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今年是父親誕辰102周年,父親一生盡瘁于黨的教育事業,然而平時在家裡卻很少跟我們提及他這一生為黨和國家所創下的殊勳茂績。及至2007年冬去世,我應邀前往北京參加中央财經大學為父親舉行的追悼大會,才從學校上司宣讀的悼詞中獲知,原來父親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會計學家”“我國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研究的先驅者”“我國管理會計學科的主要創始者”.....此前,為表彰他的突出貢獻,自1992年10月起,父親即成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李天民教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少年心事當拏雲</h1>

父親1919年出生于揚州個園的一個“名門望族”。這個家族于1862-1926年在此生活了64年。個園彼時隻是位于揚州市東關街的一處“前宅後園”式私家花園。1919年10月,父親就誕生在這個園子裡。他的弟弟李天和也在這裡出生,後來成為著名的美籍華人電工科學家、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983年回國出席全國科技大會,受到鄧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

父親自小天資聰穎,1933年秋,以同等學曆考入當時全國四大名中之一的省立揚州中學高中部。這所學校所聘教師多屬國内一流,比如教授國語的範耕硯先生,數學汪靜齋先生,英文厲志雲先生,都是享譽當時教壇的名師。數理化教材采用的是交大大學用的英文課本,學生做習題一律要求用英文解答,這就為父親後來從事教學與研究,打下了非常紮實的外語基礎。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1936年父親高中畢業參加聯考,結果連中三元,分别被當時的上海商學院、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美國教會辦的私立滬江大學錄取,最終父親選擇了交大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就讀,該院院長是當時的北甯鐵路局副局長徐承懊。父親剛入學一年,就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為避戰亂,學校決定内遷湘潭。後因日寇南侵,父親隻好輾轉赴滬,轉入複旦大學經濟系二年級繼續攻讀。

青春無問西東,歲月自成芳華。懷揣鴻鹄之志與興國夢想的父親,在複旦大學求學期間一心就想着将來學成之後能夠報效祖國,是以,念茲在茲,不舍晝夜地拼命苦讀,終于迎來了大學畢業的一天。由于父親入校以來每學期各科成績均為“A”,因而榮獲當時文彙報頒發的“紀念謝晉元将軍高校獎學金”100銀元。該項獎學金每學年隻發給交大、複旦兩所高校各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學校專門為此舉行授獎儀式,由校長親自頒獎,父親獲此殊榮難免春風得意,躊躇滿志。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複旦大學舊照

大學畢業以後,父親本以為通過這麼多年的苦讀可以到職場一展宏圖了,可誰知當他離開複旦校門時,上海已成一片孤島,租界四周全被日寇包圍,十裡洋場滿目皆是威士忌中的醉生夢死,爵士樂中的糜爛瘋狂。為了謀生,父親經人介紹,進了“謙泰商業銀行”工作。據父親後來回憶說,當時上海四川路、江西路一帶,像這類銀行多達百餘家,大多是由先前的舊錢莊、銀号改組而成,其主要業務無非是炒買炒賣黃金、美鈔、中外證券,生意異常火爆,擔任銀行進階職務的,比如經理、副理還有襄理等等,都是些略識之無的市儈,父親作為剛入行的大學畢業生,隻是一般職員,不過薪金、花紅不菲,然卻與之前懷抱的理想、志趣相去甚遠,對前途甚感迷茫。

正當“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抗戰勝利的喜訊傳到了上海,人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父親于1945年10月憑自己的實力考入聲名顯赫的中國通商銀行總行工作,沒多久,又被聘為當時的上海第一牛校——聖約翰大學的副教授,在那兒一直幹到上海解放。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中國通商銀行總行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聖約翰大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2">九萬裡風鵬正舉</h1>

就在父親迎來自己30歲生日的喜慶時刻,他在收音機裡突然聆聽到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的喜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又正值自己“三十而立”之年,父親心潮澎湃,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急需大批教學、科研人才,獲知這一情況,父親主動放棄了在中國通商銀行總行的高薪職位,積極投身國家的教育事業。很快父親即被聘為上海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副教授兼會計教研組組長,同時兼任東吳大學審計學副教授、聖約翰大學進階會計學副教授。

