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革命烈士张思德;为救战友牺牲性命,毛主席参加他的追悼会送花圈

作者:江郎说史

1944年9月8日的延安格外的凝重,枣园操场举行着追悼大会,遗像的身边挂着毛主席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毛主席在会上做了深刻的悼念讲话。而且参加追悼会的囊括了在延安所有的部队,包括警卫部队已经中共中央机关等等。

追悼会异常的隆重,这是建党以来所没有的,而追悼的人物是谁呢?是我军的高级将领还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呢?不,都不是,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战士—张思德。

而张思德又是做出了何等的事迹了呢,能够让所有人如此的追怀悼念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张思德烈士的伟大事迹。

革命烈士张思德;为救战友牺牲性命,毛主席参加他的追悼会送花圈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出生于四川仪陇县,出生后母亲就去世了,而此时的张思德还未断奶呢,父亲只得带着张思德到处找孩子没断奶的家庭,这也使得他遇见了自己的养母,他的养母在他父亲的手中接过张思德,看其可怜巴巴已经饿得消瘦,遂将其抱回家中,但是养母家中并不富裕,没有多余的口粮,张思德只好吃着百家饭长大,而养母为了张思德能够记住这些乡亲的恩情,为他取名“恩德”。

张思德的父亲张行品则是一位苏维埃政权的一位干部,而张思德能走上革命道路自然也离不开其父亲的引导,父亲常年的在外奔波很少回家,张思德和兄长们就需要自己自力更生,大哥在地主家找到了一份活计,就是带上犁耙代替耕牛犁地,而最终大哥在地主的压迫下累死了。二哥的身体一直就很不好,都需要大哥挣钱买药来吃,大哥去世以后不久二哥也去世了,而张思德就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了,他的父亲在外地收到消息以后就匆忙的赶往家中,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离世了,这让张行品悲痛万分决定将小儿子张思德带在身边。

张行品一直在仪陇等地宣扬苏维埃精神,联合当地的一切人脉资源打土豪,分田地。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张行品就前往迎接,随后正式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口号进行更加全面的宣传,使得更多的百姓了解到共产党才是真心实意为劳苦大众做主的党派。

但由于地主的恐吓压迫,制造了很多的恶性事件,张行品得知以后就率领土改工作队的队员将地主关押,进行游街批斗,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全部分发给佃农和贫农,这也使得红军政权在仪陇的工作更好的展开,张行品对工作也越来越积极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带领几百人的队伍参加红军,而其中就包括他的小儿子张思德。

不久之后由于张国焘掀起的肃反运动,张行品受到小人的诬陷,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被枪决了。而此时的张思德已经参加了红军,参军前张行品一再叮嘱,战场上一定不要怕牺牲,你一定要誓死捍卫这革命政权。

革命烈士张思德;为救战友牺牲性命,毛主席参加他的追悼会送花圈

张思德参加红军的年龄还太小,还未满18岁,所以还不能上战场就只能在后方从事一些不危险的事情,但张思德并未气馁在后方一直任劳任怨,而且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后方所有人都很照顾张思德,有营养的东西都会先给她吃,都叫他谷娃子,在大家的照顾和自身的训练下,张思德的训练成绩异常的优秀,身体也愈发的强壮,不再是当初那个瘦弱的张思德了。而他也终将走上战场与战友一起并肩作战。

1935年,由于红军在战略上的失误导致红军第四方面军开始进行战略性撤退,离开川陕根据地北上转移,但国民政府不会轻易的放过红军,蒋介石调遣了众多的部队进行围追堵截,妄图将红四军一举歼灭。将红四军所有的前进道路全部堵死。为了保存实力,红四军被迫开始了这一万里长征。

红四军一路上爬雪山、翻草地、穿过陡峭的悬崖峭壁,这一路上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张思德的坚毅勇敢的性格也逐渐地显现出来,长征路上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嘉陵江,红四军到达嘉陵江时,江岸的渡口已经被国民政府占领,并且已经在河对岸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江面上的桥梁也已经被炸毁,说明国军肯定是很早就到达了,就是以逸待劳等着红四军呢,况且红四军已经连续奔波数日,体力早已不支了,但是耽搁一分钟,红四军就多一分钟危险后面还有大量的追兵呢。

革命烈士张思德;为救战友牺牲性命,毛主席参加他的追悼会送花圈

就在这时张思德站了出来,他请示自己可以泅渡过江冲进敌军的阵地掩护大部队过江。随后张思德跳入冰凉的江水之中,利用高超的游泳技巧穿过湍急的江水,直达渡口,敌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张思德已经拿着机关枪扫射起来,成功的掩护了大部队过江。

在随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张思德都冲锋在前,经常一个人拿着机关枪就冲出战壕,敌人见状对他疯狂射击,但愣是打不死,敌军害怕了纷纷向后退却,在战斗结束以后才发现自己负伤了,在战斗中的他只有向前冲的念头。因为他作战勇猛,所以战友都亲切地管他叫“小老虎”。

