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漠的人》:如果被生活強暴,是奮起抗争還是躺平假裝享受

文/心理咨詢師嘉蘭

時代的巨輪滾滾而來,命運的翻雲覆雨手似乎無可抗拒……

《冷漠的人》作為歐洲首部存在主義小說似乎向我們展示了兩姐弟冷漠、無能為力、無法改變的命運和人生。

《冷漠的人》:如果被生活強暴,是奮起抗争還是躺平假裝享受

姐姐卡爾拉和弟弟米凱萊生活在市中心的一幢豪宅裡,他們寡居的母親有一個關系長達15年之久的情人萊奧。

萊奧經常出入這幢豪宅和他們一起吃飯、社交。

卡爾拉雖然剛滿24歲,但早已厭倦了目前的生活。

她煩透了母親的自以為是、愚不可及,每次看到母親在情人萊奧面前獻媚、邀寵、抱怨、争風吃醋的可笑畫面,她都想告訴母親:你的情夫早已煩透了你,他觊觎的是你的女兒,而不是那個你自以為的好友麗莎!

她想掙脫這個令她窒息的家庭,開始新生活。但新生活到底在哪呢?那個可以讓她陷入純真愛情的人也無迹可循。她真的可以找到真心對她的人嗎?

面對母親情人萊奧的許諾和糾纏,她既屈辱又無可奈何。

生活在這樣一個畸形、庸俗的家庭中,她早已感情麻木。她不知道真正的愛是什麼樣子,母親培養她也隻是因為年輕貌美的女兒更加有利可圖,如果萊奧真能幫她過上新生活、真正對她好,那獻身于他又有何妨?

她知道萊奧是麗莎的昔日未婚夫,母親現在的情人,還試圖霸占她和她家豪宅,但他自己也有房産和投資,而且聲名顯赫、很有手段,她需要一個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生活的男人。

她迫切地想告别過去開始新的生活,又充滿了自甘堕落的破壞欲,她擔心對母親的背叛,又想制造醜聞報複和自我毀滅。

在這種糾結、沖突、神經質的空虛中,她把自己獻身給了母親的情人,開始了自甘堕落的一生。

《冷漠的人》:如果被生活強暴,是奮起抗争還是躺平假裝享受

米凱萊是這個上層家庭的另一位受害者,他冷漠、麻木、缺少信念、沒有激情,缺乏行動力的他隻會沉溺幻想、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他知道母親與萊奧的情人關系,也知道母親朋友麗莎想要誘惑他,更加知道萊奧垂涎并占有了自己的姐姐,他覺得自己不應該那麼麻木,他們完全可以賣掉豪宅還清萊奧的欠款去過普通人的生活,但已經習慣了上層社會的母親和姐姐隻會覺得他幼稚可笑。

他想戴上面具裝模作樣,就像他周圍的人那樣虛僞做作,但又發自内心地厭惡這一切。

他終于下定決心想要殺了萊奧,那個觊觎自家豪宅、霸占了母親和姐姐、刁鑽狡猾又荒淫無恥的混蛋,這樣他就可以證明自己是個有激情、有行動力的人。可他買了槍卻沒有裝子彈,不但連萊奧的毛都沒傷到還被對方反扣在沙發上。

而更為可笑的是,他之是以阻止姐姐答應萊奧的求婚,不是為着姐姐的自由和幸福考慮,而僅僅是因為想要減輕自己的負罪感,他曾經幻想親自把姐姐送給萊奧,這樣他就可以有很多的錢和一份不錯的工作。

想要改變的卡爾拉、米凱萊姐弟,最終什麼也沒有改變,原來,誰都有罪,不僅是虛僞自私的母親和萊奧,還包括他們自己。

既然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為何不躺平接受它呢?

姐弟倆又一次陷入了冷漠、麻木、虛僞、自私、抑郁。

《冷漠的人》:如果被生活強暴,是奮起抗争還是躺平假裝享受

《冷漠的人》無情地扯下了蒙在資産階級臉上的美麗面紗,揭示出他們的醜陋實質,精神空虛、冷漠自私、虛僞庸俗。

這部作品是莫拉維亞16歲時在日光療法醫院産生念頭、釀就腹稿的。彼時,他因骨結核病隻能長期卧床休養,對他康複有益的日光療法需要他赤身裸體,戴上墨鏡,隻用床單遮住隐秘處,每天躺在病房的陽台上曬太陽。不分寒暑,不分冬夏。

每天無法動彈,隻能想象,這何嘗不是被生活的另一種強暴。而《冷漠的人》就是在這時候成就腹稿的,直到莫拉維亞21歲才最終成稿。

從8歲到18歲,莫拉維亞一直病魔纏身,但他并不怨恨,相反,他認為要是不生病,不卧床十年,他絕不會成為作家。

《冷漠的人》作為莫拉維亞的第一部作品,其命運也和它的作者一樣坎坷,因内容上和法西斯宣傳不一緻而被拒絕出版。

幾經輾轉自費出版後,又因為揭露資産階級醜惡嘴臉而被當局打壓甚至一度被列為禁書,但評論界和絕大多數讀者卻十分欣賞這部小說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

《冷漠的人》一經上市便告售罄,相繼印發了第二版、第三版,從那時起,這部意大利文學名著幾乎每隔幾年就重印一次,其暢銷程度可想而知,後來還被搬上銀幕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冷漠的人》:如果被生活強暴,是奮起抗争還是躺平假裝享受

《冷漠的人》講述的是家庭悲劇,也是情感生活,反映了人對庸常生活的厭倦,傳達了缺乏行動力的痛苦和對真情實感的探求。

冷漠、愛無能、缺乏行動力、随波逐流、愁悶不僅是書中傳遞出的情感,也是現代人的精神症候。

但,面對命運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并非人人都像卡爾拉、米凱萊姐弟那樣冷漠、無力、沉淪,也可以像作者莫拉維亞那樣生命力旺盛、奮起抗争。

我是@心理咨詢師嘉蘭,用心理學解讀情感、讀人生,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