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作者:陳天哲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倉颉,也稱蒼颉,原姓侯岡,名颉,号史皇氏,在中華上古傳說中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文字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助推器。在遠古時代,有一位大賢,他在中國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首先發明了文字。自此之後,文字就開始伴随着人類文明的傳播與發展,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一起成長, 讓這片士地的公德心通過文字傳向後世。這位大賢叫做“倉颉”,稱蒼颉,姓侯剛,号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故裡陝西白水,造字于陝西洛南。《荀子》、《河圖玉版》、《策海》、《史記》、《路史》、《述異記》、《辭海》、《中國通史》、《白水縣志》、《洛南縣志》等文獻史料對倉颉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詳實記載,曆史事實證明,倉颉是中國漢字的首創人,洛南是中國文字的發祥地。

洛南,深藏于莽莽秦嶺東南部的一個山區縣,既有陝南山水的靈秀,又有毗鄰關中平原的大氣和耿直。因處于黃河一級支流洛河之南而得名。古時候,亦稱華陽,謂華山之陽也。據史料記載,我國的漢字最早為黃帝時的史官倉颉在洛南所造,造字位址在洛南縣城以西的眉底黑潭,所造二十八字石刻于元扈山陰,結束結繩記事曆史,曆經五千多年,演化成炎黃子孫今天共同使用的漢字。

據《策海·六書》、《陝西金石志》等史料記載:倉颉随軒轅黃帝南巡于洛南之西北四十五裡黑潭,登陽虛之山,臨于玄扈洛汭之水,遇靈龜負書,丹甲青文,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宇宙之勢,俯察龜紋鳥蟲之迹,指掌而創二十八字,曾镌刻于玄扈山陰,從此石破天驚,字引人類,終止結繩,天降谷雨,鬼哭龍藏。二十八字其釋文曰:“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氣光明、左互從家、受赤水尊、戈幹斧芾。”“每皇華過境,必拓影印,镌持以去,而官史督責,工役騷然,民甚苦之,一夕雷雨大作,居人乘機縱火焚之。”黑岩亦在,遺迹尚存,《荀子》、《河圖玉版》、《策海》、《史記》、《路史》、《述異記》、《辭海》、《中國通史》、《白水縣志》、《洛南縣志》等文獻史料對倉颉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詳實記載,曆史事實證明,倉颉是中國漢字的首創人,洛南是中國文字的發祥地。

據《洛南縣志》記載:“清道光元年(1821年),洛南知縣王森文從許廟(倉颉造書處)民間征得此二十八字摹記勒石立在倉颉造字處(石碑現存洛南縣博物館),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緒四、五年(1878、1879),洛南知縣伊允桢、諾敏在縣城東街修建倉聖祠(祠堂至今尚在),祭祀儀式相當隆重,此活動一直沿續到解放前。

改革開放後,洛南縣在縣城南邊饅頭山上重建倉颉園,于紅花綠草中點綴無數文化石,篆刻倉颉造字,成一大景觀!

目前,其二十八個獸蹄鳥迹石崖臨摹拓片已成為稀世珍品,“倉颉造字傳說”和“谷雨公祭倉颉典禮”已列入非遺名錄,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終于找到漢字外婆了,倉颉在陝西洛南造二十八個字,長什麼樣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