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耶克思想與中國的改革開放

作者:西西弗評論
哈耶克思想與中國的改革開放

系統應該是自發形成的。美國到處幹涉别國,推行自己的制度,是哈耶克思想的背叛者。

不久前,有人給我發了一封私信,讓我看一看傑作,讀讀哈耶克。特别是"緻命的自負社會主義謬誤"。然後說社會主義有多糟糕,美國聖賢們設計的自由民主有多偉大,這個宏偉的設計應該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應該如何采用美國的制度,等等。

我完全無語了...哥們剛剛讀了《緻命的自負》一書的書名嗎?緻命的自負是什麼意思?我甚至沒有看它。建構理性主義是什麼,為什麼哈耶克反對建構理性主義,也應該明白。

我第一次知道哈耶克應該是一個索福年。當時,北京大學經濟學課上有一位才華橫溢的教授,他欽佩哈耶克的思想,他的課程與其說是經濟學,不如說是哲學。在他的影響下,我也讀了很多哈耶克的著作。著名經濟學家楊曉凱也是哈耶克思想的擁護者。但坦率地說,當時并沒有深刻的了解。後來,随着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想法。

許多人對哈耶克的第一印象是,他是馬克思主義的死敵,是反社會主義者。這本書的标題是社會主義的謬論。這也是很多沒有讀過他書的人形成的錯誤印象。哈耶克真正反對的不是社會主義本身,而是思想家哲學家設計的完美社會的理念,以及計劃經濟的理念。所謂"緻命的自負",與其說是社會主義的自負,不如說是建構理性主義的自負。

是以那個讀者,其實并沒有讀過哈耶克。哈耶克從沒想過一個完美的系統可以由人類設計,他也不認為有一個宏偉的設計可以具有普遍性。

哈耶克對社會主義的批評集中在制度形成的機制上,他認為社會制度的形成應該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刻意的設計。蘇維埃式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思想家為整個社會設計的制度,不是在競争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哈耶克的思想,以及鄧小平的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不要争辯。""無論是黑貓還是白貓,抓老鼠都是好貓"的論點 - 非常相似。就是讓社會自下而上地形成社會制度,用實踐檢驗制度的品質。

哈耶克從未想過,美國的先賢們可以設計出一個完美的系統,讓他們能夠一路走下去。不會這麼認為。一個國家的民主制度應該像現在這樣擴充到其他國家。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自發的,在競争的過程中形成最适合自己文化的體系,是哈耶克所倡導的。這與我國互不乾涉内政、尊重不同國家不同制度相似。

哈耶克關于自由社會、制度和秩序的理念應該是自發的,而不是由少數思想家設計的。

當今世界,中國非常尊重各國自發形成的制度和秩序,但美國卻拼命地試圖推廣自己的一套東西,希望美國思想家設計的制度能夠取代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自發制度。

按照哈耶克的标準,今天的中國是自由社會的捍衛者。

哈耶克對自由社會的另一個定義是,自由社會中的制度是一種遊戲,人們隻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然而,自由社會的特征決定了誰應該成為赢家,社會追求的具體目标應該是什麼。

但是,很難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比如,如果平等是公理,那麼有些人天生就帶着金鑰匙,在生活中無所事事也可以極其奢侈,有的人出生在貧民窟,沒有任何機會。遊戲規則公平嗎?但是,如果征收高額的遺産稅來促進社會公平,那麼私有财産神聖不可侵犯的公理就會互相沖突。

如果純粹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很難找到所謂的公正的遊戲規則。人人生而平等,私有财産不可侵犯,這是自相沖突的。基于理性的定律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哈耶克随後提到了道德、習俗和傳統。哈耶克認為,道德介于理性和本能之間,這些道德傳統超越了理性的局限。

這也很有趣。中國文化非常重視道德和傳統的作用。儒家思想一貫主張複古的崇周,以德治國。哈耶克認為,道德超越理性,道德來自在漫長的文化演變過程中演變而來的習俗和傳統,這些習俗和傳統已經變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道德已經成為類似本能的反射。

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大的驚喜嗎?中國文化非常重視傳統道德,這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中形成的。道德超越理性,超越理性。我們看到烈士,我們看到英雄,有些人認為他們遵循西方文化,把英雄放在一邊,說英雄愚蠢,不理智。然而,在哈耶克的心目中,道德和傳統超越了理性。

當理性無法判斷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時,就要看道德和傳統了。

哈耶克強調了道德、習俗和傳統在塑造社會制度方面的作用。顯然,他認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道德習俗和傳統形成不同的制度是正常的。我不認為哈耶克支援存在一個在頂層設計的普遍價值,一個可以應用于所有國家的完美體系。

哈耶克反對蘇聯式社會主義很重要,因為蘇聯式的社會主義試圖将一種制度強加給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但今天,是美國,而不是中國,試圖将一個制度強加給其他國家!

哈耶克認為,自由社會中的人們需要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然而,社會能否自發地形成一套公平的遊戲規則。同時,人們有能力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一緻?

在我看來,情況也不一定如此。

自然科學的基礎是基于公理。例如,傳統幾何基于歐幾裡得的五個公理(公共公理)。然而,在數學家挑戰歐幾裡得的第五個公共議院之後,完全獨立的非歐洲幾何(雙曲幾何和黎曼幾何)被開發出來。黎曼幾何是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基礎之一。

在社會科學領域,所謂的公理面臨着更大的挑戰和沖突。如前所述,人人生而平等是公理嗎?私有資産的神聖性也是公理嗎?

