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革命烈士張思德;為救戰友犧牲性命,毛主席參加他的追悼會送花圈

作者:江郎說史

1944年9月8日的延安格外的凝重,棗園操場舉行着追悼大會,遺像的身邊挂着毛主席寫的挽聯“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緻敬”毛主席在會上做了深刻的悼念講話。而且參加追悼會的囊括了在延安所有的部隊,包括警衛部隊已經中共中央機關等等。

追悼會異常的隆重,這是建黨以來所沒有的,而追悼的人物是誰呢?是我軍的進階将領還是我黨的重要上司人呢?不,都不是,他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戰士—張思德。

而張思德又是做出了何等的事迹了呢,能夠讓所有人如此的追懷悼念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張思德烈士的偉大事迹。

革命烈士張思德;為救戰友犧牲性命,毛主席參加他的追悼會送花圈

張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出生于四川儀隴縣,出生後母親就去世了,而此時的張思德還未斷奶呢,父親隻得帶着張思德到處找孩子沒斷奶的家庭,這也使得他遇見了自己的養母,他的養母在他父親的手中接過張思德,看其可憐巴巴已經餓得消瘦,遂将其抱回家中,但是養母家中并不富裕,沒有多餘的口糧,張思德隻好吃着百家飯長大,而養母為了張思德能夠記住這些鄉親的恩情,為他取名“恩德”。

張思德的父親張行品則是一位蘇維埃政權的一位幹部,而張思德能走上革命道路自然也離不開其父親的引導,父親常年的在外奔波很少回家,張思德和兄長們就需要自己自力更生,大哥在地主家找到了一份活計,就是帶上犁耙代替耕牛犁地,而最終大哥在地主的壓迫下累死了。二哥的身體一直就很不好,都需要大哥掙錢買藥來吃,大哥去世以後不久二哥也去世了,而張思德就成為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孩子了,他的父親在外地收到消息以後就匆忙的趕往家中,自己的三個兒子全部離世了,這讓張行品悲痛萬分決定将小兒子張思德帶在身邊。

張行品一直在儀隴等地宣揚蘇維埃精神,聯合當地的一切人脈資源打土豪,分田地。1933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張行品就前往迎接,随後正式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對革命的口号進行更加全面的宣傳,使得更多的百姓了解到共産黨才是真心實意為勞苦大衆做主的黨派。

但由于地主的恐吓壓迫,制造了很多的惡性事件,張行品得知以後就率領土改工作隊的隊員将地主關押,進行遊街批鬥,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全部分發給佃農和貧農,這也使得紅軍政權在儀隴的工作更好的展開,張行品對工作也越來越積極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帶領幾百人的隊伍參加紅軍,而其中就包括他的小兒子張思德。

不久之後由于張國焘掀起的肅反運動,張行品受到小人的誣陷,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被槍決了。而此時的張思德已經參加了紅軍,參軍前張行品一再叮囑,戰場上一定不要怕犧牲,你一定要誓死捍衛這革命政權。

革命烈士張思德;為救戰友犧牲性命,毛主席參加他的追悼會送花圈

張思德參加紅軍的年齡還太小,還未滿18歲,是以還不能上戰場就隻能在後方從事一些不危險的事情,但張思德并未氣餒在後方一直任勞任怨,而且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在後方所有人都很照顧張思德,有營養的東西都會先給她吃,都叫他谷娃子,在大家的照顧和自身的訓練下,張思德的訓練成績異常的優秀,身體也愈發的強壯,不再是當初那個瘦弱的張思德了。而他也終将走上戰場與戰友一起并肩作戰。

1935年,由于紅軍在戰略上的失誤導緻紅軍第四方面軍開始進行戰略性撤退,離開川陝根據地北上轉移,但國民政府不會輕易的放過紅軍,蔣介石調遣了衆多的部隊進行圍追堵截,妄圖将紅四軍一舉殲滅。将紅四軍所有的前進道路全部堵死。為了儲存實力,紅四軍被迫開始了這一萬裡長征。

紅四軍一路上爬雪山、翻草地、穿過陡峭的懸崖峭壁,這一路上經曆了太多的艱難險阻。張思德的堅毅勇敢的性格也逐漸地顯現出來,長征路上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嘉陵江,紅四軍到達嘉陵江時,江岸的渡口已經被國民政府占領,并且已經在河對岸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江面上的橋梁也已經被炸毀,說明國軍肯定是很早就到達了,就是以逸待勞等着紅四軍呢,況且紅四軍已經連續奔波數日,體力早已不支了,但是耽擱一分鐘,紅四軍就多一分鐘危險後面還有大量的追兵呢。

革命烈士張思德;為救戰友犧牲性命,毛主席參加他的追悼會送花圈

就在這時張思德站了出來,他請示自己可以泅渡過江沖進敵軍的陣地掩護大部隊過江。随後張思德跳入冰涼的江水之中,利用高超的遊泳技巧穿過湍急的江水,直達渡口,敵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張思德已經拿着機關槍掃射起來,成功的掩護了大部隊過江。

在随後的一系列戰鬥中,張思德都沖鋒在前,經常一個人拿着機關槍就沖出戰壕,敵人見狀對他瘋狂射擊,但愣是打不死,敵軍害怕了紛紛向後退卻,在戰鬥結束以後才發現自己負傷了,在戰鬥中的他隻有向前沖的念頭。因為他作戰勇猛,是以戰友都親切地管他叫“小老虎”。

渡過嘉陵江,紅四軍在懋功和紅一軍勝利會師,在懋功短暫的休整以後又繼續出發了,兩軍合并以後士氣高漲,一路急行軍來到了丹巴黑水河畔,雖然河面不是很寬,但水道窄,水流湍急,河面沒有橋隻有一條鐵索,而鐵索經過長期以來的風吹日曬已經鏽迹斑斑了,而紅軍的先頭部隊看到如此的情景就停下了腳步,

