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作者:會說故事的大肥貓

接着介紹《愛與怪物》裡的末日生物,今天的主角是怪物編号0050-巨型蝸牛以及怪物編号0051-沙蟲皇後。(《愛與怪物》中的末日生物,皆因化合物污染扭曲基因而來)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巨型蝸牛設計稿名:Rock Snail,顧名思義巨型蝸牛背上的不止蟲甲,還有一層岩石,妥妥的MT選手。這也預示着Rock Snail是個和平主義者,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你作死吓到了它)

Rock Snail的原型推測為蝸牛,是以生物分類初步判定為,軟體動物門腹足綱。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Rock Snail算是《愛與怪物》的末日生物中最萌的一個,雖然身軀龐大但主體粉粉嫩嫩,大腦袋上的凸起呈幾何對稱,看上去軟乎乎的并不猙獰。而且頂着一對雞眼的它,看上去有點無辜。(設計者解釋,之是以給Rock Snail配上一對雞眼,是為了讓它看上去更無害一些。蝸牛原本應該是柄眼目生物的)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此外,Rock Snail背上是一層岩殼,上面還長了不少綠色植物,與其說它是末日生物,不如說它是林間精靈。

不過别看Rock Snail萌萌的,它其實也是吃肉的,雖然主要以樹木瓜果為食,但也不會放過到嘴的肉。(不過它們是腐食性生物,是以一般不會捕獵,況且走得那麼慢也抓不到。)

不過蝸牛其實是牙齒最多的動物,它的帶狀結構齒舌之上布滿數萬顆牙齒,是以它根本不用咀嚼就能碾碎食物。(别看Rock Snail一臉無害的樣子,咬人可疼可疼啦)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對比片中人類身形,Rock Snail的體長大約7到8米,身高在3.5到4.5米之間,背着那麼大岩石的它體重無法估測,但片中說Rock Snail能在一秒鐘内将人壓扁。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片中Rock Snail的行動方式,和普通蝸牛還是有差別的,它主要以熔岩流動的模式移動。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另外一位主角沙蟲皇後,設計稿名:QueenSand-Gobbler,推測其原型為蒙古死亡蠕蟲(目前還存在于傳說中),不過沙蟲皇後的生物分類還是按沙蟲算,是以為星蟲動物門(或者歸屬為神秘生物)。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蒙古死亡蠕蟲資料圖

蒙古死亡蠕蟲是存在于戈壁灘上的一種未知生物(至今尚未證明其存在),但當地人多次遇到過它,是以戈壁灘一直有它的傳說。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沙蟲皇後

這麼一對比,兩者是不是很像呀。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相較萌萌的Rock Snail,QueenSand-Gobbler一看就是兇殘的掠食者,環形齒大嘴充滿攻擊性。嘴邊一圈觸手雖然看上去比較短,但全部以肌肉組織構成,獵物一旦被觸手抓住絕無逃脫可能。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QueenSand-Gobbler體表覆寫虎紋魚鱗狀堅硬蟲甲,而頭部是全身最硬的地方,在潛地模式下擔任鑽頭的角色。沙蟲皇後進入潛地模式後,觸手會收攏到嘴前,整個頭部看上去和子彈頭一般。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QueenSand-Gobbler的掘地能力極強,它在土地裡的移動速度和鲨魚在海裡的移動速度相當,腹部兩排密密麻麻蟲足為它提供了爆發性動能。此外,它會和鲨魚一樣,在“遊動”過程中讓背鳍微微露出地面,是以也叫它“蟲鲨”。

《愛與怪物》末日生物圖鑒 地底蟲鲨以及巨型萌物岩石蝸牛

對比影片中人類身形,推測QueenSand-Gobbler體長約7米到8米左右,體重無法估測。攻擊方式主要依靠觸手固定獵物,然後環形齒巨嘴進行吞食。

下一篇繼續介紹《愛與怪物》中的末日生物,感興趣的小夥伴一定要關注肥貓喲。

繼續閱讀