當不同的人對遊戲規則是否公平有完全不同的判斷時,需要一個新的遊戲規則來調和不同的判斷。西方民主的解決方案是選票,一切都是通過選票解決的。但是,群體判斷真的比好人更好嗎?

哈耶克認為,在自由經濟中,隻要遊戲規則是公平的,執行遊戲規則就會有效,那些失敗的人不能不放棄,因為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無法與之争辯,無法抗拒它的懲罰,被懲罰者不能責怪任何人。但是,社會主義制度隻有看得見的手來執行獎懲,失敗者總能找到政府,抱怨獎懲不公平或不合理。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西方的選舉制度使用了一套看似公平的遊戲規則,是以無論選舉多麼不可靠,多麼糟糕,選民都将不得不咬牙切齒和流血。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不對結果負責是西方民主社會的最大優勢。"

西方民主的最大優勢是"制度不負責任"

但這種優勢的前提是遊戲規則被認為是公平的。一旦人們質疑投票的遊戲規則而缺乏信任,那麼有什麼新的遊戲規則來解決選舉問題呢?

在今天的美國,這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如果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那麼自由經濟将不複存在。

哈耶克對計劃經濟的看法幾乎完全負面。他認為,當科學技術遠未得到發展,以便中央計劃部門能夠估計每個人的需求和每種商品的供應時,中央計劃部門不可能為每個人做出關于"生産什麼"和"消費什麼"的正确決定。

我基本上同意,即使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資料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後向前發展,也不太可能讓每個人和每個産品都得到完美的規劃。

哈耶克認為,在人類發展的現階段和可預見的未來,隻有在"個人主義"的基礎上,市場經濟體系才能解決激勵和資訊化的問題。

當然,哈耶克也承認,資本主義"盲目生産"造成的浪費,并不一定比社會主義"計劃失誤"造成的浪費少。同時,他反對"計劃"和"市場"經濟的混合,認為除非"計劃"是加強和改進,而不是排除"競争",否則效率低下。換句話說,如果計劃是加強和改善競争,哈耶克并不反對該計劃。

哈耶克完全拒絕"計劃和市場"的混合經濟。在這一點上,我有一些不同意見。

在市場經濟中,也會有壟斷。一些行業天生具有自然壟斷。在可能實作自然壟斷的行業中,通過政府幹預(計劃)來限制壟斷有什麼錯?對壟斷的限制是加強競争,而不是排斥競争。同樣,對一些新興産業和初創企業的支援是否也是為了加強和改善競争?

如果我們看看世界,而不僅僅是一個國家。這難道不是發達國家在逐個國家基礎上對先進技術的壟斷嗎?發達國家的高收入水準難道不是基于對技術的壟斷嗎?開發中國家正計劃從全球角度打破發達國家的壟斷,改善競争,這難道不是全球性的嗎?

哈耶克認為該計劃肯定會排除競争,我不認為它會加強和改進它。中國的大部分産業扶持政策都是為了加強競争和打破壟斷(特别是在西方國家)。

哈耶克認為,個人思想自由是經濟效率的必要條件。計劃經濟将損害人類自由。我暫時不對這一點發表評論。

哈耶克還寫道:"誰控制了所有經濟活動,誰就擁有我們生存的命脈,是以有權決定......我們尋求的其他方面的價值觀,并為我們優先考慮它們,使我們相信我們應該生活和奮鬥的目标。"

然而,今天的資本主義社會雖然沒有計劃經濟,但實際上資本的力量,卻用各種手段來影響我們。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雄厚的資本也能讓我們相信,我們應該為什麼樣的目标而生活和奮鬥。

在這方面,網際網路世界更加明顯。使用大資料分析每個使用者的行為,以了解他們的偏好。然後影響使用者,設定使用者的目标,改變使用者的傾向。香薰車、豪宅、美食、時尚、奢侈品,我們追求的各種目标,真的是我們作為一個人,應該追求嗎?

在像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我們真的有選擇的自由嗎?不過,我們隻能選擇幾個類似選項中的一個。

哈耶克認為,無論如何,制度和秩序應該自發地出現,在競争中,優越的制度自然會占上風。

這就是中國所代表的:世界各國有不同的制度,互不幹涉内政,不幹涉别國的制度,使各種制度的國家自由發展。讓練習測試哪個不同的系統是優越的。

是以,我認為,今天相信"實際檢驗真理"的中國,确實遵循了哈耶克的思想,而認為自己的制度至上,到處幹涉其他國家,推行自己制度的美國,是哈耶克的背叛者。

羅素說:"差別在于多态性,是幸福的源泉。為什麼世界上隻有一個系統?允許不同的系統和文化在地球上自由發展有什麼錯?讓曆史檢驗不同系統的優點。

如果我們從全球的角度,從人的角度來看,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采用不同的制度,自由發展,讓實踐檢驗制度的優劣。這确實符合全人類"自由社會"的定義。

把制度當作神聖的真理,強迫所有人采用自己的制度,把不符合自己制度的國家當作異教徒。這不是一個"自由社會",這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傳教士!

稍後,我将再寫一章關于波普的"開放社會"和中國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