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情感冷漠對孩子的傷害,遠超于打罵01、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變得冷血02、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面對孩子的互動家長應該怎樣做?

導讀:養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的父母有養孩子基本上靠打和罵,孩子小時候不聽話父母拉過打一頓罵一頓,雖然這種教育方式不被許可,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也隻能預設。

但是随着時代的進步,父母文化水準不斷提升,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不像之前,有些父母為了孩子真的是時時刻刻都在學習,争取與時俱進,而有的父母做的卻還不如老一輩的父母呢!他們對待孩子就像對待空氣一樣,那種情感和态度的冷漠,真的還不如打罵好受呢!

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情感冷漠對孩子的傷害,遠超于打罵01、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變得冷血02、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面對孩子的互動家長應該怎樣做?

小張和老公兩人家庭條件都挺好,但是兩人脾氣都比較暴躁,而且性格都要強,兩人有了孩子之後,本以為脾氣性格會收斂一些,但是萬萬沒想到,孩子不僅沒有成為兩人之間關系的融合劑,反而成了兩人的出氣筒。

兩人經常因為賭氣把孩子晾到一邊,有次孩子在學校考試得了第一名,本以為回家之後父母會很高興,于是放學之後興奮的回到家把這個消息告訴小張和老公。當時小張正向刷電視劇,根本就沒有心思聽兒子分享這個消息,兒子說完之後,小張三言兩語就把兒子給打發了。

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情感冷漠對孩子的傷害,遠超于打罵01、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變得冷血02、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面對孩子的互動家長應該怎樣做?

兒子來到爸爸面前,爸爸正在打電話,兒子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向爸爸分享,等來等去兒子都在沙發上睡着了。就這樣兒子得第一的好消息爸爸媽媽都不知道,而兒子好像也已經習慣了父母這種冷漠的态度,沒有表現出特别的傷心。

其實作實中很多像小張這樣的家長,自認為自己平時不打孩子不罵孩子,但是他們卻也不關心孩子,關于孩子的事情表現得特别冷漠,家長的這種冷漠甚至比打罵對孩子傷害都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01、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變得冷血</h1>

孩子生下來最依賴的就是自己的父母,需要從父母這裡得到關心和愛護,在和父母的互動中,可以得到自身想要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可以支撐孩子去更好的生存。可是家長的冷漠就相當于切斷了情感的來源,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更沒有辦法獲得安全感,長大之後也會和父母一樣冷血冷漠。

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情感冷漠對孩子的傷害,遠超于打罵01、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變得冷血02、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面對孩子的互動家長應該怎樣做?

父母情感的冷漠會讓孩子備受打擊,他們對父母永遠充滿着熱情,而且也渴望父母對自己情感的回應,而每當孩子熱情的去和家長互動的時候,家長總是冷漠的對待,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感,時間久了會自我懷疑,感覺自己不夠好,是以父母才會不喜歡自己,慢慢的孩子的這種積極性被打擊的蕩然無存,随之而來的就是消極抑郁。

法國心理學家羅伯特•納伯格在《缺愛》中說過:“關系就像一個交換,我在他人眼中存在時,他人在我眼中也存在”。兩人的關系是互相的,孩子和父母之間也是如此。

每次孩子熱情高漲的來和家長互動的時候,迎來的總是冷冰冰的一句話,換做是誰心理都不會好受,更何況是一個急需要關注的孩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02、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面對孩子的互動家長應該怎樣做?</h1>

《水知道答案》這本書曾經提到過,經常誇獎一盆水,水的結晶都是漂亮的,經常對着一盆水打罵,水的結晶是不規則的,如果把一盆水放在那裡無人問津,水的結晶則是雜亂無章沒有一點生機,一盆水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

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情感冷漠對孩子的傷害,遠超于打罵01、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變得冷血02、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面對孩子的互動家長應該怎樣做?

第一:積極回應

當孩子想要和家長互動的時候,家長首先要擺正自己的态度,積極的去回應孩子,哪怕自己當下工作比較忙,但是家長可以回應孩子,用積極的态度來應對,可以給孩子擁抱,告訴孩子等自己一會,等到自己忙完之後再去和孩子互動,至少這樣可以給孩子心理上安慰。

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情感冷漠對孩子的傷害,遠超于打罵01、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變得冷血02、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面對孩子的互動家長應該怎樣做?

第二:耐心傾聽

當孩子積極來和家長互動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一個冷屁股,家長要耐下心來去傾聽,用心傾聽孩子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也許孩子要的隻是家長認真贊許的眼神而已,當孩子說完也許家長不用做什麼,孩子内心就已經很滿足了。

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情感冷漠對孩子的傷害,遠超于打罵01、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變得冷血02、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面對孩子的互動家長應該怎樣做?

第三:給予情感交流

當孩子想和家長互動時,家長一定要抓住機會和孩子進行情感的連結,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這個時候的連結孩子會接受到80%,孩子會覺得自己備受關注,在父母這裡自己特别有存在感和價值感。

結語:

面對孩子已經不是說打就打說罵就罵的年代,但是這也不是父母對待孩子情感冷漠的理由,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那就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給予孩子熱情的回應。

(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