為填補新中國會計學方面的空白,我國會計學界元老潘序倫先生親自上門找到父親,鼓勵他盡快牽頭組織編寫一部配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經濟政策和各項财經制度與措施的新審計學,這其實屬于筚路藍縷的開創性工作,父親起初有點畏難,不敢應命。在潘老的一再鼓勵和大力支援下,經過一個階段的艱辛探索和奮力苦戰,父親的處女作《審計學教程》于1951年正式出版,并在全國各高等院校投入教學使用。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随着國家教育事業的向前推進,1952年10月,國家對高等院校實施院系大調整,父親所在的上海高教系統,由16所高校,其中包括交大、複旦、上商、東吳、大同、滬江、光華、聖約翰、暨大、大夏、立信等整合而成的上海财經學院正式成立了。父親被安排在該校的第一大系——會計系,系主任為楊蔭溥教授,父親任會計核算原理教研組組長。這期間,父親開始對前蘇聯專家馬卡洛夫關于社會主義會計核算對象、職能與方法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質疑,同時結合我國國情,于1958年推出了他的嘔心瀝血之作——《會計核算原理》,由中國财政出版社出版。這是建國以來率先突破前蘇聯框框的第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編教材,對新中國會計基本理論的形成與實踐探索具有前無古人的獨創性建樹,是以在學術界迅速引起轟動。緊接着,父親的另一部著作《工業企業财務計劃》出版,赢得企業界的廣泛歡迎與好評。為表彰父親的突出貢獻,上海市委于1956年夏,特地讓上海市房管局将位于上海市石門二路60号的一套三房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撥給父親,極大地改善了居住條件。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李天民教授著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3">丹心從來系家國</h1>

文革時期,父親被作為“資産階級學術權威”受到沖擊。1969年冬,父親被下放到當時的蘇北宿遷縣農村,不久被縣教育局調到當時的宿遷侍嶺學校任高中英語教師兼班主任。當父親後來回憶在宿遷這段經曆時,特别感恩在那個特殊年代當地政府和百姓向父親敞開了溫暖的懷抱,熱情地接納了他,這無疑給了正身處人生低谷的父親再度崛起的動力與信心。現任宿豫區地方志辦公室的韓朝晖副主任,就是父親這段經曆的見證人,當時她尚年少,其父時任縣教師進修學校文書,時常帶着她與家父互相走動,過從甚密,當時家父留給她的印象就是“知識多,氣度非凡”。

宿豫區政協原秘書長馬成也曾是當年家父的學生,他對家父的嚴謹教風至今印象深刻。家父向來對他所擔任的教學工作兢兢業業,特别認真,即使是當年在宿遷侍嶺學校擔任英語教師期間,對于所擔任的教學工作也一絲不苟,非常投入。囿于當時的教學條件,中學英語學科的教學參考書更是奇缺,為給學生們多補充些相關知識,家父就寫信讓我在南京外文書店購買英文版的《北京周報》寄給他作為英語教學參考。為此,每個星期我都去位于南京中山東路的那家外文書店買好《北京周報》之後,再趕往新街口郵局給他郵寄過去,如此這般,雷打不動,堅持了整整十年。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歲月在悲喜中流淌,命運在挫折中轉換。1976年後,父親的處境開始逐漸好轉,先是被調往連雲港财經學校擔任會計教研組組長。期間,因為工作業績突出,父親于1978年當選為連雲港市新浦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和市政協委員。

及至1979年,對父親來說,那更是一個令人振奮、令人難忘的春天!随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我國進入了百廢俱興的新時期!彼時又像新中國剛剛成立時一樣,國家急需大量的經濟建設人才,高校也需要大批具有豐富的教學與科研經驗的教師。此時适逢父親60歲誕辰。父親的生日,是我們全家盛大的節日。就在家人張羅着為父親慶生的當兒,來自國家财政部的一紙調令,将父親調往素有“中國财經黃埔軍校”之稱的中央财經大學,任國外會計教研室主任。這對父親和我們全家來說,更是喜上加喜,立即打點行裝,乘上北去的列車,進京赴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4">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h1>