張思德趕到現場看到戰友們面面相觑,一籌莫展之時,顧不上自己傷員的身份,一躍抓上鐵索上的把手一下子就滑了下去,戰友們還沒反應過來之後張思德已經到達對面了,他沖着戰友們大喊:“不要怕,可以滑過來,鐵索沒有問題”,衆人這才明白他是為了檢查鐵索的牢固程度,這可真是驚險啊,萬一鐵索不牢固張思德就有可能命喪黑水河,而他也是為了大部隊的安全已經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

1925年8月,部隊開始陸續進入松潘草地,進入草地以後第一個問題就是沼澤密布,看着是堅實的草地,踩上去就是一個沼澤,許多戰士為此丢了性命,隻能眼睜睜的看着戰友在沼澤了越陷越深卻無能為力,悲痛欲絕。

後來戰士們總結出方法就是讓馬匹走在隊伍的前方,如果草地能夠承受住馬匹的重量那就肯定能承受的住戰士的重量,就這樣部隊逐漸進入草地的深處。而随後的問題又随之而來,那就是軍糧已經嚴重不足了,出發時轉移得很匆忙,是以攜帶的糧食就很少,經過長途跋涉在進入草地前糧食就已經見底了,在懋功時雖然囤積了大量的青稞面但還是不夠這幾萬人吃的,饑餓籠罩在隊伍的上方,由于長期缺乏營養,許多身體素質差的同志已經倒下了。

革命烈士張思德;為救戰友犧牲性命,毛主席參加他的追悼會送花圈

軍糧吃光以後就開始吃草皮樹根,可越往深處走,能吃的草皮樹根都已經找不到了。而此時的張思德就帶領着戰士們開始嘗試沒有吃過的草,開始了神農氏嘗百草,在嘗百草的過程中,張思德又幾次險些丢掉性命。一名小戰士在草地上發現了一根蘿蔔,他就拔了出來,正要嘗一嘗時被張思德攔住了,張思德奪過蘿蔔嘗了一口在嘴裡咀嚼了起來,很快就不對了,在嘴裡是一種苦澀的味道不是蘿蔔的口感,剛說完不要吃,有毒,他就倒了下去,戰士們連忙将張思德帶回營地,過了半個小時,張思德才慢慢醒來,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快去把這個消息轉告給其他的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無私奉獻、舍己為人,自然也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評價。

經過艱難的路程,克服重重苦難,終于在陝北地區成功會師,抵達陝北以後,由于在長征時優異的表現,便将張思德調到中央留守處擔任警衛連副班長,在工作崗位上繼續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穩定南方戰士們的情緒,将他們都調換到了輕松的職位,吃飯時和他們坐在一起談論自己的經曆,給他們分享自己的心事,很快張思德就和班裡的戰士們打成一片。

時間來到1941年,由于長期的戰亂加上侵略者的封鎖,後方的糧食又變得十分的緊缺,無奈之下中央隻得對所有人進行飲食定量,但張思德每次在吃飯的時候都會吃一點就出去站崗,總說“到我換崗執勤了”,後來衆人才知道他是為了剩下糧食,自己少吃一點,别的戰士就可以多吃一點。衆人知道真實的情況皆默默流淚。

1942年,由于延安要修建大禮堂,戰士們與群衆在一起幹在安裝房屋的梁柱時,梁柱意外的倒塌,張思德一個箭步沖上去扛住了大梁,避免了對群衆造成傷害,而他自己卻被砸傷,正巧毛主席路過現場,立刻趕過去檢視,看見受傷的人連忙慰問:“好同志,共産黨人就應該有你這種抗大梁的勇氣”,而毛主席也記住了張思德。

革命烈士張思德;為救戰友犧牲性命,毛主席參加他的追悼會送花圈

1943年春,中央軍委警衛營與中央教導隊合并為中央警衛團,而人員職位的變動也是必然的,張思德也由班長降任為普通的戰士,這換成其他人有可能會接受不了,因為張思德已經參軍十年了還隻是一名戰士,很多人為其抱不平,但張思德卻說:“不管是當班長還是做戰士,我都堅決服從,因為一切都是革命的需要”。随後張思德被任命為毛主席的警衛員,這讓張思德倍感榮幸,而毛主席也是異常的喜歡張思德,因為張思德舍己為人的精神就已經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

1944年夏季,中共中央為了全國代表大會的順利召開,而最重要的一項名額就是木炭,因為從1940年之後,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對陝北根據地進行了極力的封鎖,是以根據地在1940年以後就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口号,而緊缺的木炭也是戰士們前往延安南部的樹林中燒制出來的。為了保障大會召開間的供暖,中央派遣了大量的燒炭小隊前去燒炭。

張思德因為上次的木炭保障名額中超額完成,半個月燒制了八萬斤,這次他又帶領隊伍前往安塞縣石峽峪,決定先挖出一孔窯洞進行燒制,張思德還是勇做第一名,在最底層進行挖掘,但不幸發生了,由于前幾天一直下雨窯洞塌方,在最後的時刻他還是奮力的将戰友推了出去,而張思德的人生卻永遠定格在29歲。

消息傳到延安毛主席的住處,毛主席變得很難過,嘴裡說道“多好的同志啊,就這樣沒了”毛主席當即指令一定要将張思德烈士的遺體運回延安,并且要開追悼會。

1944年9月8日下午,張思德烈士的追悼會上,毛主席以沉痛的心情緻追悼詞,并且送上親筆題寫的挽聯和花圈,在追悼會最後毛主席高度評價張思德:張思德同志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