渡过嘉陵江,红四军在懋功和红一军胜利会师,在懋功短暂的休整以后又继续出发了,两军合并以后士气高涨,一路急行军来到了丹巴黑水河畔,虽然河面不是很宽,但水道窄,水流湍急,河面没有桥只有一条铁索,而铁索经过长期以来的风吹日晒已经锈迹斑斑了,而红军的先头部队看到如此的情景就停下了脚步,

张思德赶到现场看到战友们面面相觑,一筹莫展之时,顾不上自己伤员的身份,一跃抓上铁索上的把手一下子就滑了下去,战友们还没反应过来之后张思德已经到达对面了,他冲着战友们大喊:“不要怕,可以滑过来,铁索没有问题”,众人这才明白他是为了检查铁索的牢固程度,这可真是惊险啊,万一铁索不牢固张思德就有可能命丧黑水河,而他也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已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

1925年8月,部队开始陆续进入松潘草地,进入草地以后第一个问题就是沼泽密布,看着是坚实的草地,踩上去就是一个沼泽,许多战士为此丢了性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友在沼泽了越陷越深却无能为力,悲痛欲绝。

后来战士们总结出方法就是让马匹走在队伍的前方,如果草地能够承受住马匹的重量那就肯定能承受的住战士的重量,就这样部队逐渐进入草地的深处。而随后的问题又随之而来,那就是军粮已经严重不足了,出发时转移得很匆忙,所以携带的粮食就很少,经过长途跋涉在进入草地前粮食就已经见底了,在懋功时虽然囤积了大量的青稞面但还是不够这几万人吃的,饥饿笼罩在队伍的上方,由于长期缺乏营养,许多身体素质差的同志已经倒下了。

革命烈士张思德;为救战友牺牲性命,毛主席参加他的追悼会送花圈

军粮吃光以后就开始吃草皮树根,可越往深处走,能吃的草皮树根都已经找不到了。而此时的张思德就带领着战士们开始尝试没有吃过的草,开始了神农氏尝百草,在尝百草的过程中,张思德又几次险些丢掉性命。一名小战士在草地上发现了一根萝卜,他就拔了出来,正要尝一尝时被张思德拦住了,张思德夺过萝卜尝了一口在嘴里咀嚼了起来,很快就不对了,在嘴里是一种苦涩的味道不是萝卜的口感,刚说完不要吃,有毒,他就倒了下去,战士们连忙将张思德带回营地,过了半个小时,张思德才慢慢醒来,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快去把这个消息转告给其他的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自然也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评价。

经过艰难的路程,克服重重苦难,终于在陕北地区成功会师,抵达陕北以后,由于在长征时优异的表现,便将张思德调到中央留守处担任警卫连副班长,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稳定南方战士们的情绪,将他们都调换到了轻松的职位,吃饭时和他们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经历,给他们分享自己的心事,很快张思德就和班里的战士们打成一片。

时间来到1941年,由于长期的战乱加上侵略者的封锁,后方的粮食又变得十分的紧缺,无奈之下中央只得对所有人进行饮食定量,但张思德每次在吃饭的时候都会吃一点就出去站岗,总说“到我换岗执勤了”,后来众人才知道他是为了剩下粮食,自己少吃一点,别的战士就可以多吃一点。众人知道真实的情况皆默默流泪。

1942年,由于延安要修建大礼堂,战士们与群众在一起干在安装房屋的梁柱时,梁柱意外的倒塌,张思德一个箭步冲上去扛住了大梁,避免了对群众造成伤害,而他自己却被砸伤,正巧毛主席路过现场,立刻赶过去查看,看见受伤的人连忙慰问:“好同志,共产党人就应该有你这种抗大梁的勇气”,而毛主席也记住了张思德。

革命烈士张思德;为救战友牺牲性命,毛主席参加他的追悼会送花圈

1943年春,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队合并为中央警卫团,而人员职位的变动也是必然的,张思德也由班长降任为普通的战士,这换成其他人有可能会接受不了,因为张思德已经参军十年了还只是一名战士,很多人为其抱不平,但张思德却说:“不管是当班长还是做战士,我都坚决服从,因为一切都是革命的需要”。随后张思德被任命为毛主席的警卫员,这让张思德倍感荣幸,而毛主席也是异常的喜欢张思德,因为张思德舍己为人的精神就已经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

1944年夏季,中共中央为了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而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木炭,因为从1940年之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对陕北根据地进行了极力的封锁,所以根据地在1940年以后就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口号,而紧缺的木炭也是战士们前往延安南部的树林中烧制出来的。为了保障大会召开间的供暖,中央派遣了大量的烧炭小队前去烧炭。

张思德因为上次的木炭保障指标中超额完成,半个月烧制了八万斤,这次他又带领队伍前往安塞县石峡峪,决定先挖出一孔窑洞进行烧制,张思德还是勇做第一名,在最底层进行挖掘,但不幸发生了,由于前几天一直下雨窑洞塌方,在最后的时刻他还是奋力的将战友推了出去,而张思德的人生却永远定格在29岁。

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变得很难过,嘴里说道“多好的同志啊,就这样没了”毛主席当即命令一定要将张思德烈士的遗体运回延安,并且要开追悼会。

1944年9月8日下午,张思德烈士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以沉痛的心情致追悼词,并且送上亲笔题写的挽联和花圈,在追悼会最后毛主席高度评价张思德:张思德同志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