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作者:大象無形的比特世界

在《通往奴役之路》這本書中哈耶克說:“觀念的轉變和人類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這句話寓意深遠。

從人類社會近代思想史上來看,在19世世紀之前,曾出現了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程序的兩部偉大政治經濟學著作:一部是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另一部則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前者揭示了人類社會市場經濟運作的基本法則和國家富裕之道,而後者為20世紀世界範圍内的中央計劃經濟社會工程試驗提供了重要思想來源。進入20世紀以後,也曾有兩部著作對當代人類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一部是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币通論》,另外一部是1944年出版的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這兩部著作的思想在近代西方經濟社會的繁榮和蕭條時期反複加以應用......本質上,凱恩斯的分析方法和經濟理論指向是短期的,面對大蕭條、大危機更容易奏效,因而成為國家資本主義思想的代表;而哈耶克更關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期和本質問題,他堅定地捍衛古典自由主義,他向世人和世界大聲疾呼,大家先不忙着走向計劃經濟之路,那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這一聲音震驚了全世界......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今天重讀這本曆史著作,如果抛去意識形态而回歸人類經濟社會運轉的本身來觀察,還是能帶給我們很多建設性和批判性的啟發。

首先,哈耶克認為市場經濟仍然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他敏感的意識到中央計劃經濟會限制個人自由,摧毀人們的責任感和社會的道德基礎,會阻礙财富的生産……他尖銳地指出放棄市場競争和價格機制,用中央計劃和政府行政手段幹預經濟過程和進行資源配置,不但會在經濟上導緻像詩人荷爾德林所描繪的那樣,用通向天堂的美好願望來鋪設一個國家通向地獄之路,而且必定會在政治上走上一條奴役之路。

其次,哈耶克認為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密切相關,且前者構成了後者的基礎和條件。他發現西方世界的興起和近代以來科學的巨大進步,均是建立在個人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基礎上的一種複雜的市場秩序的結果。哈耶克認為,如果“資本主義”這裡是指一個以自由處置私有财産為基礎的一個競争體制的話,那麼更要認識到隻有在這種體制中民主才有可能。

第三,私有财産制度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沒有保護私有财産的法律制度就沒有自由。哈耶克明确指出: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忘記私有财産制度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這不僅對有産者來說是這樣,而且對無産者來也一樣。而這一點早就為馬克思本人所認知,馬克思也談到私有财産制度是給人以有限自由和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不過他仍希望通過消除這個制度而給人以無限的自由和平等……

第四,法治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這些思想應該來自于洛克、康德、托克維爾的思想。哈耶克明确指出,隻有在自由主義的時代,法制才被有意識地加以發展。伏爾泰也有類似的說法,“如果一個人不需要服從任何人而隻服從法律,他就是自由的”......

第五,法治的含義不是政府以法律來治理社會,而首先是政府的行為在法律限制之下。哈耶克同樣認為自由放任的理念是對自由和法制最大的危害。他多次強調,不要把他對計劃經濟的批評和反對意見與教條主義的自由放任的态度混淆起來。自由主義的論點是贊成盡可能運用競争力量作為協調人類活動的工具,但不是主張讓事物放任自由……

第六,民主本質上是實作自由和保障社會安定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民主是一種保障國内和平和個人自由的實用設定,哈耶克相信“民主的控制可能會防止權力變成争端,但并非僅僅依靠民主就能做到這一點”。托克維爾也說過類似的話:民主和社會主義除了平等一詞之外毫無共同之處,但請注意二者的差別:民主在自由中尋求平等,而社會主義則在束縛中尋求平等,二者都是實作社會公平的手段,也都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

在《通往奴役之路》這本書中,哈耶克認為他心中理想的現代法治社會的基本構架應該是:在政府遵守預先制定的規則,并依靠規則來管理和治理社會,而讓個人和企業在市場機制中自由的采取競争,這才是一個良序法制社會運作的基本原理。

人類社會因為生存而需要生産交換,因而産生經濟。隻要人類社會還存在,哈耶克的植根于人性的自由市場經濟思想或許就會一直具有現實意義......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