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漁友珠江抓了兩條"美洲鲶魚",80厘米長這是什麼芝麻劍?如何分辨叉尾劍和芝麻劍的差別?

作者:長江君說野生魚

最近,氣溫回升,河流中魚類的活動增加,許多垂釣者都有"防爆",甚至捕獲稀有的大魚。

比如下面廣東釣魚的朋友,在珠江夜釣,釣到兩條黑色的"斑點大鲶魚"......

廣州漁友珠江抓了兩條"美洲鲶魚",80厘米長這是什麼芝麻劍?如何分辨叉尾劍和芝麻劍的差別?

這兩條"大鲶魚"有七八十厘米,加起來十斤十多斤,而且形狀怪異,魚身上散布着很多黑點。

有人看了看,驚呼這是兩個"淡水魚王"——芝麻劍,珠江水系中一種獨特的物種,被稱為珠江,以芝麻的黑點命名,現在已經非常罕見了。

廣州漁友珠江抓了兩條"美洲鲶魚",80厘米長這是什麼芝麻劍?如何分辨叉尾劍和芝麻劍的差別?

<h1>這是芝麻劍嗎?</h1>

其實,這是一種外星"魚"——斑點叉尾魚,俗稱溝、鉗子、叉尾等,是鲭魚下的鲭魚屬。

斑點叉尾原産于東南亞,由于生長迅速,适應性強,造成我國水産養殖的引進,而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都有不小的水産養殖業。

廣州漁友珠江抓了兩條"美洲鲶魚",80厘米長這是什麼芝麻劍?如何分辨叉尾劍和芝麻劍的差別?

如上所述,叉尾魚生長迅速,适應性強,是以大多數從養殖水面逃到自然河流的叉尾魚都可以生存,甚至開始茁壯成長。

是以就像在珠江一樣,現在可能有穩定的叉尾種群——從這個廣東垂釣者在珠江裡連續捕捉兩條成年叉尾,就可以發現......

廣州漁友珠江抓了兩條"美洲鲶魚",80厘米長這是什麼芝麻劍?如何分辨叉尾劍和芝麻劍的差別?

叉尾确實有些類似于本土芝麻劍,但由于肉質的差異,兩者的價格相差幾十元。

是以,在四川、雲南的一些"黑心商人",會用叉尾冒充芝麻劍,不懂水族朋友的知識很可能難以分辨,進而被愚弄。

如何分辨<h1>叉尾劍和芝麻劍</h1>的差別?

有經驗的釣魚愛好者應該還是能夠輕松分辨芝麻劍和叉尾,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叉尾和芝麻劍在體色、體型上的細微差别,可能不是很能辨認。

廣州漁友珠江抓了兩條"美洲鲶魚",80厘米長這是什麼芝麻劍?如何分辨叉尾劍和芝麻劍的差別?

——長江軍:其實從"魚須"上辨識出來最好,叉尾嘴角有一根長長的黑胡子,而芝麻劍則是一對長短的細長魚須,有着外側突出的眼睛,頗有一絲"老鼠眼"的感覺,而芝麻劍的斑點更米.

當然,雖然叉尾的肉質不如芝麻劍的"淡水魚",但它也非常精緻美味,而且沒有細刺,是以也用來做烤魚,泡菜魚是最好的選擇。

廣州漁友珠江抓了兩條"美洲鲶魚",80厘米長這是什麼芝麻劍?如何分辨叉尾劍和芝麻劍的差別?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外來物種,叉尾吸引了如此多的罵名,如清道夫,短吻鳄,羅非魚和這些外來物種。

快速傳播

但是,作為一種"寬溫種",它可以适應較大的溫度範圍,是以随着其水産養殖業的發展,内陸天然水域的叉尾傳播非常迅速。

比如今年洪水過後,湖北、江西、四川江,都出現了不少叉尾魚。

廣州漁友珠江抓了兩條"美洲鲶魚",80厘米長這是什麼芝麻劍?如何分辨叉尾劍和芝麻劍的差別?

一旦這些從養殖中逃生出來的大群叉尾魚在長江中下遊的主要河流系統中生存下來,也許在未來幾年,"野生"叉尾的數量将出現大幅增加,其生态影響不容小觑,畢竟這也是一個外來物種。

網友們,你們在你們這邊見過這種魚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