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閱兵式不是“真槍實彈”?1981年血的教訓,讓世界各國不敢忘

衆所周知,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隆重舉行了閱兵儀式,20餘萬軍民在此共同慶賀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的舉行,不僅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軍人飽滿的精神面貌,也是展現中國軍事實力強大的象征表現。

為啥閱兵式不是“真槍實彈”?1981年血的教訓,讓世界各國不敢忘

其實,“閱兵”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現了。古書記載,禹為了各個部落盡快能臣服于自己,便邀請諸侯和各部落首領前往塗山進行會盟。在此次會盟裡,禹沒動一兵一卒,隻是安排手下的人拿着羽毛裝飾的武器在候着,這個小小的安排卻能夠震懾到各諸侯和首領們,至此就有了“閱兵”的最早形态。

為啥閱兵式不是“真槍實彈”?1981年血的教訓,讓世界各國不敢忘

衆所周知,一般閱兵儀式每十年舉辦一次,固定的日期在一年的10月1日,也就是“國慶節”。現代的國慶閱兵最早是從法國傳到中國的,自此新中國成立後,除了每十年舉辦一次,也會在重大的節日和活動中舉辦。

為啥閱兵式不是“真槍實彈”?1981年血的教訓,讓世界各國不敢忘

閱兵儀式之前,會從每個部隊中挑選出精英作為代表,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參與到儀式中接受祖國人民的檢驗。每次閱兵的舉行,無不讓每個中國人都萬分地驕傲和自豪,也讓群眾深深體會到了國家力量的強大。軍人們的精神風貌和先進武器裝備的展現,無不展現着國家的強大。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獨特的風采。

為啥閱兵式不是“真槍實彈”?1981年血的教訓,讓世界各國不敢忘

可是大家知道嗎?閱兵一般不會采取真槍實彈,這是為何呢?原來在1981年出現了一場可怕的事情——薩達特總統遇刺。1981年,作為埃及總統的他,為了紀念戰争的勝利,和平的可貴,出席了國家舉辦的閱兵。

為啥閱兵式不是“真槍實彈”?1981年血的教訓,讓世界各國不敢忘

在前半部分舉行得好好地,沒想到中途時期,從一輛牽引車徐徐地路過觀看台時,突然從車上跑下來一個人,他一邊手拿手榴彈朝着閱兵台扔,一邊跑,扔完手榴彈又馬上掏出沖鋒槍,對着閱兵觀看台一頓射擊,無比瘋狂,最終薩達特總統中彈多枚,不幸身亡。此後,為了以防萬一,安全需要。各國再也不敢在閱兵上使用真家夥了,防止慘烈教訓再次上演。

為啥閱兵式不是“真槍實彈”?1981年血的教訓,讓世界各國不敢忘

在這次總統的刺殺之事中,那位手持沖鋒槍的人是一位埃及的軍官,也是閱兵陣營中的代表成員。經過嚴密的調查,他是一名叛變者,隐藏的手段如此高深,大家都知道,能參與到閱兵儀式,必須要經過一層層篩選的。沒想到還有漏網之魚,曆史上的刺殺之事不在少數。此次閱兵的慘痛教訓,讓很多國家在閱兵中都不再出現真槍實彈了,都為此引以為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