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官僚體制:從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思想中擷取啟示③一、德國的青年運動二、新生代在官僚體制環境中的命運三、專制主義的監護人和進步四、獨裁者的遴選五、批判意識的消失

米塞斯 官僚化的心理學後果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米塞斯對于心理學,人類行為學也有傑出的深刻認識,讓我們從他的《官僚體制》這本書中,看看米塞斯對于大衆心理的看法吧。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一、德國的青年運動</h1>

資本主義是一種人人都有機會獲得财富的制度;它給予每個人不受限制的機會(路德維希,1944)。他年輕,有活力,有智慧,雖然他的想法最終失敗了,但他沒理由絕望,因為他還有他的子女,他們将踏上征程。出生在美國的年輕人可以充分使用自身權利,用自身的行動而不受限制的獲得成功。

但在官僚化潮流中,情況變了。路德維希認為,由于官僚化潮流,政府的管制活動将會加強,年輕人對未來感到失望,他們隻會在政府裡獲得一份工作,以此獲得安全。德國的官僚管制活動盛行,于是爆發了青年運動,青年人拒絕老一輩的意識形态和價值觀,反對老人政治與權威,希望用一套新的理論取代資本主義虛僞的價值和意識形态。路德維希認為這些青年是輕狂的,他們隻知自己年輕有活力,隻知道“我們的領袖能搞定一切”,他們的革命激進主義隻是青春期延長的現象,他們既無新觀念也無新方案。青年運動的領袖神經且隻是想在政府裡謀求工作。

青年運動反映着面對管制的青年人前途渺茫的内心焦慮。目的卻是獲得政府裡的一份工作,接受政府的管制,嵌入到國家機器的齒輪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二、新生代在官僚體制環境中的命運</h1>

路德維希認為官僚化威脅的根源在于社會化趨勢。年輕人是官僚化趨勢的受害者,他們沒有機會塑造自己的命運,隻能聽從長輩指定的規則,在官僚體制中一步一步往上爬。而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廢除了這種等級制,給予了每個人同等的機會。

路德維希對卡爾馬克思的階級思想做出了批判,并不認可卡爾馬克思的思想,認為卡爾馬克思沒有明确指出階級是什麼等。在資本主義社會,市場中的生産要素決定了誰是資本家,誰是企業家,農場主,消費者的選票決定着誰在社會的高位。而在社會主義社會,沒有資本家,沒有企業家,卡爾馬克思所說的資産階級不存在,社會主義社會是無階級社會,但這毫無意義。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自身命運,消費者根據候選人的能力和服務态度投票才是有意義的。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3">三、專制主義的監護人和進步</h1>

以柏拉圖為例,路德維希對柏拉圖空想的理想國,哲學王統治的國家進行批判,認為這種空想的理想社會完全容不下變化,變化就是惡化。路德維希認為羅馬天主教會是官僚化的理想模型,因為其解決了最高執行機構遴選的問題,長輩提拔自己認為有能力的人。而且教義永恒不變,是死闆的,對于官僚化統治擁有很大的幫助。

是以頑固的保守主義使得官僚體制的手段不适用于處理社會和經濟事務。在徹底的官僚體制内,人性被改變了,人不再是人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7">四、獨裁者的遴選</h1>

利用内戰來進行遴選,利用冒險來攫取權力,路德維希以羅馬帝國皇帝位置的繼承來表明獨裁者遴選的體制是惡劣的,一旦多個人開始競争獨裁者的位置,這個獨裁的國家将陷入戰亂中。獨裁者上台後将對所有競争者進行清洗,用殘酷無情的手段維護權力,一切徹底的官僚體制的基礎都是暴力,所謂安全與穩定是無休止的内戰。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0">五、批判意識的消失</h1>

路德維希認為社會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消滅競争,恢複被毒化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人的心靈。但心靈是不可能消失的,無論是市場多元化競争還是官僚多元化競争。路德維希對政府的社會官僚管理體制作出批判,德國人,俄國人認為政府對社會加強管理是理所當然的,毫無疑問的,但這是有卻是有缺陷的,加強對犯罪分子的打擊并不是限制絕大多數好人的自由的理由。

自由企業靠提供服務讓公衆自願掏錢,公衆不掏錢企業将倒閉,但官僚體制強制公衆掏錢。

批判意識的消失使得人民遭受愚弄,人民被愚弄,認為一個管制一切的政府是友好的,完美的,烏托邦的,他們默默地假設獨裁者會正确地做所有他們想讓他做的事情。

本章為本書的第六章,講述了這種官僚化趨勢下人民大衆心理将導緻的種種不良後果。表明了米塞斯很強的階級立場和思想立場。在本章中,米塞斯通過種種不良後果,對官僚化趨勢進行了強有力的批判。但由于許多批判其實并不完全成立,現實生活的複雜性使得人心複雜,米塞斯的思想在我看來多多少少具有片面性,需要讀者獨立思考,理性看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