零嘴”。

時間在流逝,我們在老去。時代越來越好,好吃的越來越多,團聚的日子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富足,期待越來越稀薄,單純的快樂越來越遠……

中秋節,我們曾開玩笑地稱之為“撐傷節”。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裡,有那麼多好吃的,簡直是吃都吃不過來了。對于一個吃(飯)貨(桶)來說,沒有哪一個節日比中秋節更讓我覺得幸福的了。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在他鄉的第11個中秋節,家鄉的火腿月餅,帶着親人的愛,如約而至

我是輕霜大叔,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