到了北京,父親為不辱使命,風塵未洗,即帶領他的教學科研團隊投入工作。這裡成了父親波瀾壯闊人生之旅的最後驿站,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念茲在茲,争分奪秒地為黨的教育事業,為富國裕民殚精竭智,奉獻餘生。通過連續數年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地苦幹、硬幹,終于完成了校上司交辦的三項任務:一是向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社會介紹西方财務會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情況;二是引進和開設了現代管理會計這門新課程;三是着手籌建外國會計專業,制訂教學計劃及各門主幹課的教學大綱,向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通曉西方會計理論與方法的進階專門人才,這批同志學成之後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有的後來成長為中央某部委、某系統、某機關的上司和骨幹,對推進新時期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于光遠先生

一天晚上,父親的老朋友著名經濟學家、時任中宣部科學處處長的于光遠先生下班後來到父親的寓所,與他進行了一次長談。于伯伯建議父親将會計研究與會計核算和成本研究進一步結合起來,使會計研究更具實踐性和應用性,使會計理論研究轉化為直接生産力。根據于伯伯的建議,父親帶領他的工作團隊,通過編制宏觀經濟會計模型系統,在精準預測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趨勢以及提高當時政府相關部門的科學決策能力等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當時國家經濟發展的智囊與“大腦”。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1981年,父親的著作《管理會計基礎》問世,這是我國第一部管理會計方面的自編教材,1990年又推出了力作《現代管理會計學》,由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此書兼具會計研究與實務價值,是以出版後,一時間洛陽紙貴,當年就發行百萬冊,仍供不應求,直至父親逝世後還一版再版。父親這一生可謂著作等身,出版各類專著40餘種,累計600餘萬字。父親曾經的弟子,中央财經大學1991級研究所學生華海波在其悼念父親的文章中深情地回憶起家父:

“李天民先生治學嚴謹,作為中央财大學術委員會、教授職務評委會委員,在教授職稱評定中一向公正嚴明,堅持學術與品行雙優标準,堅決拒絕了不符合标準的教授申請,用實際行動捍衛了學術尊嚴,大家對此有口皆碑,在社會各界的知名度、認可度都很高。1993年春,我給山東省建材系統的财務人員講課,意外地發現有很多國企的财務人員都讀過他的《管理會計》等著作,十分崇敬李天民教授......”

與此同時,父親自1985年起,還兼任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濟類專業的“管理會計學”課程的主講教師,每學年在央視一套向全國滾動播出,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1994年11月在中央電大15周年校慶暨全國廣播電視大學表彰大會上,父親被授予“優秀主講教師”榮譽稱号,并從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父親生前常對我說:“一個人的個人命運,其實常常是跟國家和時代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的。”

是啊,父親30歲正當青春迷惘之時,欣逢新中國誕生,個人理想與抱負,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征程中得到了施展;而60歲剛剛躍出事業與人生的低谷,又恰逢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到來,于是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二個春天......父親盡管一生從事财經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其實他的國學功底也相當深厚,平時常對我說,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正、清、和這三氣正是咱中國人的精氣神,無論為人為學,都要注意彰顯并弘揚這三氣。他雖已離開我們十多年了,但其生前所創下的業績和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産,卻又似沉寂在時間深潭中的一枚枚金币,依然閃耀着價值的光輝。

我的父親 | 從個園走出來的會計學家少年心事當拏雲九萬裡風鵬正舉丹心從來系家國奮蹄行無極 暮年恰風華

- END -

作者:李泳

李泳,江蘇省作協、中國鐵路作協會員。曆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江蘇省鐵道學會副秘書長等職。著有散文集《永恒的牽引》。

稽核、釋出:張一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