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曆史故事,感悟人生真谛!
導讀:南美的一個小國曾有一句名言:“哪天早晨隻要一名中尉起得夠早,就可以發動政變當總統。”中國的五代時期的情況倒很相似,不僅皇帝換得如走馬燈一樣勤快,而且皇帝也多,所謂五代十國還不包括那些不上經傳的閉門稱帝者。五代時期将領的通病:勝則邀功請賞、敗則賣主求榮。為立威:周世宗斬殺逃将降兵也屬無奈之舉。

古語雲:“制器畫謀,資之為用也,苟無用,雖器精謀善何益也。”
【譯意】制作器械和籌劃計謀,都是為了使用的。如果不能使用,即使器械精良、計謀完善又有什麼意義呢。
【曆史故事】周世宗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被封為晉王,為開封(首都)尹。郭威病重時,便命柴榮掌管内外兵馬,執掌軍權。
郭威死後,柴榮即位,是為後周世宗。郭威剛死,與後周有殺子之仇的北漢劉崇便向契丹求援,合兵圍攻後周的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
告急文書傳到開封後,周世宗決定親征強敵,郭威剛死,上下人心浮動,聽到北漢和契丹聯合入侵的消息後,都感到很恐慌,紛紛勸谏周世宗不要冒險親征。連一向不參與政事,隻求保身養祿的馮道也破天荒地強谏。
周世宗怒道:“當年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帶兵,朕怎敢偷懶。”馮道卻軟裡帶硬地頂了一句:“不知陛下能成為唐太宗不?”
周世宗聽後笑着說:“以我方兵力之強,破劉崇如同以山壓卵。”馮道又陰陽怪氣地說:“不知陛下能成為泰山不?”
周世宗看得出馮道和衆将都很輕視自己,分明是認為自己不是劉崇的對手,愈發惱怒,隻有宰相王溥力贊世宗親征。周世宗便決意親征,他讓馮道負責把郭威的靈柩送到墓地安葬。
後漢劉崇也認為周世宗一定不敢親自帶兵出征,放過潞州不攻,直插腹心,大有一舉奪取開封的勢頭。
兩軍主力在高平(今山西晉城縣西北)相遇,劉崇有精兵三萬,借來契丹精兵一萬,軍容嚴整,陣勢威猛。劉崇見後周兵力不多,倒後悔向契丹求援了,他派人向契丹将領傳言:契丹兵馬不必參戰,隻觀看北漢如何破敵即可。
兩軍交鋒,周世宗手下的右軍将領樊愛能和何徽不戰而逃,率騎兵向後逃竄。步兵一千多人見跑不過騎兵,索性解甲投降。
北漢軍隊初見後周騎兵逃走,步兵坐降,都喜出望外,沒想到勝利來得如此容易。正在得意之際,沒想到張永德和趙匡胤率軍殺到,勇敢善戰超乎想像,三萬精兵竟被少于自己幾倍的軍隊沖殺得陣腳大亂,潰不成軍,劉崇隻好收拾殘卒,向後退卻。
契丹将領見後周威勢很猛,也不願意硬拼,況且劉崇先已有言不用契丹參戰,便坐山觀虎鬥,劉崇退後,也全軍後撤。
周世宗派使者去追樊愛能、何徽等騎兵将領,讓他們回來參戰。這些将領卻沒有一個肯聽話的,有的還把周世宗派去的使者殺了,并且揚言:“契丹大軍全都到來,官軍大敗,剩下的人都投降了。”
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後續部隊趕上來,中途遇樊愛能,樊愛能告訴他官軍慘敗,勸他傳回河陽,劉詞不聽,率軍繼續前進,在高平與周世宗會合。
第二天,劉崇集聚殘兵,仍有一萬多人,兩軍交戰,後周增添了一支生力軍,強弱對比也發生了變化,北漢再遭慘敗,劉崇隻率百餘名親兵逃回晉陽。
周世宗檢查俘虜時發現己方投降北漢的一千多名步兵,他一怒之下把這些士兵統統斬首。
官軍大捷的消息傳開後,樊愛能、何徽等人厚着臉皮又陸續傳回來了,還把罪過推給下屬,說都是士兵臨陣脫逃,自己不過是追趕逃兵去了。
周世宗在野外宿營,對這些傳回的驕兵悍将也很是頭痛,不知該當如何處置。他躺在行宮帳中,身邊隻有張永德,便問張永德該當如何嚴肅軍紀。
張永德說:“樊愛能這些将領本來就沒什麼功勞,先帝寬厚待下,把他們提拔為大将,他們卻臨陣脫逃,死有餘辜。陛下想要平定四海,如果軍法立不起來,縱然有熊虎一樣的戰士,百萬的軍隊,也無法指揮調動他們。”
周世宗正在猶豫,聞言心意便決,他奮身坐起,把枕頭扔到地下,馬上派衛兵把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逃将抓起來,責備他們說:“你們都是幾代老将,不是不善于打仗,如今卻望風而逃,沒别的原因,不過是想把朕作為奇貨賣給劉崇而已。”把這些将領全體斬殺,從此軍威大振,一改五代時期兵驕将惰的陋習。
【講評】周世宗遭逢亂世,深務韬晦,無論是做親王,執掌開封府,還是執掌軍權,都保持低調政策,對于保身而言固然可行,但也帶來一個重大弊端:威望不夠。
周太祖郭威隻因沒有親生兒子,幹兒子也隻一個,是以帝位也就理所當然地落到世宗柴榮頭上,他雖成為皇帝,衆将和大臣們卻都瞧不起他,連一生謹慎做事小心的馮道也敢對他冷嘲熱諷,威嚴真是無從談起了。
勝則邀功請賞,敗則賣主求榮,這也是五代時期将領的通病,對他們而言,換個主子不過是換個領軍饷的地方而已,忠君愛君的理念聽都沒聽過,跳跳槽反而領的錢多,何樂而不為。
俗話說:“法不責衆。”周世宗卻反其道而行之,一口氣殺掉了投降的步兵一千多人和七十多名逃将,應該說這些将士跟随郭威多年,能征慣戰,周世宗又正值用人之際,把這些人赦罪以後重新利用才是常情,周世宗卻知道不殺這些人自己的帝位不确立,威信和軍紀都建立不起來,雖有将有兵卻無法使用,是以毅然斬将立威,走出韬晦的陰影。
本文由六月荷花jin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