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秋雨《中國文脈》| 遠年的紅腫潰爛豈可贊之“豔若桃花”

作者:多才哲理人生

人世間,仕途的等級由官階來定,财富的等級由金額來定,醫生的等級由療效來定,明星的等級由傳播來定,而文學的等級則完全不同。

餘秋雨《中國文脈》| 遠年的紅腫潰爛豈可贊之“豔若桃花”

文學的等級,與官階、财富、療效、傳播等因素完全無關,隻由一種沒有明顯标志的東西來定,這個東西叫品位。其他行業也講品位,但那隻是附加,而不像文學,是唯一。

總之,品位決定等級,等級構成文脈。但是,這中間的所有流程,都沒有清晰路标。這一來,事情就麻煩了。

環顧四周,現在越來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訓世,結果讓人擔憂。

餘秋雨《中國文脈》| 遠年的紅腫潰爛豈可贊之“豔若桃花”

有些“儒商”為了營造“企業文化”,強制職工背誦古代那些文化等級很低的發蒙文言;有些電視人永遠在繪聲繪色地講述着早就應該退出公共記憶的文化殘屑。

有些當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魯迅所言,把遠年的紅腫潰爛,贊之為“豔若桃花”。

頗讓人不安的,是目前電視上某些文物鑒定和拍賣節目,隻要牽涉​到明清和近代書畫,就對作者的文化地位無限拔高。

餘秋雨《中國文脈》| 遠年的紅腫潰爛豈可贊之“豔若桃花”

初一聽,溢美古人,無可厚非,但是這種事情不斷重複也就颠覆了文化的基本等級。就像一座十層高塔,本來輪廓清晰,突然底下幾層要自成天台,那麼上面的幾層隻能坍塌。

試想,如果唐伯虎、乾隆都成了“中國古代一流詩人”,那麼,我們隻能悄悄把整部《全唐詩》付之一炬了。

書法也是一樣,一個驚人的天價投向一份中等水準的筆墨,就像一堆黃金把中國書法史的天平壓垮了。

餘秋雨《中國文脈》| 遠年的紅腫潰爛豈可贊之“豔若桃花”

面對這種情況我曾深深一歎:“文脈既隐,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充鵬。”照理,文物專家不懂文脈,億萬富翁不懂文化,十分正常。

但現在,現代傳媒的滲透力度,拍賣資金的強烈誤導,使很多人難以抵拒地接受了這種空前的“文化改寫”,結果實在有點恐怖。

有人說,對文學,應讓人們自由取用,不要劃分高低。這是典型的“文學民粹主義”,似是而非。

餘秋雨《中國文脈》| 遠年的紅腫潰爛豈可贊之“豔若桃花”

就個人而言,不經過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觀天,恰恰違背了“自由”的本義。

就整體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也不分高低,那就會失去民族的大道、人類的尊嚴,一切都将在衆聲喧嘩中不可收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