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9月的教师节刚过,来自老家的中秋“大礼包”经过两天跋涉,安全抵达。除了月饼,还有核桃、腊肉、腊肠等食物。
月饼依然是最爱的火腿坨。拆开包裹,迫不及待地打开月饼包装便开始大快朵颐。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旅居他乡近10年,最爱的,仍然是老家的食物。念念不忘的各种米线、烧豆腐炸洋芋,甚至于一碗佐饭的小咸菜。最近这两年,我在淘宝上买得最多的,好像就是家乡那边的豆豉、腐乳、酸辣子韭菜花和爆腌酸菜了吧。真是不好意思呢……
每年的中秋月饼也是。
在我心里,无论蛋黄还是莲蓉,还是月饼界的五仁、小龙虾等各种暗黑系,从来比不过俺家大云南的滇式,就算不拉出No.1的火腿坨,就连我们小地方的小店里生产的一大个一大个的饼皮儿上沾满芝麻粒的“饼子”和荞饼,也能把那些货甩上几十条街。
除了刚开始来的那两年,以后的每年中秋前夕,妹妹都会把家乡的味道快递过来。这么些年了,亲人的祝福和思念,从来不曾缺席。和亲人的心贴得那么近,我知道,相隔的,只是物理空间上的距离而已。
还记得儿时的中秋节,中午的时候,必定是到地里拔一大背篓的花生,那种带着新鲜的红泥巴的花生,仔仔细细洗干净,在大铁锅里盖着锅盖咕嘟咕嘟地煮到又面又香。
等吃完晚饭,把饭桌抬到天井里,摆上早早就买了“藏”在我们小孩子找不到地方的月饼,——是那种面皮上沾满芝麻内馅儿是砂糖冬瓜糖的大大的“牛车轱辘”,核桃,加上自家的石榴、柿子和大憨梨,一个大大的蒸得又香又糯的蒸糕,等到月上中天,供完月亮,全家老老小小,围坐在天井里,砸核桃,分月饼,吃花生,剥石榴……你争我抢,肚子撑得圆圆的,兄妹几个还要将剩下的核桃,匀匀地分开,各自装起来,才抱着去睡觉……
现在,除了前些日子妹妹给我快递来的火腿坨,我就没有买过月饼。核桃,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吃。
满街的糖炒栗子,也是秋冬季节里不可少的“零嘴”。
时间在流逝,我们在老去。时代越来越好,好吃的越来越多,团聚的日子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富足,期待越来越稀薄,单纯的快乐越来越远……
中秋节,我们曾开玩笑地称之为“撑伤节”。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有那么多好吃的,简直是吃都吃不过来了。对于一个吃(饭)货(桶)来说,没有哪一个节日比中秋节更让我觉得幸福的了。
我是轻霜大叔,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